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到了12代酷睿效能解禁的這一天,我們第一時間抓緊測試給大家帶來了12代酷睿的首發資料,話不多說接下來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核心代號為ALdeR Lake的12代酷睿是英特爾第一款採用混合架構的桌面端處理器,處理器將由俗稱P-coRe的效能核(PeRfoRmance CoRe)以及E-coRe的能效核組成(Efficient CoRe),效能核將用於應對高負載的大型軟體或遊戲,而低功耗能效核則輔助P核多執行緒處理後臺軟體及資料。
除了採用混合架構外12代酷睿也是英特爾第一款採用10納米制程工藝的桌面端處理器,在新工藝和新架構加持下 英特爾宣稱同樣在3.3GHz主頻下12代酷睿相比11代CypRess Cove架構綜合性能提升了19%。
自從15年推出Skylake晶片過後,玩家們已經足足用了6年的14奈米++++++了,從大學畢業用到結婚生子,如果沒有初代銳龍釋出給英特爾帶來的壓力,我相信英特爾還是在以每年10%的效能提升繼續糊弄玩家,英特爾這擠牙膏的功夫也只有老黃的刀法能和它比一比了,在這裡還是得說一句感謝蘇媽!
雖然英特爾對自家12代表現得自信滿滿,這又是新工藝又是新架構,感覺好東西都給它弄上了,但是12代CPU的實際表現到底如何?我們上機實測走起!
本次測試配置如下:
Cpu採用英特爾第12代酷睿處理器:i9-12900k,16核24執行緒設計,由8顆支援超執行緒的效能核+8顆能效核組成,處理器效能核預設主頻為3.2GHz,別看預設頻率有點低,它全核睿頻起來可達5.1Ghz,並且整顆處理器配有14MB二級快取和30MB超大三級快取,對系統和軟體資料的讀取還是挺有幫助的。而且12代全系取消了AVX512指令集,沒啥卵用徒增功耗的元兇拜拜了,可喜可賀。內建UHD770核心顯示卡,原生支援PCIe 5.0通道數高達16個,記憶體方面支援DDR4-3200和DDR5-4800兩種規格,預設基礎功率(PL1)125W,最大睿頻功率(PL2)241w。
主機板採用華碩ROG STRIX Z690-E GAMING-WIFI,這也是華碩最新推出的旗艦主機板,並且已經為大家做過首發介紹,想要了解的小夥伴可以點選這裡看看影片。這裡主要提一下之前沒說過的地方,這塊主機板採用4插槽設計,全部插滿的情況下最大支援128GB記憶體容量。頻率方面4800Mhz起步最高能到6400Mhz,並且顯示卡和M.2兩條插槽均支援pcie5.0速率,雖然現在沒什麼卵用,別問,問就是戰未來。對了順便提一嘴,之前購買了華碩水冷的使用者如果你升級了12代主機板現在可以去微信ROG會員小程式申請領取LGA1700專用扣具,這點還是不錯的。
散熱方面選擇的是安耐美虹彩晶凌 360 ARGB白色水冷,支援RGB LED燈光同步,冷頭尺寸高達65mm,外觀還是蠻好看的並且官方宣稱擁有能壓制住最高360w的散熱能力,待會我們就看看能不能壓得住這顆12900k?
記憶體方面是兩根金士頓FuRy BEAST(野獸)16G DDR5記憶體條,支援單根16G雙通道,這個記憶體基礎頻率就有4800Mhz並且可超頻至5200Mhz ,頻率挺高的但是時序方面就不太行了時序為CL40-40-40、電壓1.25v、自帶ECC效檢功能並且支援英特爾XMP3.0技術。
顯示卡方面方面採用是影馳RTX 3080星曜OC,本來是想用影馳的RTX 3080ti名人堂顯示卡,可惜這張顯示卡賣得太好了,庫存都沒貨了。最後只找到了一張影馳RTX 3080星曜OC,這勉勉強強也算夠用,畢竟主要測試的是CPU效能,在1080p下跑測試這張顯示卡基本不會成為CPU瓶頸。
雖然搞不到名人堂系列的顯示卡但是能搞到名人堂系列的固態也還不錯,這張影馳名人堂HOF PRO 1TB固態採用了群聯的PS5016-E16主控,配合東芝精選原廠顆粒效能方面最高順序讀寫速度可達5000MB/s與4400MB/s,外觀上則採用全新銀色冰鏡散熱設計,簡潔美觀的同時也能讓這款PCIE4.0固態效能穩定發揮。
本次測試除了12900k以外我還安排了另外兩顆CPU做對比,分別是英特爾自家上代同級別旗艦處理器i9-11900k和AMD家12核同為24執行緒的旗艦處理器R9-5900x。
作業系統方面雖然英特爾宣稱12代酷睿處理器在win11下效能表現會更加出色,但是為了控制變數方便對比我還是決定這三顆處理器都在win10平臺下進行測試,畢竟win11現在才釋出沒多久,多少都有點BUG,遊戲應用測試方面可能會受到影響,再加上英特爾針對12代的神秘BUFF加成,此消彼長之下,很有可能會讓測試資料誤差變大。
而且我相信對於大多數普通玩家來說,要想保證良好的辦公遊戲體驗,目前更加成熟穩定的win10系統才是他們的首選!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英特爾只首發了z690系的主機板,因此記憶體方面無法控制變數只能使用DDR5記憶體進行測試,不過為了減少差距另外兩個平臺我們也採用了2根頻率高達4266Mhz名人堂記憶體條,並且固態方面也選擇了同樣支援PICE4.0的影馳名人堂固態。
接下來就一起看看資料對比表現吧!
