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誠然,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境界。
馮友蘭先生在《新原人》一書中說: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覺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對於他們也就各有不同的意義。
意義不同,境界也就不同。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
人生兩境界:一個是知道,一個是知足。
01
很多人都曾問過自己:懂得了很多道理,但為什麼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很多道理,我們從書本上也汲取到很多道理,我們在社會摸爬滾也揣摩一些道理。可這些道理解決不了你的人生難題,只能說明你只是“知”,並沒有真正“上道”。
《天道》中,丁元英在耶路撒冷點撥芮小丹點說了一句話:
道理和知識是沒用的,只是有用的一個條件,用才有用。
劇中丁元英早就洞穿了芮小丹的職業生涯,他敏銳的洞察出了芮小丹的資質,他勸芮小丹早點辭職,以讓社會多一個非常有作為的人才。
但芮小丹起先是不認可的,直到兩年之後她經歷了種種事情,自己才覺悟到,不是別人希望你成為哪種人,而是你本該成為哪種人。她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打算寫小說,寫劇本,去揭示不同文化屬性的人生命運。
芮小丹說:
“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葉曉明他們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覺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對,沒有覺到,悟到就不能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別人說得再多,也不能在我們做決定的時候起到作用。
就像葉曉明,雖然丁元英已經把路給他們鋪好,把他們拉上了井沿,但是葉曉明沒有真正覺悟到大道,最後也只能是趴在井沿上看了一眼,就又掉到了井底。
道可道,非常道。道理聽多了,自己也會講了,並不意味著真正的知道。
真正的知道是睿智,是讓自己有一雙慧眼,能夠讓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看透了事物的真理、真相,知道事物執行的規律。
真正的知道,是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你想做任何的事,想達到任何的目標,你知道後,運用規律的實踐而已。
真正的知道,是見本源,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小我”見“大我”,從“假我”見“真我”,從“有我”見“無我”;從“有限”見“無限”,從“無常”見“常”,從“變化”見“永恆”。
大道歸一,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該到哪裡去?
人生的“知道”,就是讓你活得明白。
02
有人問:並非大富大貴的普通人,如何過好這一生?
有人答:
“要盡人事,聽天命。這世上最不幸福的,是命比紙薄,還心比天高。”
人生的另一重境界,是知足。
《道德經》裡講:“知足者富”。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突圍》中,林滿江從一名礦工新村的孤兒,一步一步走到了中福集團董事長的位置。
人生可謂風光無限好了,但他在董事長的位置上卻逐漸迷失了本心,幫助傅長明低買高賣京豐和京盛兩座礦山,轉手就賺了十幾個億。
更為令人諷刺的是,他明明知道自己身患骨癌了,竟然還有野心,想再往上走一臺階,當更大的官,爭取更大的權利。
他對傅長明說,要懂得止盈,而他自己卻不懂得止盈。
正如網上評論他的名字的深意,林滿江,水滿則溢,盈滿則虧。林滿江自己成了自己的掘墓人,“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世間萬物皆是如此。凡事太過,反而容易得不償失。
宋丹丹說過:
一開始只想要一個擁抱,不小心多了一個吻。然後想要一張床、一套房、一張結婚證。身心俱疲時才發現,當初只是想要一個擁抱。
多麼深刻啊!
王陽明說,矇蔽心靈的,都是物慾。
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裡,保持本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人生的另一層境界,就是知足。
真正的知足是明心性,知道什麼才是自己內心最想要的?
知足常樂,方能看見內心的豐盈絢爛,尋回真實的自我。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擁有了什麼,不是你遇見了什麼,而是明心見性,能否更好的掌握駕馭這些你擁有的事物。
《道德經》中說道: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03
人生,就是一個漸行、漸悟的過程;人生就是一個拿起,放下的過程。
這個過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人人都知道“子欲孝,而親不在”的道理,可是每年連“常回家看看”對父母都是奢望,更別說真正做到從“孝”到“順”了。
從“知”到上“道”,道路要走多遠?
葛朗臺家財萬貫,臨走閉眼前還讓女兒把金幣鋪滿桌子,只有這樣他才能感到溫暖。從拿起到放下,有多少不情願?
從“知”到“足”,心路要走多久?
知道,是一種了悟;知足,是一種放鬆。
人生兩種境界:一個知道,一個知足。
知道,見本源,讓人生明白;知足,明本心,讓人生通透。
~與君共勉~原創不易,敬請友贊、友評、友轉發。
文:子芊上上,專注於吸引力法則,溫暖向陽,上上而行。感恩大家,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