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差點感染了“壟斷病”。
11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佈了43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的處罰結果,網際網路巨頭成重災區,面臨50萬元頂格處罰。
公告中,騰訊控股、基匯管理諮詢、阿里健康等均因收購大健康相關公司而位列被罰名單。健識局獲悉,涉事企業大都已繳納罰款並配合積極整改。
今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在國內網路零售平臺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的壟斷行為進行了行政處罰,並開出了182.28億元的罰單。從此網際網路界對“壟斷”及阿里系格外敏感。
此次受罰中,阿里健康因在收購貴州一樹連鎖藥業有限公司股權中,未按照要求進行申報而被罰。
阿里健康:從壟斷中來
很多網際網路巨頭的出生,就沾染著“壟斷基因”。
2014年,國內醫藥電商風起雲湧之時,中信21世紀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主營業務為系統整合和軟體開發,其前身1972年就已登陸港股,一直表現平平。
但中信21世紀手握一張王牌:第三方網上藥品銷售資格證牌照。
當時,網際網路+醫藥醫療的概念還沒提出,線上賣藥被藥監局視為“不可控”的買賣,因而以A、B、C三證來區分網際網路醫藥電商的賣藥許可權。其中,僅有C證的第三方能夠直接向消費者出售藥品。中信21世紀擁有國內第一張C證。
更重要的是,當時的中信21世紀還握有國內僅有的藥品監管碼體系。這套編碼原本是為了方便藥品生產、流通企業統計,以達到對每件產品全程跟蹤,確保藥品安全的作用。優勢企業會選擇自建編碼系統,但多數藥企選擇使用中信21世紀的藥品監管碼體系。因此,國家藥監局明確,從2009年基本藥物制度推行開始,所有基藥必須打上中信21世紀的監管碼。
這顯然是一筆“壟斷”的好生意。在幾乎零競爭環境下,中信21世紀可以收取監管碼的使用費,同時,獲取藥品在各個流通環節的資料。
如果中信21世紀的獨家監管碼順利推行下去,其將成為掌握國內基本藥物最詳實、最龐大資料庫的企業。當時,這些大體量資料以託管形式儲存在阿里雲,阿里並沒有動用的許可權。
隨著阿里收購中信21世紀,這些資料就被阿里掌握了。而網際網路巨頭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將資料變成錢。
2014年10月下旬,中信21世紀釋出公告,正式向外界宣佈改名為“阿里健康”。至此,阿里健康不僅擁有國內第一塊網上藥品銷售資格證,還擁有全國基藥大資料。
要不是名不見經傳的湖南養天和大藥房在2016年1月狀告國家藥監總局,可能阿里健康的市值遠不止現在的1100億港元。
當年,養天和直指由阿里健康運營的藥品電子監管碼不合理:一方面在網上賣藥,一方面代表監管權力運營全行業資料。這種既當裁判又當選手的行徑,不僅違反了《招標投標法》,還涉嫌行政壟斷,對所有藥品相關企業都不公平。
2016年2月,國家藥監總局接連發布兩個公告,宣佈暫停藥品電子監管碼。
阿里不健康,難治“掌控欲強”基因病
屋漏還有連陰雨。2016年初電子監管體系被暫停後,阿里健康手握的C證也被叫停。
但阿里健康並沒有放棄,還在探索“掌控”醫藥市場的新方向。馬雲對大健康領域的期待有目共睹,一向“商感”很好的阿里抓住了網際網路醫療的盈利關鍵:賣藥。
2016年7月,阿里健康以1680萬元的低價,收購連鎖藥店廣州五千年醫藥的全部股權。乍一看這筆收購併無亮點:這家廣州市區的小型連鎖店面數量不到20家,經營狀況很一般,2015年淨虧損35.6萬元。
但業內人明白,藉著收購廣州五千年,阿里健康拿到了藥品經營許可證(零售連鎖)、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認證證書(零售連鎖)GSP、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網際網路藥品資訊服務資格證書、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等資質證書。
可以說,廣州五千年直接幫阿里健康打通了線上線下賣藥通道。從此,阿里健康在藥店投資上逐漸“上頭”。
2018年,阿里健康開始“畫地圖式”地收購。那一年,阿里健康先後收購了貴州一樹連鎖藥店、山東漱玉平民連鎖藥店、安徽華人健康連鎖藥店和甘肅得生堂連鎖藥店。這些名字看著似乎不起眼,但每一個都是當地響噹噹的品牌。
華人健康是安徽最大的連鎖藥店,省內門店數762家以上;貴州一樹是2019年貴州企業百強榜69位,門店數超過1200家;漱玉平民盤踞山東已有20多年,門店數超1400家;德生堂在甘肅擁有540家以上的門店。
這些地方豪強加上阿里的電商平臺,線上線下一體化整合後,如果還不成功,那就只能證明賽道錯了。
貴州一樹此次被市場監管總局處罰,正是由於阿里健康在2018年的爆炸式擴張。監管打擊的不是收購行為,而是沒有按照要求收購的行為。
反觀阿里系的投資史,會發現:阿里系對所投企業的干涉程度遠超市場想象。此前各有特色的天天動聽、優酷、餓了麼等在經阿里入場後,逐步平庸。
本就源於一場野心的阿里健康,不論是從投資角度,還是管理層面,都無可避免地延續了阿里系的習慣。
11月18日,國家反壟斷局在北京正式掛牌。在與國民幸福息息相關的醫療健康領域,一定會保持強有力的監管
#阿里健康##反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