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由於國內外重重因素所致,我國採用了黨政軍一體化的權力架構,無論行政方面又或軍隊方面皆劃分為六大區域。
其間軍隊方面分別為: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西北軍區、西南軍區。
眾所周知建國之初歷經戰爭磨礪之後,我國可謂是兵多將廣,因而各個軍區當中皆是名將雲集。
以開國元帥為例,華北軍區走出聶榮臻、徐向前兩位開國元帥,華東軍區則走出一位陳毅元帥,西北軍區的彭德懷元帥以及中南軍區林彪、羅榮桓、葉劍英等三位元帥,西南軍區賀龍元帥。
唯獨東北軍區成立後因部隊南下等因素,導致未有元帥坐鎮且名將也因南下作戰而流失頗多,但即便如此東北軍區的名將們依舊是一抓一大把。
透過上述一定程度可以窺見各個軍區的實力非凡,然而建國初期的六大軍區,上述僅囊括了八位元帥,另外兩位元帥哪裡去了?
一、朱德元帥
作為開國十大元帥之首,朱德便是不在六大軍區序列當中的兩位元帥之一,那麼朱德在建國初期致力於什麼方向?
首先從軍隊上來看,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朱德在建國初期並未任職於某個軍區,而是立足中央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的身份,進行戰略上的全盤規劃。
如1950年10月朱德出席中央政治局會議並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決策,又或1951年9月出席中央軍委召開的各兵種、各軍區軍事幹部集訓會議,就如何進行現代化、正規化軍事建設作出《統一訓練計劃,加速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講話。
另一方面針對新中國的國防建設問題朱德亦曾在多個場合數度作出指示,如“建設強大的 國防軍,是我們面前迫不及待的任務。”
總而言之,就軍事而言朱德在建國初期主要致力方向在於:國內軍事戰略部署以及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國防建設等各個方面,其間殊途同歸直指我國軍隊、軍事未來的發展。
與此同時,朱德並非僅僅只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他亦是黨和國家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因而他所致力的方向並不僅僅侷限於軍事方面。
俗話說“創業易守業難”,彼時在黨的領導下新中國萬丈高樓平地起,正值一片百廢待興之際,無論是黨又或國家的未來都需要更進一步的進行規劃與落實,如何創造出一個強盛的新中國成為了時代賦予的艱鉅任務。
因而的戰略目光已經由如何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轉移到了如何建設一個強盛的國家、如何建設一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黨。
正因如此,建國初期的朱德亦致力於建設黨和國家這兩大主要方向。
早在1949年11月份建國之初,朱德便受命兼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由此開始為黨建工作作出努力。
實質上早在此前尚未建國之時,紀律問題便已經成為朱德眼中的一大重要問題,無論是在軍隊紀律又或黨內紀律等多個方面,朱德皆有著自己的一番見解。
如1943年4月,朱德在《革命軍隊的紀律》 一文中強調:“革命軍隊組織力量之鞏固,是建立在自覺的革命紀律上的。”
因而朱德受命承擔起黨內紀律重擔之後,當即有條不紊地組織起系統的紀檢體系建設,並令之迅速投入到了有序運轉當中。
彼時新中國建立初期,一方面諸多幹部對於政府工作尚且不夠熟悉,而另一方面部分同志對於黨內紀律已然有所鬆懈,其間透過朱德向毛主席做出的一次工作彙報便可窺見。
1950年3月9日,朱德針對近期紀檢工作的狀況對毛主席進行彙報工作,其間朱德指出了全黨範圍存在的一些問題,其中包括:紀律鬆懈、黨政不分、濫用職權、不按黨章中規定的處分方法處分黨員等等。
對此毛主席充分予以重視,將朱德的報告批示上“此件要點應通報各地”。
透過這份報告能夠明顯窺見建國初期黨內紀律的確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問題,因而朱德為了紀律建設工作付出了諸多心血,與此同時亦有非常明顯的效應。
在朱德主持紀檢工作期間,中央查處了諸多幹部貪汙腐化案件,期間便包括廣為人知的劉青山、張子善等案件。
不僅於此,朱德為保證紀檢工作的有效執行,更是親自為紀檢工作提出了五項需要堅持的原則:堅持一視同仁原則、堅持對違紀者必究原則、堅持嚴肅與審慎相結合原則、堅持黨的教育同執行紀律相結合原則、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原則。
除卻五項原則之外,朱德亦為紀檢工作的運作做出了諸多重要指示,而這些時至今日依舊對我國紀檢工作的執行有著極大程度的影響。
總而言之,正因朱德的不懈努力方才保證了我黨在一段時期內的純潔性,與此同時亦為後來我黨的健康發展埋下伏筆。
從軍事建設工作到黨建工作,朱德所致力的乃是與新中國未來息息相關的方方面面,正因如此事關新中國發展的任何領域,皆能夠窺見他在其中忙碌的身影。
