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小編在撰寫《鴉片戰爭,清朝為何敗得如此不堪,70年前英國就已佈局》(外交篇、經濟篇、情報篇)這三篇文章時,蒐集整理了大量關於這段時期的歷史。這是一段讓所有中國人都無法忘記的恥辱史。
細心的小夥伴可能已經發現,小編特意將第一部《外交篇》安排在清朝愛國將領林則徐逝世171週年的紀念日當天發表。一方面是為了紀念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精神和膽魄,同時也要對那些仍在緝毒一線守護國家和人民的警察說一聲,你們都是當代“林則徐”,向你們致敬!
上一篇講了英國殖民者用鴉開啟清朝的大門,然而預謀已久的英國殖民者怎會到此為止,大清還將面臨怎麼樣的抉擇?本文是第三部分,情報篇。
情報刺探不斷,英國殖民者從來沒有忘記用武力來征服中國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國第二次出使大清時,馬戛爾尼使團表面上是要與乾隆談判(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進小編主頁翻閱第一部《外交篇》),可在背地裡卻還有一項不可告人的勾當——蒐集情報。包括經濟、政治、文化、自然資源、山川河流、軍事要塞、國防設施、軍隊裝備的情況。馬戛爾尼在整理了這些情報之後確認:
“清帝國就是一艘四處漏風的破戰船,就是個頭兒大點兒、氣派點兒。它之所以150年都沒沉沒,不過是因為比較幸運,當兵的還算負責。但是,一旦當官的瞎指揮,基本就完蛋了。”
東印度公司,最大的情報販子
1832年(道光十二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派出一隻間諜船。一個名叫禮士,化名“胡夏米”的英國人,作為“阿美士德”號間諜船的船主,擔任行動的負責人。船上共有70餘人,德籍傳教士郭士立,化名“甲利”,擔任譯員和醫生。
間諜船偽裝成商船,佯稱從孟加拉駛往日本。船內故意裝了一些洋布、毛呢、羽紗、棉花。
“阿美士德”號從1832年(道光十二年)2月起,從澳門出發,沿著海岸線一路北上,整整偵查了6個多月。一路上把水道、海灣,甚至要塞炮臺都研究得明明白白的,還繪製了航海圖,遙處散發《英吉利人品國事略說》等小冊子,進行欺騙性宣傳。
應該說,胡夏米比馬戛爾尼收穫的情報更有價值,結論更令殖民者心動:
“中國艦隊戰船的型號、規格、大小都不統一,就算把1000艘戰艦綁到一塊兒,都抵禦不了大英的一艘戰艦。”
另外胡夏米還提交了一份十分具體的對華作戰及遠征艦隊配置的計劃。它成為英國政府制定對華作戰方案的重要參考依據。
外交、經濟和軍事都已準備成熟,只差一個“冠冕堂皇”理由
“冠冕堂皇”理由其實並不需要英國殖民者自己找。從1773年-1839年,60多年的時間當中,鴉片輸入地擴大給清朝政治、經濟、社會帶來十分嚴重後果,道光帝也意識到,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了中國的貧弱,更造成了社會動盪不安,這些都撼動了大清統治根基。
於是借林則徐上書之機,1839年(道光十九年)道光派遣林則徐到廣東採取嚴厲措施禁菸。
6月3日,林則徐虎門銷煙,持續23天,聲勢浩大。英國的資產階級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們期盼已久的藉口終於主動找上門了。
大清躲不過的宿命
1839年(道光十九年)10月1日,英內閣召開會議,決定發動侵華戰爭。
英國內閣271票支援,262票反對,英女王當即決定出兵入侵中國
1840年(道光二十年)1月16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國會上發表演說,表明自己的態度:
“虎門銷煙是讓英國不得不中斷貿易的罪魁禍首,這已經影響了我國老百姓的利益和我的尊嚴了”。
隨後,一支遠征軍浩浩蕩蕩開赴中國。而這支遠征軍的實力遠遠超出胡夏米的設計,它包括戰艦16艘、大炮540門、運輸船32只、士兵4000人。正是這支強大的海陸聯合艦隊後來在中國水域,封鎖港口,佔奪島嶼,恐嚇白河,實現著英國資產階級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夢想。
勿忘國恥,強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