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
今天,我們都知道血液對人體非常重要,失血過多會導致死亡,臨床上輸血也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不過,你可能也聽說過(甚至親自見過或經歷過)放血療法,這種治療方案不僅中醫裡有,在西方醫學史上也曾風靡一時。後來還演變出很多讓人驚訝的療法,並且有些現在還在用,如放血療法、水蛭療法。
01
席捲歐洲的放血療法
歐洲的放血療法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資料顯示,包括古埃及人、古希臘人、古羅馬人在內的很多古老民族都曾將放血作為醫療手段。
古希臘描繪醫生給病人放血的畫面,圖片來源wikipedia
但放血療法真正成為醫生普遍使用的治療手段,很可能和羅馬著名的醫生蓋倫(Galen)有關,他認為血液在體內聚集導致了疾病,治療的辦法自然是放血。比如說,在耳朵後面的靜脈放血可以治療眩暈和頭痛,在太陽穴附近的顳動脈放血可以治療眼疾。
你們倒是學點別的呀……圖片來源wikipedia
毫無疑問,蓋倫是一位優秀的醫生,他影響了包括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神經學等諸多學科的發展。
但或許正是因為蓋倫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他認可的放血療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了醫生公認的治療良方,幾乎什麼病都先放血試試,甚至直到19世紀,依然有人靠放血來治療各種疾病。
1860年的放血手術,圖片來源wikipedia
02
花樣百出的放血療法
既然要放血,要必要的工具必須備齊,最常見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用刀切開靜脈放血。需要的工具也不多,一根綁帶用於綁緊胳膊(就和今天醫生抽血時的做法類似),一把刀用於切開鼓起的靜脈,一個容器(比如碗)接住流出的血液,輕輕鬆鬆搞定治療,這種方法還有個名字,叫“靜脈呼吸法”。
醫生給病人放血,圖片來源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更可怕的是,當時的治療並不都是醫生完成了,理髮師也是為患者完成放血治療的重要一員。
一個理髮師的放血裝備,圖片來源wikipedia
除了直接動刀子,水蛭也是醫生的幫手。
大家可能都知道,水蛭的特長就是吸血,吸飽血的水蛭身體能膨脹到吸血前的4倍那麼大,而且水蛭不僅吸血,還會釋放抗凝血物質,使傷口流血不止,這簡直是太有利於放血療法的進行了。
水蛭吸血,圖片來源 wikipedia
於是水蛭療法大受歡迎,以至於法國曾進口上萬水蛭用於放血治療。
可怕的是,放血療法常常導致患者因失血而昏厥,但當時認為這種治療是有益的,甚至很多時候就是要放血放到患者昏厥才停止。
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放血療法,名叫“杯吸法”,使用裝有加熱空氣的玻璃杯(有點像拔火罐的原理),等空氣冷卻在杯子內部產生真空,把血從切開的傷口中吸出來。
杯吸法放血套裝,圖片來源wikipedia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當時的患者普遍對放血療法非常信任,他們認為出點血能讓自己身體康復,這種今天聽來有點血腥的治療方案甚至成了當時的規範療法。
杯吸法吸出的血液,圖片來源wikipedia
03
多少人因此喪命
遺憾的是,患者的盲目信任並不能讓治療更有效,實際上,很多人可以說正是死於放血療法。
比如說英國國王查理二世,中風的他在接受了放血療法以及其他一系列十分魔幻的治療後,匆匆離開了人世。
還有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他原本只是染上感冒,但在治療過程中,醫生採取了放血療法,並且在初次放血無效的情況下選擇連續多次放血,說他最終死於失血過多完全是可能的。
當時的醫生篤信放血療法的神奇療效,比如說法國醫生布魯塞(François-Joseph-Victor Broussais),他曾因為消化不良,前後用大約50只水蛭在全身放血15次之多。
布魯塞畫像,圖片來源wikipedia
還有本傑明·拉什(Benjamin Rush),他也對放血療法十分推崇,主張對幾乎所有疾病都進行放血。
本傑明·拉什畫像,圖片來源wikipedia
04
放血療法退出歷史舞臺?
好在,反對的聲音還是越來越多。
19世紀開始,放血療法的流行度逐漸下降,有人統計發現熱衷放血療法的醫生醫治患者的死亡率明顯更高,醫學界也開始認識到失血對患者的危害,於是,放血療法也就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今天,幾乎不會有人認同盲目放血的做法,不過放血療法並沒有完全消失,仍有極少數疾病可能需要這種特殊的手段,比如血色素沉著症(hemochromatosis)以及紅細胞增多症(polycythemia)等。
當然,如今的治療要嚴謹得多,必須在極特殊的情況下,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完成,不會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順便說一句,水蛭也沒有從醫學領域完全消失,不僅沒有消失,還被研究人員開發出了多種用途,比如再植手術可採用醫用水蛭引流。
斷耳再植未發現合適的引流靜脈,於是用水蛭引流。看著有點血腥,但效果還是不錯的。圖片來源見水印
也體現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盲目嘗試水蛭療法、放血療法,它們只用於極特殊的情況下。
END
稽核
朱廣思,北京科普作協會員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轉載註明來源
責編/心與紙
來源: 蝌蚪五線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