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看到一份資料, 談到上海交大少年班曾經因為生源水平連續幾年嚴重下滑而被迫停招,以後也沒有再招的事。裡面提到一個例予有一位來自常州商人家庭的獨子,初中時, 父親給他請了一對一家教,這個少年在短時間內吞下了高中階段的所有課程,終於因超前學習進入了上海交大少年班。
後來進入大學後,他很難跟上少年班的節奏,聽不懂大班課,最後因為多科成績不及格,無奈轉學進入常州當地的一-所普通大學。當時,這樣的情況並非特例,不少地方都針對上海交大少年班的考試舉行一些應試培訓, 但很多學生透過交大的考試入學後,並沒有展現出超越同齡人的聰明才智和求學熱情,後勁很不足。於是,校方徵水多方意見,還考慮到教師配備跟不上等原因,決定停招少年班。
我想,上海交大停招少年班是明智的。可是,幾年之後,類似的事博在北京演繹得如火如茶,甚至從大學轉到了中學。幾年前就被很多家長追捧的所謂“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實驗班”(簡稱‘早培班”),就是個典型例子。
錢小能的校友中就有一個男孩被選進北京某附中早培班。這個男孩性格推巧巧內向,三歲學英語,四歲學鋼零,五歲學奧數。他的奧數先是在家由爸爸教,後來到各種奧數培訓班學習,又到據說是專門為早培班培訓奧數的所謂的特訓隊學習,終於在四年級時被順利選進早培班。
到現在為止,最早進入早培班的孩子還沒有畢業,不知道他們的未來如何。但我可以斷定,那些經過特殊培訓進入早培班的孩子,若本身對學習知識的內驅力不足,將來也未必能出類拔萃,甚至很可能會出現學習後勁不足的問題。原因在於,他們中的很多孩子從小就是被動的,被父母操控著、拉扯著。父母唯恐孩子落後,唯恐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小小年紀就讓他們像趕場一樣,從一個課外班趕到另一個課外班。正像文章《瘋狂的黃莊》所描繪的,每個週末,從早上8點到晚上9點半,孩子們除了睡覺和吃飯,所有時間都放在各種課外補習班裡。
培訓機構彷彿是一一個個優等生加工廠 ,它們透過標準化的教學產品,源源不斷地批次輸出成績優秀的學生。這些終日被精心設計和鍛造的孩子雖然每天分秒必爭,但基本喪失了自我的時間管理和規劃,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思考的能力。因為自己沒有獨處的時間,無法完成知識的發酵和沉澱,沒時間獨立思考,失去了個性,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這是很可怕的!
聽一個早培班媽說,早培班裡的一些孩子,一且擁有了自由,他們住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或者能幹什麼......在大量的自由活動時間裡只會玩手機遊戲。
經過層選拔的孩子尚且這樣,智力尋常學的孩子就可想而知了。對這部分孩子來說,當他們在超前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即便付出了多於常人幾倍的努力,也還不回競爭優勢的時候,學習就成了他們挫敗的來源,他們後續的學習動力從何而來?正如我接觸到的許多被迫早早學習奧數的孩子,他們本來對課內數學學得會,也有興趣,被奧數“苦虐”一陣後,結果他們對課內數學也失去了興趣。
即便孩子的智力優於常人,學有餘力,趕超進度的學習是否真的有必要也待商議。正如作家郝景芳所說“有才能的孩子,原本應該在人生的深度和厚度上超越同齡人,但如果僅僅為了追趕進度,反而匆匆滑過人生,實在很可惜。”父母更應該關注的,是潛移默化培養孩子對知識的深度理解能力。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是我們的孩子缺乏自由,因為自由是產生靈感、激情和智慧的土壤。一個兒童,一個人,有了一片自由的天空,被寬容對待,被合理要求,被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才有可能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沉澱、探究、深挖,興趣勃發,後勁無窮。而不少教育者認識不到孩子的成長規律,總是不給予孩子自由,喜歡干涉和操控。這就好比一棵健康的幼苗,它出土不久,剛剛得到陽光雨露。可是,你今天遙它一下,明天拔它一下,它一刻也得不到安寧,沒法穩定下來,沒有踹息機會,它成長的內在力量從哪兒積累?長城一棵參天大樹的後勁從哪裡來?
孩子超前學習和興趣發展都應該由他們自己來完成,強迫他們不但不能取得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想要真正讓孩子透過學習收穫更多,透過努力擁有更好的前途,我們更應該為他們營造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
錢小雅和錢小能很少上課外軸導班,可學習後勁十足,很多人問我們養育孩子是不是有什麼訣竅。我想,如果有訣竅的話,就是我這位媽媽沉得住氣,從不羨慕別人家那些搶跑在前面的孩子,不會跟任何人做對比。我們敢於放開他們的手腳,從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把自由和主動權交給他們了,他們長到什麼年齡,就做那個年齡能做的事。幫他們選擇寬鬆自由的幼兒園,讓他們自己挑選玩具,風和日麗時帶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帶著他們在原野上奔跑.....
無論他們玩什麼遊戲,玩多久,我從不干預他們,只做他們的小幫手、小跟班。雖然長年累月地為他們攢好書,但閱讀上卻任憑他們自己的興趣,只是把希望他們讀的書放在他們看得見的地方,或者熱情洋溢地介紹給他們。就連興趣班和課外輔導班也是徵求他們的意見,喜歡就學,不喜歡可以不學。但如果是媽媽認為極為重要的習慣,還是千方百計、循循善誘地敦促他們堅持不懈,譬如閱讀習慣、體育運動、欣賞大自然和聆聽音樂等。
從他們上小學開始,我就沒有給他們買過課外練習,從沒有給過額外作業,如果非要說額外負擔的話,就是鼓勵他們多出去玩,多出去運動。自由、輕鬆安寧的氛圍給了他們穩定的後方,能夠讓他們心無旁登,所以他們在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時總是無所畏懼,總總能夠想方設法地克服。錢小雅小升初時需要奧數成績,她並不喜歡奧數,卻可以滿懷信心地去學好它。她初二時學幾何吃力,高二時成績滑坡,都是自己調動全部身心力量克服的。從小學到大學,她的此數一個階段出一個階設好,呈現出強勁的內驅力。
錢小能也是這樣,他好像什麼時候都很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要達
到什麼目的,他不像姐自姐那樣默默去做,他會氣勢磅礴地說出來。他上小學時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媽媽你放心,我的事我會安排好的,你不要操心。”
孩子的成長首先需要獲得自由,他們會在自由的狀態裡看見一片遍遠的光,然後帶著興奮和激情,孜孜不倦地朝著那個亮光靠近。錢小能和錢小雅從小都非常喜歡和善於獨處,可以長時間地打球、踢球、看書、看劇、寫作業、玩樂高。他們注意力向內,而且集中,能仔細地感受自己、觀察自己、反思自己,一旦喜歡-一件事,可以調動全身心的熱情,持久專注地把那件事做好。我認為,這種持久地規劃自己人生的能力就是內驅力使然,就是一個人的發展後動,是特別寶貴的。這種能力的持續,將形成孩子終身學習的能力。
心理學上認為,一個人的主要訴求,在嬰幼兒時期是被父母及時滿足,到了兒童時期,則變成了自由探索,不被批判和打擾。在這個階段,家長和教育者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打擾他們,不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他們。給孩子一片遼闊的天空,孩子一定會走向我們永遠也無法企及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