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壹DU財經
這兩天網際網路圈的一個大熱點是:大廠“失速”。
近期,各大網際網路巨頭陸續釋出Q3財報。彷彿提前說好的一樣,增速放緩成為各家共同的主題。而增速放緩又集中體現在廣告收入上。
《上海證券報》報道,過去半年,位元組跳動國內廣告收入停止增長,這是其自2013年以來首次出現此情況;百度財報顯示,Q3廣告營收同比增長6%,Q1、Q2的同比增速分別為27%和18%;騰訊Q3廣告收入同比增長5%,環比下降1%,Q1、Q2的同比增速均為23%;阿里財報收入放緩,客戶營銷(含廣告和佣金)收入同比增長僅為3%......
甭管社交、搜尋,還是電商、短影片平臺,廣告都是網際網路平臺的重要收入來源,也是衡量其商業價值的關鍵因素之一。在2021年的Q3季度,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的廣告收入開始集體增速放緩。結合近期對網際網路平臺的監管趨緊,很多人驚呼,網際網路高增長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增速放緩,到底傳遞出何種訊號?該如何看待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廣告收入的放緩?
1、增速為何下降?
在財報中,這些廣告收入增速下降的巨頭,給出了一種相似的解釋——“宏觀環境”與“重點行業”。所謂宏觀環境,是指廣告收入受到宏觀經濟形勢和大消費環境的影響。作為經濟晴雨表,其不可避免的受到宏觀形勢的影響。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5%,到8月,這一數值變為2.5%,出現大幅下滑;9月,攀升至4.4%,雖有小幅回升,但與二季度12%以上的增速相比,仍較為低迷。消費的持續震盪,讓廣告主收緊錢袋子。
騰訊首席戰略官詹姆斯·米歇爾(James Michelle)表示,“一般而言,如果宏觀經濟情況很強勁,那麼即使有些行業廣告預算出現下降,其他行業客戶也會抓住廣告價格低的機會補位,但在整體宏觀情況偏軟的情況下,這種趨勢也會比較慢。”
所謂重點行業,主要是近期在監管之下,開啟整頓模式的線上教育、遊戲,以及受疫情影響的旅遊行業等。這些曾經的“金主”行業,今年以來表現低迷。一個典型的代表是線上教育,去年高峰時期,一些頭部線上教育平臺日均廣告消耗超過1000萬元,今年“雙減”政策出臺後,教育平臺的廣告投放斷崖式下降。分眾傳媒7月份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四月份後受政策影響,公司幾乎已沒有線上教育廣告的投放。”
7月份,工信部還出手整治彈窗廣告。一夜之間,各大App開屏廣告消失,讓網友驚呼“開啟軟體,從未如此這般絲滑。”整治效果也很明顯,資料顯示,今年二季度App開屏彈窗資訊投訴量環比下降50%;使用者使用量排名前100位的App,開屏資訊難以關閉問題發現率由69%下降到1%。
這些是大家看得見,也能感受得到的客觀原因。還有一種說法是,之所以這些巨頭“集體”放慢增速,與目前監管環境有關。近兩年,“二選一”、“反壟斷”、“大資料殺熟”等成為熱門詞彙,針對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和巨頭的一系列監管措施出臺,讓這些巨頭有意“選擇”低調。
它們開始強調自己並不好賺錢,或者沒那麼容易賺錢。正如今年雙十一,大家也不再像過往那樣大肆傳播交易規模、體量,而相對低調的發個數完事。這樣的低調處理,在風口浪尖上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也有一種可能是企業主動選擇,比如百度就在財報中強調,已切換增長動能。廣告一直以來都是百度營收的主要來源,Q3財報顯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業務正為百度營收提供新動能。百度首席財務官羅戎表示,智慧雲服務、智慧交通、智慧裝置、智慧電動車以及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等 AI 業務的多元化佈局,將推動百度未來業績長期增長。
不管是客觀條件還是主觀“低調”,各種因素湊在一起,造成了今年3季度,網際網路大廠的集體“失速”。在壹DU財經看來,廣告收入的“失速”,其實早就已經註定。
