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近日,北京中關村壹號地下車庫發生電動汽車自燃事故,引發業界強烈關注。據瞭解,該自燃事故發生在11月22日晚上9點前後,自燃車輛疑似一輛比亞迪秦Pro。據當事車主所發朋友圈內容顯示,車主坐在車內聽見聲音有異後,便抱著孩子下了車。隨後,該車輛發生爆炸,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針對此次事故,比亞迪方面於11月24日回應稱:“現場火情及時撲滅,未發生爆炸,也沒有人員傷亡。車輛於2019年初銷售,具體原因將配合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
11月24日上午,《證券日報》記者專程前往中關村壹號地下二層停車場檢視事故現場情況。當步行至停車場B區附近時,記者就聞到空氣中仍瀰漫著刺鼻的焦糊味。記者注意到,停車場B區東北角的一片區域已被封閉,其中一條通道上放置著四個隔離墩,另一邊通道上的捲簾門已經落下。
對於此次事故詳情,記者還詢問了負責管理停車場的物業工作人員。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出事之前,該車輛正在使用充電樁充電。現場顯示,充電樁由星星充電提供。目前該區域的充電樁均已停止運營使用。
一位比亞迪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比亞迪大部分車型目前已更換為磷酸鐵鋰電池,但技術迭代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分析認為,電池、車輛電路系統等因素都可能引發新能源車自燃。如果車輛長時間使用,電池溫度沒有正常降低,或出現電池老化現象,均有可能造成車輛自燃。
自燃事故原因
仍在進一步調查
在採訪過程中,《證券日報》記者聯絡到事發時的目擊者張先生。據張先生回憶,事發時整個地下二層佈滿了濃煙,隨後消防車很快趕到現場,火勢被控制。“起火車輛的車蓋和前車門都敞開了,車體嚴重燒燬。當時停車位的塑膠地面佈滿了黑色的汙漬和積水。”
在比亞迪的車主群中,一張疑似事故車主釋出的朋友圈截圖在事後被熱傳。據該車主介紹,沒想到自己會親身經歷電動汽車爆炸事故。當時,自己和家人來到中關村壹號吃飯。在車上感覺聲音不對,趕緊抱孩子下車逃跑,很幸運人都沒事。
截至目前,尚未確定此次發生自燃事故的車型是否為比亞迪秦Pro EV。但作為比亞迪主打電動車型的秦Pro系列電動車,近年來頻發起火事故卻是不爭的事實。2020年10月份,一輛比亞迪秦Pro新能源車曾在山東煙臺長寧路特來電充電站內發生起火事故,造成涉事車輛大面積過火併損毀。同年5月份,一輛秦Pro EV在深圳某充電站發生起火事故。從事故影片來看,最開始車輛左側及底部出現較為猛烈的明火,在消防隊的積極救援下,雖然大火得以撲滅,但車子最終被燒成了空架。
資料顯示,比亞迪秦Pro新能源車包括DM車型和EV車型,補貼後售價區間為13.69萬元-19.99萬元。其中,DM車型補貼後售價區間為13.69萬元-19.49萬元,EV車型為14.49萬元-19.99萬元。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秦Pro新能源車搭載的不是刀片電池,而是三元鋰電池。當然,此次自燃事故是否是由電池引發的,還需相關部門調查後才能得知。
今年以來,比亞迪新能源車市場端銷量持續放量。以今年10月份為例,比亞迪銷售乘用車8.89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8萬輛(DM-i車型銷售3.88萬輛,EV車型銷售4.12萬輛),佔比達90%。
續航里程越長
電動汽車越易起火?
近年來,國內外電動汽車起火事故頻發,電動汽車安全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電池著火問題更是成為關注的焦點。
業內認為普遍認為,目前電動汽車整車企業過度追求長續航,進一步激化了安全與里程之間的矛盾,導致車輛過重、耗電過高、實際排放過量、自燃等問題層出不窮。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此前釋出的《2020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報告》(下稱《報告》)稱,根據2019年發生的動力電池自燃事故,長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更容易起火。發生起火的動力電池,主要為搭載在長續航里程或大型車輛上的高能量密度電池,型別主要為三元鋰電池。《報告》認為,這屬於電池能量密度配套問題。
記者注意到,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是目前電動汽車最常用的兩種鋰離子動力電池。二者的區別在於正極材料不同:前者能量密度更高,續航里程更長,但成本偏高;後者則具備高充放電次數和熱穩定性更強的特性。
動力電池起火,一般分為充電自燃、碰撞衝擊燃燒、行駛自燃和涉水自燃四種情況。統計資料顯示,動力電池起火大多發生在夏天,5月份和6月份是動力電池起火的高發月份,原因主要是長時間高溫、雨水等環境因素導致電池效能發生了變化。其中,充電自燃和行駛自燃的危害性最大。充電自燃發生時,通常沒有先兆;行駛自燃發生時,起火速度較快,逃生難度較大。
在目前電網電能主要來自燃煤的情況下,節油而耗電高的長續航純電動車被很多人質疑“背離了電動汽車節能減排的宗旨”。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建議,應該把安全性放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第一位,用增程技術解決安全與里程之間的矛盾。應堅持節能減排宗旨,將純電動乘用車微小型化,發展各種增程式電動車。
本報記者 龔夢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