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2年11月25日,實現首次成功著艦的殲-15戰機隨著遼寧艦凱旋。而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羅陽在離開現場後不久,因突發心臟病,永遠離去了。
如今,9年時間一瞬即逝,我們從來沒忘記過他的付出和奉獻。
今天,殲-15戰機的轟鳴聲留給他……
他把時間獻給祖國航空事業 卻連幾分鐘都沒給自己留下
軍人家庭出身的羅陽,在生前組織實施了多項國家重點工程,曾任殲-15現場研製總指揮。
他的心中一直有個報國夢想,讓中國航空工業和世界最強者的差距從“望塵莫及”到“望其項背”,力爭未來能夠“並駕齊驅”。
“研製戰機,要麼是零分,要麼是一百分,沒有中間分。”
這是羅陽說過的標準,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裡,羅陽一刻不停地轉戰在幾個任務現場。
而殲-15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艦載機,其首次起落試驗更是羅陽和戰機面臨的一次大考,只真正實現“艦機合一”,遼寧艦才稱得上是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
2012年11月23日,殲-15在遼寧艦上成功著艦,藍天碧海間,羅陽興奮地與同伴們擊掌相慶。
兩天後的11月25日,圓滿完成任務的遼寧艦返航,誰也沒有料到這會是羅陽生命的最後一站。當天12:48,羅陽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離開人世,年僅51歲。
這個把時間最大限度給了祖國航空事業的人,連搶救生命的幾分鐘都沒給自己留下……
在羅陽的追悼會上,人們看著他的遺照失聲痛哭。很多人不知道,羅陽為人非常低調,留下來的照片和採訪影像很少。
而這樣一張遺照,還是從一張工作合影裡截圖製作的。
羅陽追悼會的前一天,大家為他安排了一個特殊的“儀式”,羅陽的大學同學、同事祁建新說:“我們為他特別安排了一次試飛,希望羅陽走的時候,伴隨著他最願意聽到的聲音——發動機的轟鳴聲,看著我們親手製造的飛機起飛。”
“飛鯊”不斷迭代升級,彈射型呼之呼之欲出
半年之後,也就是2013年6月18日,殲-15再次在遼寧艦起降,並進行首次駐艦飛行,意味著中國正式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培養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國家。同年12月,殲-15正式入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
我國在蘇-33某原型機的基礎上,研製的首款艦載戰鬥機,其整體水平和殲-11B類似,採用國產的航電系統與武器系統、玻璃化座艙,換裝國產新型雷達,並使用更加先進的電傳操控系統。同時,殲-15本身擁有很好的對面打擊能力,幾乎可以使用我國所有的對面武器。
資料圖:九三閱兵上的殲-15掛載了霹靂-12 和霹靂-8
僅僅幾年時間,殲-15也日漸成熟。2015年9月3日,編隊參加“9.3”閱兵,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2016年12月24日,遼寧艦首次出遠海、赴西太平洋海域訓練,殲-15隨艦出行;殲-15隨遼寧艦編隊參加跨區機動訓練和解放軍進駐香港二十週年慶祝活動;殲-15編隊參加朱日和沙場閱兵。
近年來,殲-15和航母艦機融合的效率也越來越高。2017年,海軍艦載機部隊組織殲-15夜間著艦訓練,攻克夜間起降技術難關;2018年5月24日,央視首次公佈艦載機在遼寧艦上進行夜間起降的畫面。
2020年,海軍艦載航空兵某部殲-15艦載戰鬥機成功完成夜間空中夥伴加油,部隊全天候作戰能力和實戰化訓練水平得到實際檢驗和有效提升;2020年11月6日,海軍首批生長模式培養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透過航母資質認證,實現了單批認證人數最多、平均年齡最小、飛行時間最少、認證週期最短的歷史性突破。
資料圖:殲-15在山東艦上起降
今年年初,多家央媒集中報道了入列一年多的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在此次新配發的新聞影片中,首次出現了山東艦“全狀態”作訓的畫面,整整12架殲-15“飛鯊”戰鬥機列陣甲板之上;今年8月,數名飛行教官近日取得了夜間航母起降資質認證,標誌著海軍航空大學具備了殲-15晝夜間全時域教學能力。
社交網路的照片顯示,殲-15目前有彈射型和雙座電戰型在研。2021年2月23日,《中國航空報》官微發表了一篇題為《奮進新時代 爭做追夢人》的報道,介紹了航空工業瀋陽所在2020年的軍品科研情況,演兵場注意到,新聞配圖中的某架塗著底漆的殲-15,疑似適配彈射型航母的型號。
照片中,這件殲-15塗有綠色防鏽蝕底漆,相較於之前的版本有兩處明顯的不同:一是升級了原先的衍射平顯,其上結構件明顯變小,使得飛行員的視野更大;二是從先前在座艙前緣兩側安裝了把手,這點恰恰是彈射型艦載機的必備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