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個人中9個有胃病”,每個人生活中都可能有過胃痛、胃脹、胃酸等不適,它不僅讓我們痛苦不堪,往往還可能是疾病的預警...因此,留意到胃病來臨的訊號,及時治療至關重要。
那麼,有什麼樣簡單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自查胃部隱藏的問題?
透過舌象看胃病
中醫認為。“舌為脾胃之外候,苔為胃氣之所蒸燻”。
正常舌象可概括為六個字:淡紅舌薄白苔。具體地說,舌色淡紅鮮明,舌質滋潤,舌體大小適中,柔軟靈活,舌苔均勻、薄白而潤。
看舌象分2步:
①看舌質
舌質是指舌的肌肉、血管與神經組織等,依序觀察它的神、色、形、態、以及舌下絡脈等,可以判斷出人體正氣的虛、實、寒、熱。
②看舌苔
舌苔是舌面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從觀察舌苔的生長狀況與色澤,可以探知病邪侵犯人體的深淺以及它的特質屬性。
胃病在舌象的反映上迅速而靈敏,而胃鏡的觀察是中醫望診的延伸。
國家級名老中醫田德祿田老,擁有30多年的胃鏡實操經驗,他與著名脾胃病專家董建華老師一起研究《胃鏡與舌象的關係》,在觀察了447例病人的舌象和胃鏡下胃黏膜的變化後,得出了一個相對明確的結論。
他透過舌象,就能判斷胃部不適患者的胃粘膜狀態,還能看出胃部是否存在虛實寒熱的問題。如果患者舌頭髮紅,舌苔比較厚膩、偏黃,身體有熱兼有溼,胃黏膜往往也會有熱證的表現,即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有些腫脹感,這類情況多見於國人高發的淺表性胃炎。
如果你的舌頭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要注意了,胃病可能已經悄悄找上你了!建議儘早去醫院檢查。
【溼】舌苔厚而黏膩,其中,舌苔白膩為寒溼,舌苔黃膩為溼熱。
【熱】舌質偏紅,本身體質有熱。
【虛】舌頭胖、有齒痕,是氣虛表現,齒痕越深氣虛越嚴重;如有裂痕,則說明陰分也有所損失,是氣陰兩虛。
【淤】舌暗偏紫,血液迴圈不好;如有瘀斑,則淤血更為嚴重。
兩個常見的胃部問題,當心!
1腸胃疾病“元兇”:幽門螺旋桿菌
國人經常出現的胃病主要是胃竇部的病變,這個部位特別容易發生惡性病變、癌變。因此,無論胃竇炎是淺表性的還是萎縮性的,都需要引起重視。其中,幽門螺旋桿菌主要定植在胃竇部,是重要的致病因子。
據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胃的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高達59%,7億人受其感染。
它的生存能力極強,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產生毒素,破壞胃粘膜,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等疾病,還可以引起萎縮性胃炎,甚至逐步發展成為癌前病變、消化性潰瘍、胃癌等。
中醫看來,其病因是感染“外邪”,感染後所引起的常見症候,多與“溼”“熱”“毒”有關。
由溼熱引起的胃病,其常常表現為胃燒心、痞滿、疼痛、口乾、口黏、口臭,還有的人夾雜舌質變紅,少苔或者無苔等陰傷的症狀。
如果熱兼有溼,溼邪阻滯中焦氣機,胃的通降就不好了,所以可能出現有食慾想吃,但是吃的不多就有飽撐脹的感覺,也稱為“早飽”。
所以中醫學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除了在辯證的基礎上,還要強調清熱、利溼、解毒。如治療時經常配伍選用蒲公英、丁香、黃連、黃芩、梔子、連翹等,這些清熱解毒中藥也具有對抗多種細菌的作用。
此外,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生活中除了使用公筷或分餐制,降低傳染風險,還要提高我們的胃腸道功能,增強自身免疫殺死幽門螺桿菌的能力。
這要求我們平時應儘量少吃剩菜、醃製食品、油炸、燒烤等;晚飯儘量不超過20點,防止胃黏膜受損傷;吃綠葉菜,補充維生素C和“抗潰瘍因子”維生素U,促進胃黏膜修復。
2胃動力障礙:消化不良
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想吃”或者“吃不下”。
前者是根本沒有任何食慾,儘管肚子裡餓得咕咕叫,可就是沒有想吃東西的慾望;後者則是雖然覺得肚子餓、也想吃點什麼,可無論什麼美食,也是味同嚼蠟,完全就吃不下去...這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事實上,中醫把脾胃病分成兩個層次,其中,“想不想吃”是脾的問題,“能不能吃”是胃的問題。
首先,脾臟主運化功能,即將胃吃進去的東西消化成水谷精微從而敷布全身。
當脾臟出現了異常,吃進去的東西不能被消化,就會出現飽脹感,即使很餓,但是胃部脹滿的感受又讓人很不想吃飯。
其次,胃主受納作用。具體來講,食物經口咀嚼攪拌後,在胃中消化,暫時貯存在胃中一段時間,然後推向小腸。
當胃出現問題時,受納問題受到影響,進食後容易出現肚子脹疼、嘔吐、噯氣、呃逆等症狀,並會導致消化不良、常有飽滯之感,自然吃不下。
6大消食“法寶”
>>>>山楂——消肉食
山楂味酸甘,可以消食化積,通治各種飲食積滯,尤其對油膩肉食之積,效果非常明顯。但有胃病、胃酸比較高的人應避免吃山楂。
>>>>麥芽谷芽——消米麵之積
炒麥芽、炒谷芽都都是植物發的芽尖,有甦醒臟腑、健胃消食的作用。其中,麥芽偏於消麵粉類食積,谷芽偏於穀類食積。
>>>>紫蘇——消魚蟹食積
紫蘇葉性溫,能散寒、解魚蟹之毒。海鮮吃多後可喝一杯紫蘇水,幫助行氣寬中、滋養脾胃。
>>>>雞內金——消一切食積
有“寬中健脾,消食磨胃”的功效,且整個消導作用比較強,對消化不良尤為適宜。
>>>>葛花、枳椇子——解酒
葛花主解酒醒脾;枳椇子則幫助解酒毒、止渴除煩。二者都有解酒的作用,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丁香、砂仁——消水果食積
幫助緩解脹氣、助消化,尤其適用於水果吃多引起的積滯。
脾胃承擔著人體營養的吸收和運化,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日常生活中,我們更要密切注意它的“一舉一動”,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保證健康不受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