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鑑可明得失,以史為鑑可知興衰,以日本經濟為鑑可免走彎路、歧路。
日本經濟深陷通縮“陷阱”三十年,至今無法自拔。在新冠疫情的持續衝擊下,受經濟封鎖、供應鏈瓶頸的影響,全球絕大大多數的國家都出現了物價上漲,有的甚至通脹高企,但似乎唯獨日本例外,目前日本的通脹率依然在零位徘徊。
疫情發生以來,日本央行也在搞“大水漫灌”,日本政府也在給民眾發錢,去年安倍政府就給每個日本民眾發了10萬日元。同樣搞“大水漫灌”的歐洲通脹率上了4%,同樣給民眾發錢的美國通脹率上了6%,而日本的通脹還在零位,可見日本的通縮“黑洞”深不可測!
日本的通縮力量為何如此之強大?這到底與人口老齡化危機有多大關係?
當前我國的人口出生率正在快速下降之中,去年我國的人口出生率跌破了1%,將來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也可能會像日本那樣嚴重,到時我們會不會也將面臨長期通縮?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勞動人口占比會出現下降,純消費人口占比會上升。說人口老齡化加劇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還是在理,但將日本經濟的長期通縮也歸咎於人口嚴重老齡化就會產生很明顯的矛盾了。
通縮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生產的人數少了,消費的人數多了,還會導致通縮,這是不是很矛盾?
如果不是因人口老齡化,那麼導致日本經濟長期通縮的根源又在哪裡呢?
因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勞動人口占比減少,日本經濟存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因而日本政府透過不斷延遲退休年齡等政策,迫使大量老年人口進入勞動力市場,以彌補勞動力的短缺。
可日本真的存在勞動力短缺嗎?長期通縮意味著,生產相對過剩,也就意味著商品和服務供給過剩,意味著勞動力供給過剩。如果存在勞動力短缺,商品是勞動力生產出來的,服務也是由勞動力提供的,那麼怎麼會產生過剩呢?
也許有人會問了,如果不存在勞動力短缺,日本的許多企業怎麼會嚴重缺少勞動力呢?
近些年,我國的製造業也出現了“用工荒”,但我國製造業佔經濟的比重正在不斷下降之中,也就是說,我國的製造業規模在不斷相對萎縮,勞動力正在不斷從製造業向其它產業轉移。
我國的製造業出現“用工荒”並不意味著,製造業的勞動力需求增長強勁。製造業企業的用工缺口越大,並不說明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越大,反而說明企業對勞動力的“有效需求”越不足。
有許多日本企業嚴重缺少勞動力也並不意味著,對勞動力的需求強勁,反而說明企業對勞動力的“有效需求”嚴重不足。
長期的“貨幣放水”和負利率,使得日本經濟存在大量的“殭屍企業”,這些企業沒有擴張能力,不能提高工資吸引更多的勞動力,只能依靠政府補貼和銀行信貸生存,只能依靠日本政府想盡辦法增加更廉價勞動力的供給來生存。
也許還有人會問了,如果日本的勞動力供給是過剩的,日本的失業率為何會那麼低呢?
日本的失業率長期保持在2.5%左右,很多人認為這是日本勞動力嚴重短缺的表現。其實失業率過低並不一定是勞動力不足的表現,反而可能是勞動力過度供給的表現。正因為勞動者們都不得不盡可能多地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才使得失業率那麼低。經濟學中的自願失業與其它種類的失業其實是很難嚴格區分的。
如果日本經濟不存在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問題,反而是存在勞動力供給過剩的問題。那麼日本政府透過不斷延遲退休年齡,大幅削減社會公共福利等政策迫使大量勞動力湧入到勞動力市場,造成勞動供給嚴重過剩,從而導致實際工資增長出現長期停滯甚至是下降。那麼日本經濟長期通縮的問題就很好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