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基本聽“癌”色變。倘若自己不幸得了癌症,大有世界末日也不過如此的感覺。得了癌症是件不幸的事情,大多數患癌群體都會不由自主地悲觀,逐漸喪失對未來的希望,被動地接受治療,消極地等待著時間停止的那天。
也有人做出的選擇截然不同,他們拿著最後的積蓄,開始吃喝玩樂環遊世界,快快樂樂地度過短暫的時光。
那麼患癌了,治還是不治?
如果癌症僅僅是初期階段,選擇治療應該是最正確的決定。癌症越早發現,它治癒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患者受到的病痛折磨也就越小。對於癌症初期的患者,很多時候,他們只需要切除病理上癌變組織,日後多複檢多注重養生健康,基本就能恢復完全。
到了中後期,癌症患者基本都能夠感覺到疼痛和異樣感。由此,不少患者及其家屬對於是否接受治療也有不同的看法。癌症治療是有風險的事情,即使接受治療後,人也可能無法獲得較長生存的時間,這是事實。但是,有的觀點認為“治療是人財兩空”,就有失偏頗。
首都醫科大腫瘤外科的李雁主任認為,癌症不是絕症。網上流傳的“絕症論”,很大程度上左右患者的思考能力,反而會耽擱他們的治療。
放棄治療吃喝玩樂,真能快樂嗎?
很大程度上,癌症患者放棄治療,他們是在用另一種極端的方式消耗著生命。吃喝玩樂需要體力,想要環遊世界需要健康。癌症患者在遊山玩水過程中,他們更多地不是欣賞風景品嚐美食,還需要忍受病情發作時帶來的疼痛。
拒絕治療後,癌症患者自愈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只不過微乎其微。《癌症預防和治療研究分析》中,曾經強調,癌症患者能夠長期的生存狀況非常少見,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癌細胞個體化差異的影響,他自身的免疫系統可以繼續工作,從而實平衡板狀態下“共存”。
況且,癌症患者接受治療的關鍵不僅僅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減輕自己身上的疼痛。有資料表明,四分之三的癌症患者到了不同階段,都會經歷不同的痛感。如果癌症患者能夠接受治療,醫生才能夠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最大程度地減輕患者自身的負擔。
所以,放棄治療選擇吃喝玩樂,並不是種理智的選擇。更多時候,癌症患者應該考慮放棄以往的偏見,多去專業強的國內醫院,和醫生多交流,然後做出適合的決定。
選擇治療,沒有那麼可怕
癌症患者接受治療後,自己要有積極的求生心態。北京腫瘤醫院院長遊偉程教授就曾提到,世衛組織的《癌症報告》中反覆提及,維護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是降低癌症風險的重要手段。而且,接受治療的癌症患者,也是可以在“吃喝玩樂”的過程,邊享受邊抗癌。
正確的吃喝玩樂,對於接受治療的癌症患者,顯得尤為重要。
在“吃”方面,癌症患者要視情況決定食用優秀的蛋白質以及膳食纖維豐富的瓜果蔬菜,平時吃飯要注意營養均衡無遺漏。癌症患者,可以按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的“寶塔山”選擇食用。
在“喝”方面,癌症患者如果腸胃沒有問題,還是應該主動地喝水,幫助體內環境進行新陳代謝。美國學者就有建議,因為男女的生理差異,成年男性一天可以保持3L的飲水量,成年女性可以保持2.2L的飲水量。
在“玩”方面,癌症患者在治療之外,可以多接觸人群一起運動鍛鍊。保持和人群的正常交往聯絡,癌症患者才不會出現“遊離”世界之外的孤獨,還能夠加強身體素質。
在“樂”方面,講究兩個字——心態。不良情緒的作用下,人的免疫系統功能往往發揮不出來它們的作用。癌症不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但是“癌症可控”的心態,才會讓癌症患者有了應對癌症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