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龍山
看到這幅照片,你腦海中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70後可能會覺得是新版“協和號”;
00後可能會覺得是魔改版“槍騎兵”;
10後可能會覺得是真人版“包警長”。
其實,
這個有著戰鬥機模樣的機頭、
客機模樣的機身的“四不像”
有著自己的學名——
雷達試驗機
一什麼是雷達試驗機?
雷達試驗機,就是測試戰鬥機雷達系統的空中平臺。眾所周知,一個戰鬥機型號的定型分為三個階段:
01
飛行器本身飛行能力的測試
02
相配套航電系統的測試
03
武器系統的測試
作為戰鬥機“眼睛”的雷達系統在飛行測試中會佔據相當大的一部分。戰鬥機的雷達系統在投入使用之前一定會經過相當嚴格的環境測試才能夠投入使用。為了降低測試風險,機載雷達等電子裝置的除錯往往會放在比較成熟的機型上進行。以家喻戶曉的F22“猛禽”戰鬥機為例。起初的YF-22技術驗證機就是為了測試飛機本身的飛行能力。到後來的原型機才裝上了完整的航雷達系統。
F22 01號原型機,機頭明顯的空速管,還沒有裝備完善的雷達系統
現在的F22取消了機頭空速管,裝上了AN/APG77有源相控陣雷達
用於測試F22雷達系統的波音757-200在機頭上方安裝了一對小型“鴨翼”,這很有可能是F22在機翼前緣安裝了共形天線,成為其雷達系統的一部分。
二為什麼要用雷達試驗機?
01雷達試驗機有良好的雷達測試環境
在測試戰鬥機雷達系統時,不僅需要安裝相配套的雷達系統,戰鬥機座艙也要安裝在試驗機內用來模擬真正的使用情況,還要安裝用於監測雷達系統工作狀況的各種儀器以及搭載和雷達系統相關的科研人員,以便隨時調整監控雷達在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而雷達試驗機往往由客機改造,內部空間充足,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02雷達試驗機有良好的平臺通用性
現代戰鬥機一般使用綜合航電系統,它的效能越來越高,極大得提升了飛機的作戰能力也大大減小了飛行員的操縱壓力。但是它的結構也相對複雜,這給試飛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一般情況下,用於試飛的原型機只有幾臺,它們被用於飛機氣動外形等方面的測試,本身效能就非常不穩定,這也導致了試飛員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之一。因此,在原型機上加裝沒有成熟的綜合航電系統,無疑是給試飛工作增添了危險。而用作平臺的客機一般都是效能相對成熟的運輸機和民航客機。科研部門已經完全掌握了該平臺的“使用說明書”,因此在加裝各種不同外形的雷達系統時平臺都能夠很好地相容,這類成熟的平臺給予了試驗過程很好的安全保障。
我國以運-8為平臺改造的雷達試驗機
03雷達試驗機擁有較長的留空時間
由於機體平臺都是“大飛機”,雷達試驗機相比於普通戰鬥機而言擁有更長的留空時間,在一次試驗任務中可以完成多項測試任務,大大縮短雷達系統的測試時間,能夠幫助新型戰鬥機在研發過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圖為美軍用C-141“運輸星”改造的雷達試驗機
三 世界各國的雷達試驗機
縱觀世界各國,由於新型航電系統日新月異,每個國家新型戰鬥機的研製都離不開雷達試驗機。雷達試驗機的發展十分迅速。美國僅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就擁有C-14、C-135、C-130、B-52等10多種雷達試驗機。波音公司用波音757-200試驗F22的雷達,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用波音737-300試驗F35的綜合航電系統。格魯門公司用T39教練機以及灣流的小型公務機試驗F16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其他的戰鬥機的合成孔徑雷達等。
格魯門公司用於試驗裝備在F16戰鬥機上的APG83所使用的公務機
義大利的Selex ES公司也曾使用英國飛機公司生產的BAC1-11客機作為雷達試驗機
俄羅斯在圖134的基礎上改裝的雷達試驗機,用於測試的雷達罩形狀極具識別度——大名鼎鼎的蘇34“鴨嘴獸”戰鬥轟炸機所裝備的V004無源相控陣雷達
蘇34的座艙使用罕見的並聯座艙,這會佔據雷達試驗機很大的內部空間。
法國的泰雷茲集團也曾用過獵鷹20,福克100等改裝成雷達試驗機,瑞典的薩博公司也用薩博340和薩博2000作為雷達試驗機給瑞典當家戰鬥機JAS-39“鷹獅”的AESA做過測試。
四 對於我國未來雷達試驗機平臺的展望
就目前而言,我國擁有的可供改造的雷達試驗機平臺很少,只有運7、運8這樣的平臺可供改造,侷限性較大。目前諸如ARJ21、C919這樣的平臺還不太成熟,無法作為一個可靠的平臺改造成雷達試驗機。不過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像運20,C919這樣的大飛機平臺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可靠。這些成熟的平臺在今後都有可能被改造參與我國新型裝備的研發,做戰鬥機幕後默默無聞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