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住房(粵安居)一體化平臺涵蓋房屋全生命週期管理各業務環節,著力打造“住房一張圖、監管一張網、服務一平臺”。
科技創新已然成為時代熱詞,“十四五”規劃36次提到科技,創新成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域性中的核心。新一代資訊科技深刻影響當今經濟社會格局,在金融領域,中國建設銀行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新金融發展理念,提出發展住房租賃、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戰略。
擁抱科技創新的建設銀行正展現出新金融的全新服務能力,滿足人民群眾“住有所居”,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以新金融服務民生。如此重視金融科技,建設銀行正以科技公司的標準和藍圖來要求和發展自身,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銀行如何借力科技?科技又能如何賦能金融,實現銀行高質量發展?在廣東,科技與金融的融合發展,闡釋著金融機構的未來新可能。金融科技賦能的建行廣東省分行在面向政府、企業和人民群眾的金融需求上,推出了系列新金融服務,開拓了金融服務的新場景,無不彰顯出科技創新的正確性和重要性。
提供創新技術支援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房產交易環節前、中、後流程及跨市交易間的資訊不共享,給房產交易帶來諸多隱患。打造“住房一張圖、監測一張網、服務一平臺”的住房管理服務平臺,成為政府部門保障群眾合法權益和營造房地產市場良性發展局面的當下亟需。
建行廣東省分行與廣東省住建廳聯合打造廣東省“數字住房(粵安居)”一體化平臺,利用資訊化技術打通業務“煙囪”,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辦了一件民生實事。
消費者可在平臺上進行VR看房、簽署合同、繳交定金等一系列交易行為。企業可辦理預售許可證,實現房屋測繪等。政府部門可全程監控交易資料,對違規行為進行監管。
市民李小姐體驗了平臺功能後直呼“太方便了!”她透過沉浸式體驗,直觀地看到意向樓盤的實景,並直接在平臺上完成選房和線上網籤操作,不用再“多跑路”。
截至目前,廣東全省14個城市上線了“粵安居”平臺,辦事群眾一改此前頻繁跑動的局面,真正實現了“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資料顯示,目前“粵安居”平臺已辦理商品房網籤73004宗、開發專案備案543宗、存量房網籤2611宗,在減少申報材料、提高辦事效率、方便企業民眾等方面成效明顯,全面提升了人民群眾在買房、租房、住房等方面的幸福感、獲得感。
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優勢,加強與政府部門的聯絡,開展更多惠民業務,建行廣東省分行推出的政務關聯業務還有許多。銀行網點廣覆蓋、高密度的特點成為政務業務向政務大樓之外的場景延伸的絕佳場所。
建行廣東省分行推出“百項政務進網點”,讓167項政務業務可以在營業網點辦理。目前,全省在銀行網點辦理的政務業務,超九成都是在建行辦理的。
為中小微企業精準畫像 普惠金融既便捷又安全
長期以來,中小微企業由於資產規模小等原因無法便捷地從國有大行中取得貸款。這也給網貸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市場機會。高利率和便捷的網貸業務吸引著中小微企業,也加大了其經營的負擔。
而國有大行要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服務,得技術先行。在“大資料時代”,如何透過技術手段實現對中小微企業的精準畫像,準確計算出企業的可貸額度和風險水平,再提供信用貸款的服務,成為國有大行在新時代的使命擔當。
在此背景下,建行廣東省分行構建了一套演算法,綜合企業工商、稅務、房產、司法、環保等多領域的資料,為中小微企業客戶精準畫像,並實現了快速放貸。
在廣州經營汽車剎車系統研發的小企業主黃治明在公司資金面臨困難時,快速地從建行廣東省分行的普惠性金融貸款產品中獲得360萬信貸額度,成功走出資金困境,開創了經營新局面,研發實力進一步提升。
2017年,建行廣東省分行推出以稅務資料為憑證的普惠性貸款產品“雲稅貸”後,越來越多的資料被運用在支援中小微企業快速獲得貸款的精準畫像中,包括用電資料、智慧財產權等。建行廣東省分行全國首創的“技術流”評價體系便將智慧財產權量化,使得其成為使用者畫像的一個維度。這對於一些自身掌握創新能力卻回報週期長、資金緊張的中小微科技型企業來講,猶如雪中送炭。
有別於“資金流”,“技術流”可以識別該科技企業的智慧財產權未來價值,將科技企業中的“特長生”尋找出來,個性化地提供金融服務。
一方面服務中小微企業快速獲得信貸,一方面將風險率控制在極低水平。截至今年9月,建行廣東省分行已經為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額度超2000億元,超過56萬戶中小微企業獲得信貸額度。
金融科技打通業務壁壘 讓群眾辦事更省心省力
今年11月,全國第一個國際健康驛站在廣州建成,建行廣東省分行充分發揮自身科技優勢,為廣州國際健康驛站提供非接觸式智慧金融服務,以金融科技賦能驛站智慧化管理系統為切入點,以刷臉和掃碼支付等“零接觸”金融服務為突破口,逐一破解了國際健康驛站金融業務開展的痛點難點。
針對驛站“零接觸、智慧化”的運營需求,建行廣東省分行充分發揮新金融尤其是金融科技優勢,將刷臉、掃碼制度等聚合支付方式完美嵌入到驛站的自動預警、人臉識別、客房服務、無感支付等綜合智慧化系統,在毫無歷史經驗的前提下,打造了“數字化、智慧化、全流程封閉管理”的智慧化健康園區。
科技賦能的建行廣東省分行推出了系列便民新舉措,真正實現了讓群眾少跑腿,辦事更省心。例如,補換社保卡這件小事。
此前,市民補換社保卡需要多頭跑,既要到人社局辦理補換申請,還要到銀行辦卡,再交由社保局寫入社保資訊,等卡辦好後還要再到銀行啟用。這個此前需要兩週才能辦成的業務,現如今只需要不到5分鐘。
和以前不同,重視科技的建行廣東省分行自身掌握了此前卡商才掌握的寫卡技術,在與人社局的資訊打通之後,市民可在網點櫃員機上完成整套流程。
與此類似的,在廣東江門市,建行網點實現了商事登記的“跨省通辦”,破解企業和群眾跨省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的痛點問題。截至目前,建行廣東省分行已完成107個政融支付專案,涉及水費、燃氣費、非稅繳費、學雜費、維修基金、法院案款、事業單位收費等多項便民類繳費業務。這些功能的實現,並不是簡單地將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裝置搬至銀行網點,而是透過技術創新的方式將功能嵌入進銀行系統,從而實現服務社會民生能力的大幅提升。
傳統的金融機構專注金融產品服務,而新金融賦能的建行則開展了更多的科技型服務,在提升政府治理水平、開展普惠性金融服務和方便人民群眾辦事方面不斷闡釋新金融的定義。
“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在數字經濟成為國家戰略,新一代資訊科技深刻影響經濟社會結構的當下,建設銀行提出金融科技戰略,不僅符合國家對現代金融機構的新要求,也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智慧化金融業務的美好願景。
擁抱科技的建設銀行所展現出來的新服務力在不斷闡釋和豐富新金融的內涵和外延。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新金融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建設銀行的金融服務迴歸實體本源,服務人民群眾切實所需,既贏得了民心,又實現了自身的創新發展。
文/代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