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基因的植入下,無人零售進入2.0時代:在新技術的驅動下,未來的無人零售生態在商業模式和地理佈局上將會發生重大變化。
這意味著新型無人零售正在成為線下實體店零售、網上純電商的共同出路。
實體經營進入寒冬!
就算馬雲沒有提新零售的概念,線下實體門店的經營商也無可避免感受到了這兩年實體零售的陣陣寒意。
2016年中國實體零售關店訊息頻傳,電商流量的增長也遇到了天花板,國內實體連鎖業用工總量和經營面積首次出現了負增長,這將傳統零售企業“逼上了梁山”。
今年以來,共有華聯、八佰伴、新華百貨等二十多家巨頭關閉了超過40家店面,涉及北京、南京、深圳、重慶等十餘個城市。
線下線上都遭遇瓶頸,零售業的第三春在哪裡?
零售業被逼上梁山無非兩個原因:
1、線下開店成本增加,利潤空間被壓縮;
2、線上流量成本上漲,電商在幾大巨頭間夾縫生存。
在重重壓力下,一些有眼光的投資者已經開始把眼光投向無人售貨這個領域。
傳統零售居高不下的成本來自於3部分:
店鋪成本
人力成本
流通成本。
而無人化的自助經營、只需兩三平米的小角落,透過智慧終端售賣至少解決了其中兩個成本。
所以這個被稱為“永不打烊的家門口商超”和“永不下班的超級營業員”的機器,在零售業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市場環境下被推上了風口。
但是面對傳統無人零售行業以高昂租金換取高人流地段的紅海現狀,網際網路基因的植入會不會帶來無人零售重生的機會呢?
目前90%以上的無人售貨機都佈局在商場、地鐵站、機場、車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主要做過客生意,這些地方人流量高是沒錯。
但是在紅海市場下,租金也相應地高,而且蛋糕就那麼大,早已被幾家大廠家瓜分完畢。能怎麼辦?
答案就是尋找新的消費場景。
流動人群的生意做不了,那固定人群呢?固定人群能不能做零售?當然能,而且比流動人群市場更大!
那麼固定人群在哪裡?
其實最固定的人群便是社群,目前社群新零售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在大多數小區裡,目前已經有了自助飲水機的身影,人們已經開始接受這種在樓下辦理會員、掃碼支付的方式。
社群新零售——無人售貨機
無人售貨機專案,是市場有需求,發展有前景,對於本身實力限的小型企業和中小個體商家來說,的確是一門不可估量的好生意。
無人售貨機的新場景銷售的商業邏輯就在於打散零售。因為體積小,進駐成本低,就可以進行規模化的打散零售。
試想一下,一個1000平米的超市和200個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自動售貨機所能接收到的流量一定是不一樣的,跟佔據黃金地段的實體店做正面交鋒幾乎是不可能獲勝的。
無人售貨機能做的是中途截流,針對固定人群做需求的深度挖掘,深入佈局到消費者100~500米生活範圍內,一是在消費者出發點和實體店之間做截流,二是透過產品做誘導消費。
傳統無人售貨機基本上以自助售水機和飲料為主,在面對社群環境中很難滿足人們的剛需需求,大家需要一些生活洗護用品時,還需要去超市、便利店或是網購,這對於追求方便、快捷的人們來說,是極為不方便的。
因此“洗護”產品將成為下一代無人售貨機的選品新寵。如果能夠在小區樓下,就能透過自動售貨機,購買到同樣是品牌、產品安全放心,價格還比超市、便利店、網購都便宜的產品,必將會受到消費者青睞。
作為一名普通的消費者,無人售貨進入2.0時代,怎麼在新的風口,抓住機遇分得一杯羹?
下期小編將揭曉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