他曾對科學工作者說:“今後我們要自力更生,使中國能在困難中建設起來。中國要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科學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他亦曾對教育工作者說:“在經濟上要把我們的國家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建設成為一個先進 的工業國,在文化上要從一個文盲遍地、 文化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為教育普及、文化發達的新中國。”
一如上述之中的方方面面,工業、農業……任何領域皆是如此,而所有的一切殊途同歸是為了新中國的未來。
二、劉伯承元帥
建國初期,除卻朱德之外另有一位元帥同樣不在六大軍區的序列當中,他便是劉伯承元帥,而關於劉伯承元帥的致力方向,想來許多人是瞭然於胸的。
1950年10月7日至25日,劉伯承元帥、鄧小平、賀龍元帥受命指揮西南軍區進軍西藏併發起昌都戰役,取得了一錘定音的戰果。
值此之際,中央軍委擬由劉伯承元帥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職務,然而對此劉伯承元帥反覆思考之後,認為自己年事已高機會應該留給更年輕的人,因而予以婉拒。
不僅於此,劉伯承復又致信中央請求辭去其所擔任的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等職務。
與此同時他提出希望能夠參與到陸軍大學的籌建工作當中,對此中央經過會議後予以肯定批覆。
“當啥子參謀長?總參謀長我當過四次了,還是當個教書先生的好。”之所以有此一語,是因軍事教育一直是劉伯承元帥心中長久以來的一個夙願。
一直以來劉伯承始終主張“建軍必建校”“治軍必先治校”等教育理念,早在昔年間瀘順起義之時他便舉辦過軍事政治學校。
從紅軍大學、抗日軍政大學到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劉伯承一路走來除卻為了革命拋頭顱灑熱血之外,亦為我軍培養了大量的優秀指戰員。
正因如此當新中國成立之後,劉伯承元帥心中從事軍事教育的夙願日益高漲,與此同時他也窺見了我國國防事業對於有知識的指戰員的大量緊缺,因而他希望自己能夠憑藉著此前積累的經驗,承擔起這一艱鉅的時代重任。
“彭德懷在前線為打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而作戰,我要為使解放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而重執教鞭。”
得到中央肯定答覆之後的劉伯承元帥當即找到了鄧公告訴他這一訊息,與此同時更丟擲瞭如此一番豪言壯語,而後來事實也驗證了他所言不虛。
隨著中央的一道命令,劉伯承元帥當即回到了北京並面見毛主席,正式接下了籌建陸軍大學的重任,此後他復又與周總理見面聆聽了具體的工作佈置,以及選擇合適校址的要求。
與周總理見面過後,劉伯承元帥當即與籌建委員會成員一併驅車在北京範圍內,四處尋找合適的校址,然而苦苦尋覓並未找到合適的地方。
不僅於此,劉伯承元帥亦深知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正值困難時期,學院建設工作必然帶來極大的財政壓力。
同時抗美援朝戰爭已然打響,前線正值缺少高階軍事人才之際,如何在短時間內開始向朝鮮戰場進行人才輸送亦是一大難題。
重重困難交織之下,劉伯承元帥本是苦難不堪,然而苦苦思索之後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即:以華東軍區軍政大學作為基礎建設陸軍大學。
有此想法之後,劉伯承元帥當即找到周總理坦言,而對此周總理亦是一拍即合予以支援,同時兩人亦對更多的細節問題進行了磋商。
關於這所軍事大學的名稱,按照此前中央的想法是稱為“陸軍大學”,而劉伯承元帥對此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所學校未來必定會有空軍、海軍等多個方向,因而不妨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
這一提議同樣得到了周總理的肯定,由此也就有了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
此後僅僅歷時一個多月緊鑼密鼓的籌建工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便在南京建成,隨即各部隊的學員迅速來到學院,教學工作由此拉開了帷幕。
本著“國防建設”的初衷與目標,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自創辦以來為我國軍隊輸送了大批次的高階作戰人員,成為了國防體系當中的一道重要支柱,而其間自然與
三、結語
無論朱德又或者劉伯承元帥乃至其他元帥以及革命先輩們,實質上他們所致力的方向從來都只有一個,那便是:祖國需要什麼,他們便去創造什麼,祖國面臨著什麼困難,他們便去克服什麼困難,而他們所致力的方向,從來都是祖國未來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