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打卡季#“世介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有中國麵食“博物館”之稱的山西面食絕不是浪得虛名。在山西民間藏著太多的地方風味麵食小吃,它們有不同的技法,不同的口味,不同的形狀,深深地藏身於民間。
今天隨老五一起看看這10種有奇奇怪怪名稱的地方面食小吃。
羊肉裡扢抓
羊肉裡扢抓是山西晉城市陵川縣一帶民間百姓喜食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此小吃在清朝末年就流行於市肆。其實就是一種羊肉餡餅。
羊肉剁成茸,大蔥剁碎。將花椒、小茴香加入水煮成料水,晾涼倒入羊肉餡裡,再倒入適量的冷骨湯,一邊倒一邊用手向一個方向攪,攪上勁加入醬油、鹽和蔥花、薑末拌勻。
麵粉加水,和成硬麵團,再沾水把麵糰扎軟。擀皮包餡,製成餅狀,電餅檔裡烙至兩面金黃。正是適合冬天食用,色澤金黃,軟嫩可口,油潤鮮美,祛寒暖胃。
老鼠窟元宵
老鼠窟元宵為什麼取了這麼一個“怪”名字?那也是有來歷的。舊時老鼠窟元宵店位於山西省會太原市繁華區鐘樓街的一小巷裡,巷內有一個獨院,是官府衙役和下人居住的地方,這院子還是賭場。在這鬧市裡僻靜的小巷,還是獨院,簡直就像老鼠窩一樣安全。便被戲稱為老鼠窟。元宵多見於北方,製做方法大同小異。
豌豆麵瞪眼
豌豆麵瞪眼是山西晉中市太谷縣民間傳統的小吃,形狀如墩,在餅面有眼,形似瞪眼故稱為瞪眼。
豌豆麵里加少許精鹽,胡麻油燒熱澆入,攪勻製成油酥。白麵加適量溫水和胡麻油,和成麵糰揉勻稍醒。擀麵片包油酥捲成卷,下小劑子擰成圓錐形。然後用食指在錐尖處向下按入,成一個小洞不能戳通,抹少許油,先烙後烤成金黃色。待餅晾涼後、放入小甕內回軟後即可食用。這瞪眼入口即酥,豆香味濃,回味悠長。
添倉
“添倉”是山西晉城市陽城縣傳統的時令小吃,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相傳在很久以前,農曆正月十九,宮廷發生政變,皇帝被綁投入地牢。後被眾多老鼠所救,為報答老鼠救命之恩,皇帝傳旨,將每年正月十九定為吉日。起名為“添倉”,供奉老鼠,祈一年五穀豐登,添滿糧倉。
將紅豆煮熟,加紅糖拌成豆餡。將柿子洗淨去皮與黍面(也叫黃米麵、糕面)混和揉勻,然後揪劑,擀皮包餡做成兩頭尖如梭狀放入蒸籠,用大火蒸40分鐘即可。色澤紅潤,吃起來甜香可口。
絳州“牯轆座〞
“牯轆座”是山西運城市絳縣傳統地方風味小吃。因其形狀與古代車躺座上的箍或水井上轆轤上的箍相似,故民間稱為“軲轆座”
麵粉加入飴糖、鹼、蘇打及適量的水和成麵糰,揉勻稍醒。沾油搓條,在經過一番操作後,捏成圓圈,下油鍋炸成焦黃色即成。色澤焦黃,口感酥甜香脆。
滴溜兒
“滴溜兒”是山西朔州市應縣民間百姓特別喜食的一種家常風味小吃,因其作法是將制好的麵糊滴水般滴入冷水中而得名。
水燒沸,ー手住鍋內撒玉米麵、一手持小木棍在鍋內戳,直戳至稍稠熟透。將麵糊倒入漏瓢內,移至冷開水盆上,將玉米糊漏入盆內。冷卻的玉米糊滴塊撈入碗內,澆以用精鹽、陳醋、香油、味精、辣油、蒜泥調好的汁就開吃哇。夏天吃那是清涼利口,酸辣味美。
頭腦和帽盒子
山西省會太原市的特色早點“頭腦”愛喝的起大早去吃,不愛吃的看見就搖頭。傳說是傅山為其母親特意製作的,又名“八珍湯”、“傅山敬母湯”。是用羊肉熬湯配山藥、蓮藕、羊肉塊、蒸好的麵粉製成糊狀的一種湯,吃時配醃韭菜、羊肉稍麥、帽盒子。帽盒子是一種空心餅,因形似帽子而得名。如果您能喝兩口,就再來壺黃酒,那真是美的很。好多常喝頭腦的老人紅光滿面,那額頭亮得很。
莜麵老鴉含柴
這是山西北部及中部高寒山區人們就地取材,用莜麵、土豆絲或蘿ト等菜絲製成的食品,菜飯合一。“含柴”有財的意思,討個吉利而已。
土豆洗淨削皮,切成細絲放入盆內,加適量鹽、五香粉、蔥花、熗入花椒油拌勻。將莜麵用沸水和成燙麵團,搓條下劑,擀皮包入菜絲、折回捏邊,上籠蒸25分鐘即成。
蛤蟆含蛋
“蛤蟆含蛋”是山西晉中市太谷縣民間傳統風味麵食,要用餅夾燻雞蛋食用,故而得名。
白麵加適量溫水和成麵糰,揉勻後稍醒,搓成條狀,再揪成 面劑,然後逐個揉圓壓扁,刷油,撒少許面撲,捲回成圓形,壓扁後擀成餅坯,放電餅檔裡烙成金黃色,食用時用刀劃開小口,塞入燻雞蛋就可以食用了。那是幹香味美,燻味濃郁。另類的餅子夾蛋。
黑蒸
這是山西晉中市榆社縣一帶民間家常蒸食。黑豆和高梁磨製成面,用熱的小米湯燙麵和成麵糰,揉勻擀開加少許蔥花、精鹽、香油、香菜末製成卷,切成段,上籠蒸熟。
老五嘮叨幾句:
其實山西還很多怪名麵食,如:燈盞貓耳朵、谷壘、不爛子、鱉跳涯、磨擦擦、栲栳栳、魚魚、索索、蘸尖尖、蘸片子、剔八股等等,山西的麵食真的太豐富了。
關注@五月風美食 一起學習做飯做菜的那些事,共同提高廚藝,過有滋有味的生活。感謝您的點贊、評論與轉發。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告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