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中青校媒”(ID:chinaumu520)、“中國軍網”(ID:zgjw_81)、抖音@合肥共青團
到了11月
在青藏高原海拔4200多米的巴塘草原
幾乎是冰封雪裹
氣溫最低-38℃
寒風呼嘯
颳起的冰渣子像錐子一樣
扎得人臉生疼
即便如此
這裡還駐守著
一支特殊的部隊
——玉樹獨立騎兵連
“高原鐵騎”全軍僅存騎兵部隊之一
我軍最多時曾擁有10多個騎兵師
上世紀80年代中期
人民軍隊邁出
從騾馬化到摩托化的歷史性跨越
騎兵作為一個兵種被取消
全軍僅象徵性地保留了幾支騎兵部隊
隸屬西部戰區陸軍某旅騎兵營的
玉樹獨立騎兵連所
就是其中之一
也是駐地最高的騎兵部隊
名副其實的“高原鐵騎”
2010年玉樹地震時
房屋倒塌、山體滑坡
道路損壞、通訊中斷
車輛根本無法通行
危急時刻
玉樹騎兵連兩名官兵
騎馬翻山越嶺跨溝壑
前往40公里外的巴塘機場
查明機場跑道狀況良好
正是這一重要資訊
才使大批救災力量和物資
透過巴塘機場源源不斷地抵達玉樹
為搶救受災群眾的生命
爭取了寶貴時間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騎兵沒有捷徑可走”
“發進……”
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
開闊的地上,一個個身影
在疾速賓士中
拔刀起身、接近目標、左劈右刺
幾秒內
百米距離,7個目標關鍵部位
全部被劈中
在邊上觀看乘馬劈刺課目示範的
列兵們不禁拍手叫好
做一名騎兵,從不容易
以騎兵最基礎的課目顛馬來說
要求騎兵雙手抱於胸前
雙腿伸直,腳尖下壓
讓馬匹快速行走
騎兵只能在馬背上上下襬動
否則就會從馬背上摔下來
以此鍛鍊騎兵在馬背上的穩定性
“顛了不到半個月
屁股就血肉模糊了”
這種日子一般會持續兩個多月
當初訓練的痛苦
讓列兵陳輈井對顛馬感受深刻
但這並不會使列兵們退縮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騎兵
沒有捷徑可走
必須練就銅襠、鐵腿、鋼屁股”劉永俊說
在疾馳的馬背上揮舞著戰刀
這也是騎兵的看家本領
然而
“要想練好乘馬劈刺
得先看看手上的老繭和胳膊上的傷”
上士趙雪超為了練好雙刀劈刺
長96釐米、重1.85公斤的戰刀
每天就要左右各劈500下
一天下來
手指磨出血泡,胳膊已麻木
吃飯連筷子都拿不起來
對於騎兵來說
馬上是騎兵,馬下是步兵
“沒有馬也要比別人快”
他們每週組織不少於兩次的
負重25公斤5公里武裝越野
每月組織不少於兩次的
負重25公斤10公里武裝越野
在平均海拔42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
將官兵的體能練到極致
退伍時,老兵前面走馬兒就在後面追……
騎兵訓練講究的是
“人馬合一”
軍馬被稱為騎兵的“無言戰友”
所以對待馬匹格外愛惜
每天要打掃馬廄、清洗馬槽
馬廄24小時要安排哨兵站崗
負責觀察馬匹有無異常
每次放馬歸來
都要認真檢查馬匹的健康狀況
並如實填寫牧馬日誌
為了摸清每匹軍馬的脾性
班長倉洛加才讓一有閒暇時間
就帶個小本子去馬廄
挨個槽位觀察
把每匹馬的習性特點都記錄下來
“大黑”霸道
“花背心”膽小
“小四號”速度最快……
如今
全連百十匹馬的性情特點他都爛熟於心
閉著眼睛光聽馬蹄聲就能叫上馬的名字
“軍馬是有靈性的
差不多有著五六歲小孩的智商……”
下士周涵說
“馬在訓練場上表現得好
它就會非常開心
衝鋒時跑慢了
它也會掉眼淚”
高原軍馬放青伴隨著危險
碰上狼群也是常有的事
軍馬勤務班中流傳著一句話
“不經歷與狼群鬥智鬥勇
就不足以談牧馬人生”
班長倉洛加才讓
當兵7年先後4次遭遇狼群
他為了保護馬群安全
拎著棍子追著狼群打的“事蹟”
已在巴塘草原傳為佳話
馬班的戰士精心呵護每一匹軍馬
軍馬也懂得感恩
便以另一種方式回報
有一年
副班長馬正明尋找丟失的馬匹時
趕上了暴風雪
漫天飛舞的雪花模糊了天地的界限
是軍馬“大黃”把他們安全帶回營區
還有一次
一名戰士騎著“小四號”
路過一處懸崖時,軍馬失蹄
戰士掉下了懸崖
好在他死死地抓住韁繩沒撒手
見主人掉下懸崖
“小四號”拖著韁繩使勁往後拽
一點一點地將主人拽了上來
“大黃”和“小四號”
也成為連隊名副其實的“功勳馬”
每年退伍季
軍馬勤務班復退老兵
與軍馬告別的情景
讓人動容
老兵前面走
馬兒就在後面追……
缺氧不缺精神騎兵的血性與擔當代代傳承
走近這些“牧馬人”
臉頰暗紅、嘴唇發紫、指甲凹陷
是他們最明顯的體貌特徵
一張張淳樸的笑臉
一個個十八九歲的年紀
看上去要比同齡人滄桑許多
空氣中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60%
一年當中八個月以上的時間
幾乎都是冬天
氣候環境雖然惡劣
但官兵始終保持缺氧不缺精神
艱苦不降標準的昂揚鬥志
按照組訓思想
加強練兵備戰
“玉樹騎兵連
先後參加平叛剿匪戰鬥69次
榮立集體一等戰功4次
擊斃叛匪1100餘人”
教導員柴凱翻著
記載玉樹騎兵連發展歷程的《鐵騎雄風》
臉上滿是自豪
“革命戰爭年代
老一輩騎兵直面生死
奮勇進攻……
騎兵的作戰方式鑄就了他們
勇敢無畏、不懼生死、一往無前的
精神品格
騎兵的血性與擔當
就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
營長王稱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