首先是CPU-Z測試,透過對比可以看到12900k單核跑出了821分,多核跑出了11351分的亮眼成績。
但是在CINEBENCH R20測試時發現無論是單核跑分還是多核跑分12900k全程都只有E核參與運算,因此得出的測試分數也偏低,初步懷疑可能是軟體最佳化問題,既然R20不行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版本更新的OC23是否能順利完成測試?
果然在CINEBENCH R23專案下測試結果就正常了,在R23專案裡12900k P核和E核都得到了合理調配,多核測試專案中12900k全部核心都能參與運算 使用率直接飆到100%,而單核測試專案中P核也終於正常調動參與測試。 最終跑出了單核1999多核27271的好分數。
可以看到無論是測試CPU理論計算效能的 Cpu-z的還是測試CPU理論渲染效能的R23裡12900k的成績都大幅超越了其它兩顆測試CPU,單核效能較上代i9提升了18%左右,多核更是提升了70%左右,這3D渲染效能提升這麼多對於那些從事剪輯、後期等相關工作的小夥伴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
不過效能再強的辦公機,也有需要放鬆娛樂的時候,廢話少說我們上游戲測試!
遊戲測試專案(全部1080p,最高畫質):
英雄聯盟
CS GO
吃雞(測試場景)
古墓麗影暗影
荒野大鏢客2
透過資料可以看到12900k的遊戲表現也不錯,秒了自家上代11900k不說和5900x比起來也是穩壓一頭,無論是網遊還是單機都有較大幅度的領先啊,不過在測試荒野大鏢客時發現幀數始終偏低,反覆測試也是相同結果,考慮到CPU畢竟是首發測試可能和驅動最佳化有關,預計後期驅動更新後表現會更好。
12900k搭配獨顯遊戲表現還是挺不錯的,那麼它自帶的UHD770核顯和上代酷睿UHD750核顯比起來表現如何呢?透過Time Spy和Fire Strike進行測試12900k分別跑出了801和2843分,相比上代UHD750核顯提升了25%左右,看上去提升幅度還挺大的,其實也就只摸到滿血版mx250的屁股,估計只能輕度網遊了。
隨後的測試也證明了這一點,兩款遊戲在最高畫質下LOL平均幀數130幀,而CS GO就只有55幀了。所以即使12代UHD770核顯效能確實比上代有較大進步,但是依舊無法滿足大型遊戲需求,所以想要暢玩遊戲的小夥伴還是老老實實上張高效能獨顯吧。
無論是效能測試還是遊戲測試,12900k都表現不錯,可以說12代酷睿進步還是比較明顯的,英特爾這管牙膏總算是擠爆了。那麼除了效能大家也很關心的功耗溫度表現如何呢?
我們用aid64烤機看看,拆掉獨顯、環境溫度25℃的情況下單考fpu 12900k全核頻率4.47Ghz,功耗一秒破百瞬間就跑到了190w,核心溫度在60度左右,12900k在安耐美360水冷的壓制下還是挺涼快的。
不過可能是軟體最佳化問題,fpu烤機只激活了PL1檔,而12900k是可以長時間穩定執行在PL2檔的,於是我用版本較新、全核火力全開的r23進行測試,終於成功觸發PL2檔,可以看到此時功耗飆升至300w,CPU核心溫度也立馬上升至75度左右。
雖然15度的溫度漲幅比較大但是和11代相比已經不用擔心會觸發溫度牆了。
總的來說12900k作為新發布的12代頂級旗艦它的效能表現還是令人滿意的,雖然依舊有11代功耗翻車的問題,但至少溫度控制表現還不錯,也降低了因為觸發溫度牆而導致降頻的風險。看到這裡從事剪輯、後期等相關工作的小夥伴是不是有點心動了呢?或許這張圖能幫你冷靜一下。
目前12900k記憶體條版U一套差不多要一萬元左右,而5900x套裝只需5000元左右,我覺得為了這相差30%的多核渲染能力多花5000塊錢確實有點不划算,如果這一套能降至6000左右那麼這多出來的1000元溢價還是能夠接受的,否則還是上5900x吧。再說了12代釋出後說不定蘇媽那邊也會降價,到時候價格豈不是會更香?廠家的良性競爭才能讓消費者受益,讓子彈再飛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