廣告主越來越不相信單純的廣告,一方面,後疫情時代,精打細算成為常態,把錢花在刀刃上是廣告主的普遍追求,從結果出發,從銷售達成反推營銷動作成為普遍選擇。另一方面,新的營銷渠道、營銷方法,也在降低廣告的重要性,比如直播電商、小程式等具備線上交易功能的渠道也在分流廣告的預算。
2、不賺廣告費?巨頭搶著幫企業做生意
春江水暖鴨先知,面對需求和市場的變化,廣告平臺們也早已不再定位廣告平臺,而是從企業做生意、做商業的原點出發。
2020年9月,騰訊提出了“既是社交場、內容場,更是交易場”的論斷,要做企業的“商業增長夥伴”。在騰訊廣告作為騰訊統一的商業服務平臺的基礎上,以選品中臺、創意中臺、鏈路中臺、投放中臺四大生意中臺和一個私域基建組(公眾號、小程式、社群等),幫助企業在騰訊生態內做成交。
在騰訊廣告“交易場”的佈局裡,選品涉及供應鏈、爆品,鏈路涉及銷售渠道與通路,只有創意和投放與廣告緊密相連。廣告是騰訊廣告的一環,其考慮的出發點是如何幫助企業在騰訊生態內,將其基於內容、社交的公域流量,轉化為私域流量,進而轉化成交易,從而獲取全渠道新增量。
網紅代餐奶昔WonderLab,透過朋友圈廣告,精準觸達目標人群並引流關注公眾號,形成品牌私域流量。公眾號吸粉後,再透過限量9.9付郵的嚐鮮福利,快速轉化新客。在這一過程中,打通了公域、私域流量,打通了線上線下,是品牌在騰訊“交易場”裡交易的典型代表。
騰訊有“交易場”,位元組跳動有“生意場”。2020年7月,位元組跳動旗下巨量引擎釋出新Slogan“激發生意新可能”,巨量引擎“生意場”浮出水面。當年12月底,引擎大會上,巨量引擎提出從廣告到生意的全域性演進,透過構建巨量引擎生意經營體系,驅動生意新增長。
在巨量引擎構建的“生意場”,可為企業主提供產品、營銷、經營到渠道管理的全域性佈局,進行流量經營、內容經營、資料經營、交易經營、成長經營等事關生意經營的方方面面。包括了流量拓展與提效、內容營銷矩陣、陣地經營體系、全鏈路經營設施等等。巨量引擎的出發點也不是廣告,而是從企業做生意的全流程入手,為企業提供支援。
上個月的快手2021磁力大會上,快手提出了“新市井商業”的概念,用獨特的生態基因、產品業態、流量機制以及數字基建,構建磁力引擎公域有廣度、私域有粘性、商域有閉環的商業生態,助力品牌實現擴圈、連線、經營和洞察4大價值。
無獨有偶,阿里媽媽也在強調從“營銷力”向“經營力”轉型,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經營中的問題。百度營銷也提出“成長力引擎”,利用科技、資料、內容和創新四大核心技術,幫助企業解決成長問題。
無一例外,這些巨頭都在跳出廣告的圈子,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買賣流量這種一錘子買賣,而是“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從廣告到營銷,從營銷到生意,這種轉變跟外部大環境有關,也是巨頭能力外延的結果。
後疫情時代,各行各業收緊錢袋子,精準投放、高效增長、看重實效是老闆們給市場部門的新口令。迫使廣告平臺反思自己的價值,除了能給品牌曝光、流量支援,還能做什麼?另一方面,巨頭除了流量優勢,還有資料、技術優勢,加上這兩年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交易方式,行業內C2M模式、供應鏈企業等帶來的商品能力外溢,使得在已有的內容生態、社交生態、搜尋生態中可以相對容易的搭建交易基礎設施,進而幫助企業做成交、做生意。
結束語:一鯨落、萬物生
短期內,廣告增速下降會引來擔憂、質疑。但從長遠來看,廣告收入的下滑對巨頭、對客戶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對客戶來說,廣告只是手段,生意、商業才是目的。在巨頭轉型的趨勢下,廣告與交易額將越來越緊密。甚至可以樂觀地預計,困擾客戶已久的“不知道一半廣告費浪費在哪”的問題將越來越少,客戶將更多透過交易額而不是曝光量來衡量廣告、營銷。
對巨頭來說,從廣告到營銷再到生意的三級跳,是一次涉及商業產品、組織架構、技術手段的系統重構。它們不再是廣告公司,而是商業服務平臺。去年以來,騰訊廣告、巨量引擎、磁力引擎相繼進行架構調整、產品升級。在廣告增速下降的同時,更多品牌在巨頭生態裡推出小程式、上線官方旗艦店、上架商品,使用巨頭提供的店鋪、支付等交易基礎設施。無形之中,巨頭們的商業服務能力得到提升,由此帶來的收益也將進一步增強。
長此以往,巨頭們將不再賺廣告的小錢,而是賺生意的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