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武漢金銀潭醫院、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呼吸科研究所等團隊在柳葉刀上聯合發表了一項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新冠康復者佇列研究,該研究具體分析了新冠康復者出院1年以後的健康狀況。
研究發現,將近有一半的新冠康復者在出院1年以後,仍然伴有新冠後遺症。新冠後遺症(又稱長期 Covid)指的是疲勞、健忘、身體疼痛、睡眠困難、脫髮、嗅覺和味覺障礙等症狀持續很長時間,其中最常見的症狀是疲勞或肌肉無力 。
也就是說,對於某些新冠患者來說,1年後完全康復是不可能的,他們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感染新冠以前的基線健康狀態。
在該研究中,研究員對2020 年 1 月 7 日至 5 月 29 日期間從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的2218名新冠康復者進行了隨訪,最長隨訪時間為1年。
在 6 個月和 12 個月的隨訪中,康復者接受了關於症狀和健康相關生活質量 (HRQoL) 的問卷採訪,並接受了體檢、6 分鐘步行測試和其他指標測試。最終有1276 名 COVID-19 倖存者完成了兩次訪問。研究員還招募了未感染新冠的參與者,當作對照組,對照組接受了採訪並完成了問卷,以評估普遍症狀和 HRQoL。
研究員分析資料時,將參與者根據住院期間的嚴重程度分為三組,分別是3級,(不需要補充氧氣);4級(需要補充氧氣)和5-6級(需要高流量鼻插管、無創機械通氣或有創機械通氣)。
該研究的主要結果是新冠症狀、患者呼吸困難評價量表評分(mMRC score)、生活質量評分和 6 分鐘步行距離 (6MWD)。
研究結果發現,在患者出院6個月後,有68%的人還至少有一種後遺症(831/1227),到患者出院12個月時,還有49%的人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後遺症。其中疲勞或肌肉無力是兩次就診時最常報告的症狀。
在總佇列和所有三個亞組中,疲勞或肌肉無力、睡眠困難、脫髮、嗅覺障礙和味覺障礙這些症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明顯緩解。但是,以mMRC評分為1分或以上為特徵的呼吸困難患者(呼吸困難)的比例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在6個月時,呼吸困難患者的比例為26%(313/1185),而到12個月時,這一比例增加到了30%(380/1271)。
此外,焦慮和抑鬱症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在6個月時,焦慮和抑鬱症的比例是23%,到了第12個月,這一比例為26%。其中以輕度焦慮或抑鬱症為主。
接下來,研究人員根據新冠症狀嚴重程度來進一步分析了康復者的健康狀況。
經多變數調整後,嚴重程度為5-6級的參與者在12個月時出現肺部彌散障礙的風險高於3級的參與者。12個月時,嚴重程度3級組有23%(13/56)的患者出現肺彌散障礙,而5-6級組出現肺彌散障礙的比例為54%(38/70)。
彌散功能障礙是指O2、CO2等氣體透過肺泡膜進行交換的物理彌散過程發生障礙。臨床上當肺部病變產生彌散功能障礙時,其後果均導致缺氧。肺部彌散障礙可歸因於肺上皮損傷,或肺間質或肺血管異常。
這說明,新冠重症越嚴重,對肺造成的損傷就越大,導致後期肺部健康恢復的也慢。
同時,研究人員發現,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感覺到焦慮、疲勞或肌無力。女性的疲勞或肌無力的OR值為1.43,焦慮或抑鬱的OR值為2.00。此外,急性期的皮質類固醇治療也會增加疲勞或肌肉無力的風險(OR 1.51)。
年齡也是影響新冠康復者長期症狀的一個重要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年齡與焦慮、抑鬱和彌散障礙呈正相關。年齡每增加10年,焦慮或抑鬱的風險便增加18%(OR 1.18),彌散障礙的風險增加30%(1.30,)。
該研究表明了,將近有一半新冠倖存者在一年後還沒有完全康復,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後遺症,而且年齡越大,焦慮或抑鬱症的風險越高。此外,女性更容易比男性發焦慮或抑鬱症和疲勞或肌肉無力。
長期後遺症會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有的人因不能忍受新冠後遺症而自殺。之前有報道,美國一CEO因為無法忍受長期後遺症而自殺。
目前在國內,大部分人都接種了新冠疫苗。疫苗除了可以防重症,還可以降低出現長期症狀的風險。9月1號,發表在最新的《柳葉刀·傳染病》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未接種疫苗的對照組相比,所有參與者在接種兩次疫苗後,出現長期(≥28 天)症狀的機率較低(OR 0·51 )。
感染新冠出現重症和新冠後遺症對於患者來說都是致命性的打擊,而接種疫苗不僅可以防重症,還能保護人們免受新冠後遺症的侵害。
作者:Jessica
來源:梅斯醫學
宣告:邯鄲健康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號的觀點和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