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記者 寇建東)訊,如約而至的2021廣州車展,在疫情持續襲擾和各種心“荒”下,更顯得難能可貴。1020輛展車、91場新聞釋出會;靚麗的車模、明星的助陣……眼花繚亂中,我們看到的是趨勢與改變。
趨勢之一,消費需求定義智慧電動時代。14.5% Vs 23.6%,這是去年廣州車展和今年廣州車展,新能源展車佔全部展車比例的對比。另一組與之相關的資料,是今年1-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與去年同期的對比——14.3% Vs 5.8%。由此不難看出,曾經的展車,已現實地轉化為了商品車。
如果把時間維度再拉長一些,2017年,國內汽車市場產銷規模達到近20年的巔峰時期,彼時新能源汽車全年累計總銷量77.7萬輛,滲透率不足3%。至2020年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才艱難提升至近6%。這一數字的取得,是政府對新能源汽車超千億元的補貼。但是在進入2021年後,補貼政策讓位予了市場,消費者的自主且主動的選擇,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的最大驅動力。
需求的變化,在於過去只是新能源車代名詞的電動車的智慧化水平的提高;而智慧化水平的提高,反過來又契合了消費需求的變化。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2021廣州車展期間表示,先行的汽車科技公司(如特斯拉)用智慧化“教育”了消費者。換言之,在90、00後消費者的眼中,汽車本就應該是大屏+AI的組合。
過去業界常說,軟體定義汽車、場景定義汽車,但這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真正定義汽車的是需求。當2030年,90、00後的購車人群佔比超過50%時,誰還能阻擋智慧電動大潮的浩浩湯湯。
趨勢之二,“科技平權”助自主品牌衝高。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教授曾說過,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是簡單的一條線漸進,從1%到5%很慢,但從15%到30%很快,這和技術成熟、消費心理、基礎設施等都有關。
技術的成熟,不僅改變了消費心理,也讓“科技平權”這一原本在網際網路業經常被提及的概念,隨著被打破的產業圈層而逐步為汽車業所用。在車展首日亮相的長城汽車旗下高階智慧電動品牌沙龍,便旗幟鮮明的祭出了“科技平權”的大旗——包括四顆鐳射雷達在內的38枚感測器、800V+480Kw的超級快充,沙龍首款車型“機甲龍”已完全被高科技附體。
同日高呼“科技平權”的,還有釋出了“山海平臺”的哪吒汽車;而在車展前正式亮相的長安汽車旗下的高階智慧品牌阿維塔,雖然並未直抒這一概念,但其CEO譚本宏在演講時透露的資訊表明,“科技平權”也是阿維塔參與競爭的核心。
將“科技平權”概念由網際網路業匯入汽車業的,正是剛剛正式入股哪吒汽車不久的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禕。今年5月,在宣佈與前者合作後,周鴻禕便迫不及待地丟擲了“科技平權”——由於軟體的邊際成本趨向為零,使智慧汽車能夠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依然給使用者帶來不遜於豪車的駕乘體驗。從駕駛效能、乘坐空間、人車互動、使用成本、服務品質、智慧安全等領域帶給使用者“科技平權”。
與過去十年間自主品牌試圖以“價效比”為主要著力點的品牌衝高不同,“科技平權”似乎已成為車企們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品牌再衝高的重要支點。
趨勢之三,“喜新”的資本變得更為冷靜。智慧電動時代下的產業間的不斷融合,讓“科技平權”成為了包括新造車企業在內的自主品牌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產品哲學。在這一過程中,傳統汽車企業也在加速向科技企業轉型進化。而與之相伴的,是資本市場對汽車業估值體系的變化。
在2021廣州車展開幕前一天,有某知名券商的研究員開列出一份重點關注的車企名單。稍加梳理,名單上的車企可以大致分為三類——以寶馬為代表的與流通環節上市公司相關聯的外資品牌,但佔比極小;第二類是已經登陸二級市場的傳統自主品牌,包括吉利、長城、比亞迪和廣汽、長安;除此之外,第三類是擁有更大想象空間的“新企業”,其中既有小鵬汽車這樣的造車“新貴”,也有嵐圖、飛凡、埃安和沙龍等由傳統汽車企業集團內部孵化的新品牌,還有縱目科技等產業鏈新軍。
資本“喜新厭舊”,由此可見一斑。
廣汽埃安預計,明年一季度廣汽埃安將完成員工持股,戰投引進則有望於下半年開啟,明年將全面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飛凡汽車說,“未來不排除IPO”……雖然未被列入這家知名券商的調研物件,但在造車新勢力威馬首款轎車產品M7前,有威馬內部人士透露,公司的D2輪(Pre-IPO輪)融資已經完成,明年將衝刺港股;而剛剛獲得“寧王”加持的哪吒汽車,也在車展開幕前再次傳出赴港IPO的訊息。
在經歷了上一輪的資本造車狂潮後,新的視窗正在開啟,但揮舞的“支票本”上寫的是“冷靜”,標的也變得更為清晰——有企業集團背書的新品牌,或更受青睞。
疫情、缺芯、缺電……多種變數作用下的2021車市的至暗時刻已經過去,廣州琶洲展館外木棉花在碧藍的天空下開的正旺——這是2021、2022年交替時刻發生最大的改變。外部環境的持續向好、內部原生因子的綜合驅動,我們有理由相信,2022年中國車市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