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講到了“地丁”是中藥蒲公英,對應的,中藥還有個“天丁”,是皂角刺的別名。皂角刺是皂莢的棘刺,上次我們說法象藥理學的時候提到“有刺善祛風”,皂角刺就是一個典型,它主要有活血消腫,託毒排膿,袪風殺蟲的作用。
皂角刺首次記載於宋代《圖經本草》:“米醋熬嫩刺針作濃煎,以敷瘡癬有奇效。”記下了皂角刺有治療面板瘡癬的作用。皂角刺還有哪些經典用法?下面黃藥師展開說說。
一、皂角刺的傳統功效
1、癰、疽、疔、癤、瘡瘍
皂角刺辛散溫通,藥性和長相一樣銳利,能消散瘡瘍、消腫拔毒、潰瘡排膿。凡是身體內外,癰疽疔癤瘡瘍這類病症,都可以使用。未成膿時,能消腫;膿已成時,能使膿破潰。內服、外用皆可,是瘡瘍要藥。
用於瘡癰初起,常與活血消腫、清熱解毒藥同用以增強藥力,如《校注婦人良方》仙方活命飲,為治療腫瘡的常用方,以皂角刺配白芷、貝母、防風、赤芍藥、當歸尾、甘草節等,用於癰瘍腫毒初起,紅腫熱痛,現代常用於面板蜂窩織炎、化膿性扁桃體炎、乳腺炎、膿皰瘡等化膿性炎症。
用於乳癰(化膿性乳腺炎),古方也有主用皂角刺,配少許蚌粉,溫酒送服(《仁齋直指方》)。或即以皂角刺與黃芪等量,以酒調服。
外用可研成粉末外敷,如《仁齋直指方》用於癰疽惡瘡,以以皂角刺粉末加白及粉末,外敷患處。
2、面板頑固癬疹,各類面板病
皂角刺能祛風、殺蟲、止癢,作用同皂莢,對於疥癬、癢疹效果都很好。
用於足癬,可以皂角刺配楓子仁、地骨皮、五加皮、荊芥、防風、紅花、白礬,放入白醋內浸泡,每晚洗淨雙腳後直接放入藥液中浸泡(腳部有潰損,需等傷口癒合後才能浸用),可取得較好效果[中國社群醫師,1995,(3):35]。
用於風疹隱疹,面板上起“小疙瘩”,可以皂角刺配荊芥、防風、蟬蛻、殭蠶、地膚子、浮萍等以加強藥效。如起疹遇風寒重,則加麻黃、細辛;如果是風熱型,加牛蒡子、連翹、薄荷。
用於蕁麻疹,以皂角刺配殭蠶、蒼朮、薏苡仁、浮萍,隨證加味[天津中醫,1991,(5):29]。
用於痔瘡及肛邊癢痛不止,《聖惠方》皂莢刺丸,以皂角刺配椿白皮、防風、赤芍、枳殼粉末,醋熬一半成膏,製成丸,食前煎防風湯送下。
3、產後乳汁瘀滯
皂角刺溫通經脈,有活血通乳作用。《袖珍方》記載用於產後乳汁瘀滯,以皂角刺、蔓荊子粉末,溫酒送服。
二、使用注意
1、皂角刺藥性銳利,當癰疽已經破潰及虛證,慎用。
2、皂角刺能溫通經脈,有活血功效,所以孕婦忌用。
本文為黃藥師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請註明來自頭條號黃藥師手記。
文中涉及處方、用法,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其它用途,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需就診,請到正規醫院專業醫生處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