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作家曾經說過:
“在一個人的第一反應中,他的知識、學識、性格和修養都是隱藏的。
而這種反應也決定了他的生活質量。"
一個人活得好不好,取決於他處理事情的能力,也取決於他對待問題的態度。
生活永遠是活的,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但是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影響著生活的溫度,也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
發生重大事件時保持“安靜”
晚清政治家翁同龢曾寫下這樣一副對聯:“每一件大事都有從容,我不相信今天沒有古聖先賢。”
在每一個重大事件中,都要做到靜下心來思考,靜下心來制動,靜下心來規劃,動起來之前做好計劃,這樣問題才能輕鬆解決,危險才能成功挽救。
安靜,可以克服人的急躁,避免被情緒影響和控制。
因為在情緒的誘惑下,即使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放大成可以撼動地球的大事。
不動聲色,就能擺脫眼神的表象,迅速找到問題的根源和破局的關鍵。
只有安靜的時候才能有決心,有決心的時候才能做事。
保持安靜是磨礪意志、修身養性的基礎。
事情必須“改變”
經常聽到兩句話:不撞南牆,不回頭。一條路通向黑暗。
這種堅持是令人欽佩的,但有時過於執著和呆板,也會傷害到自己。
生活中,在一馬平川的時間往往更少,波折更多。
如果進入“死衚衕”,不妨看看旁邊的出口和周圍的岔路口,但如果不是“走錯路”或“死衚衕”,那麼可以考慮踩在上面繼續前行。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只要初心不變,意志堅定,那麼就要多看看結果,在過程中少一些死板。
如果這條路不通,就另尋他路;當他找不到路時,他創造了一條新的路。
靈活的人往往可以萌死樹生存;不靈活、不變通的人往往會浪費大好機會。
學會變通,才能少吃苦,換位思考,走得好。
壞事發生時“離開”。
《智囊》裡有句話:“當你不斷打破的時候,你會被它打擾。”
生活中的壞事似乎自帶磁場,互相吸引。漸漸地,你會失去更多的精力,很難騰出認真工作的空間。
“絕望”的故事類似於西方諺語“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為煩人的壞事和不可挽回的破事一次又一次地煩自己,是一種自虐。
沉迷於終局既不能讓時光倒流,也不能改變現狀。
與其讓自己陷入深深的悲傷,不如昂首闊步地走出困境。
你要相信,避免墜入深淵的最好方法就是遠離深淵。
當事情進展順利時,你應該“收藏”
外面有山,但是外面有人。大格局的人更自我滿足,更內向。
曾國藩在道光年間年年高升,十年升十級。
他升官後,要求由藍色轎子改為綠色轎子,可以增加兩個轎子人員。
不久,他被提升為二等官員。按照清朝的制度,他可以坐八抬轎子。
但是曾國藩還是坐了以前的藍色轎子,除了身邊的侍衛要加兩個。在他的轎子前面,既沒有嚮導官,也沒有幫助轎子的人。
曾國藩牢記官方道理:不張揚,不炫耀。
把森林裡的木頭露出來,風會把它吹滅;如果你比別人做得更好,每個人都不會做。
格局越大,人越謙虛低調,人越高越謙虛。因為他們謙虛、有禮貌、思想開放,所以贏得了良好的聲譽,獲得了支援,成就了自己。
只有保持低調,才能腳踏實地走得遠。
人這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
我們不能控制事情的發展,但可以調整心態。
遇到重大事件時,應靜制動,沉著應對;
遇到困難時,需要及時翻身,靈活應變;
遇到不好的事情,不妨揮揮衣袖,繼續上路;
當事情進展順利時,你應該剋制和低調,謙虛。
只有改變對事物的態度,才能改變人生的高度。
只有保持比生活更高的姿態,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遇見更美的風景。
和朋友一起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