太極纏絲功
王佔斌
纏絲功是訓練太極拳纏絲勁的功法,什麼是纏絲勁?歷代陳式太極拳名家都或多或少地進行過論述。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論述的最為精確和中肯。“吾讀諸子太極圖而悟打太極拳,須明纏絲精(勁)。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這句話中有一個關鍵詞,就是中氣。中氣又稱脾胃之氣,我們常說的“中氣不足”“中氣十足”“中氣下陷”,就是說的脾胃之氣。中氣足則人體的脾胃功能健旺,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的通道暢通,反之則脾胃功能虛弱,運化失常。中氣在太極拳運動中說到底是呼吸的練習。呼吸很重要,中氣運用的得當,往往在健身和技擊中獲得奇效。我們在完成了一遍太極拳套路練習後,有時候感覺到神清氣爽,情不自禁地說,真舒服,這個舒服,很大一部分是中氣運用得當的表現。成吉思汗在征服歐亞大陸的時候,將士們的坐騎是“蒙古馬”,這種馬除了四肢堅實、肌腱發達等特徵外,關鍵是在蒙古馬成為戰馬之前,被人為地豁通了鼻腔,兩腔合一腔,這樣呼吸吞吐量大,在戰場中爆發力量大,馬速加快,戰鬥力可想而知。
人們在鍛鍊中氣的時候,實際上就是要達到類似蒙古馬的效果,呼吸量大、擴張肺部促使馬的中氣充沛,只不過不能用豁通鼻腔的方法來鍛鍊中氣。鍛鍊中氣的方法很多,太極拳的法門是透過鍛鍊尋找纏絲勁。在得到了纏絲勁的同時,也養就了中氣。
纏絲勁,在陳式太極拳中是指內勁透過變換方向而產生的螺旋勁力。這個概念很枯燥,不好理解。舉個例子,一根麻繩,我們看到的形狀是幾股繩子,上而翻下,下而翻上,忽上忽下、上下交錯,有規律地纏繞在一起,纏繞在一起,就形成了合力。麻繩靠纏繞而凝聚,我們透過纏絲勁的鍛鍊使中氣飽滿順暢,並有規律地在技擊和健身中發揮作用。
“太極拳纏絲法也。進纏、退纏、左右纏、上下纏、裡外纏、大小纏、順逆纏”。(陳鑫《陳式太極拳圖說》),進纏、退纏、左右纏、上下纏、裡外纏,說的是方向,大小是形式,順逆才是纏絲的本質。因此,我們可以明確地把纏絲勁分為順纏和逆纏。其它各把纏絲都是在順逆纏絲的基礎上變化的。
說到順纏逆纏,拳家孫存周曾說,我不知道什麼纏絲,我只知道里裹外翻。武術是相通的,在陳式太極拳裡,我們把 “外翻”命名為順纏,把“裡裹”命名為逆纏。這裡姑且以手掌為參照,把小指領勁由外往內地纏繞稱做順纏,把以拇指領勁由內往外地纏繞稱做逆纏。
順纏、逆纏是在身體上找勁兒,找纏絲勁兒。我們知道,在人體的手臂上,有六條主要的經筋,手三陰和手三陽。手三陰經筋在手臂的內側,循行路線是從胸中走向手,達指尖。具體指的是手太陰肺經、 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手三陽經筋在手臂的外側,循行路線是從手走到頭,指的是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明白了這些,我們就不難理解纏絲勁,我們要找尋的勁兒,發動機在胸在丹,將六根經筋疏通順暢了,自然而然就得到了纏絲勁。
纏絲勁的訓練方法有很多種,下面詳細介紹幾種手臂纏絲的功法
一、雙手划動太極圖
該功法簡單易學,只要堅持不懈,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纏絲勁的要領,迅速進入太極拳鍛鍊狀態。
(一)預備式 兩腳自然開立,與肩同寬。身體直立、中正,兩手自然下垂至體側,沉肩松肘,涵胸拔背。
要點:放鬆,尤其是腳底湧泉穴要放鬆。只有放鬆了,勁力才能通暢,達到節節貫穿。
(二)走圓 想象身體左前側有一個立圓,身體右前側也有一立圓,輪廓清晰。兩手手臂從圓底先逆纏至外中位置,稍停頓後變換成順纏。接著順纏至圓頂,稍停頓後變換成逆纏,逆纏過內中位置直達圓底。
要點:走完一個圓,實際上是先逆後順再逆三把纏絲。第一把逆纏走了四分之一圓。第二把順纏走了四分之一圓,第三把逆纏走了二分之一圓。路線是左手由下往左往上往右往下。
(三)走陰陽魚 想象身體左前側有一個立圓,身體右前側也有一立圓,輪廓清晰。
1.兩手手臂從圓底先逆纏至外中位置,稍停;
2.變換成順纏,接著順纏至圓頂,稍停頓後變換成逆纏;
3.走陰陽魚,向下逆纏至圓心,稍停;
4.變順纏至圓底,手心向斜上,稍停;
5.變逆纏過內中位置直達圓頂,稍停;
6.變順纏從圓頂沿圓外中至圓底。
要點:走完一個陰陽魚,完成六把纏絲。第一把逆纏走了四分之一圓。第二把順纏走了四分之一圓,第三把逆纏走了四分之一圓,第四把順纏走了四分之一圓,第五把逆纏走了二分之一圓,第六把順纏走了二分之一圓。
如此迴圈往復,練習次數不限。
當練習到比較熟練以後,可以隨心所欲,順纏、逆纏的相互轉換會非常地嫻熟,不必拘泥於此路線,可以嘗試一下大圓變小圓,小圓變大圓,圓中套圓的順逆纏法,並可以忽前忽後,忽左忽右,心念一動,無有不動。
二、平圓轉缸沿
該法亦是練習纏絲勁的一種方法。
預備式與“雙手划動太極圖”預備式相同,想象身體左前側有齊腰大缸,身體右前側也有一齊腰大缸。兩缸並在一起,從空中看時,像一個躺倒的“8”字。
(一)由外往內轉缸 雙手對稱擱置腰際,自然呼吸,氣沉丹田。意想扶定缸沿,左手逆纏,想象左邊之缸順時針旋轉,右手逆纏,想象右邊之缸逆時針旋轉。
之後雙手在肚臍區域處交合並隨旋轉收回腰際,一呼一吸為一圈。
(二)由外往內轉缸 雙手對稱擱置腰際,自然呼吸,氣沉丹田。意想扶定缸沿,左手順纏,想象左邊之缸逆時針旋轉,右手順纏
要點:每手在旋轉一圈後,完成逆纏-順纏-逆纏。,想象右邊之缸順時針旋轉。之後雙手在肚臍區域處交合並隨旋轉收回腰際,一呼一吸為一圈。
(三)一內一外交叉轉缸 雙手對稱擱置腰際,自然呼吸,氣沉丹田。意想扶定缸沿,左手順纏,想象左邊之缸逆時針旋轉,右手逆纏,想象右邊之缸逆時針旋轉。之後雙手在肚臍區域處交合並隨旋轉收回腰際,一呼一吸為一圈。也可以意想兩缸同時順時針旋轉。
雙手意想扶定缸沿,兩手順著缸沿的不同位置,順纏、逆纏相互轉換,初練習時候,身體不動,待練習到有一定功力的時候,胸腰摺疊配合,全身上下一動無有不動。
(原載《少林與太極》)
(王佔斌,作者系非遺八法拳代表性傳承人,北京流派陳式太極拳、形意拳、通臂拳、梅花拳傳人)
圖片來自網路,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