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
1
王泰吉1906年出生於陝西臨潼縣北田鎮尖角村。1924年5月考入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習,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黨組織派王泰吉前往河南開封,在國民軍第二軍軍長兼河南督辦胡景翼部學兵營任排長,並在所在連隊建立中共外圍組織“青年軍人聯合會”。
1926年春,黨組織派王泰吉到陝軍甄壽珊部從事兵運工作,先後任教導營學兵隊長、營長、中共教導營(軍隊)支部委員。其間,他經常用革命思想教育部下,並介紹在該營的胞弟王泰誠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春,王泰吉率甄部教導團第一營在陝西麟遊縣起義後向東北進發,準備到陝甘邊建立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由於受敵追擊和反動民團包圍,部隊被打散,起義失敗。
王泰吉由麟遊脫險前往渭華地區,時值中共陝西省委決定在渭華舉行武裝起義。1928年5月,在中共陝東特委領導下,參加了著名的渭華起義。不久,參加起義的許權中旅在高塘改編為西北工農革命軍,併成立了軍事委員會,劉志丹任軍委主席,許權中任總顧問。西北工農革命軍由唐澍任總司令,王泰吉任參謀長(一說王泰吉任參謀主任)。王泰吉和劉志丹、唐澍等同志領導這支革命武裝與當地農民運動相結合,打擊反動民團,懲治土豪劣紳,先後建立了區、村蘇維埃政府48個,處決土豪劣紳60餘名。渭華起義沉重地打擊了渭華地區的國民黨反動政權,國民黨反動當局急忙調集重兵向渭華一帶發動進攻,王泰吉與劉志丹、唐澍等指揮部隊英勇衝殺,但終因敵強我弱,起義部隊遭受重大損失後撤離渭華地區,進入秦嶺山區。
王泰吉與中共組織失去聯絡,隻身來到河南南召縣,裝扮成農民一面給一家富戶當長工,一面秘密進行革命活動。不久,被反動當局覺察後逮捕,押往南京監獄。王泰吉面對刑訊逼供,毫不屈服。由於王泰吉始終未暴露身份,其父王新齋又向時任南陽守備司令的老友楊虎城說情,經楊虎城出面具保獲釋。楊虎城很賞識王泰吉的膽略和才學,留他在身邊任參謀。1930年,楊虎城任命王泰吉為十七師補充旅副旅長兼參謀長。蔣馮閻戰爭爆發後,楊虎城率部從河南攻入陝西,進駐西安。1931年,楊虎城調王泰吉任新兵訓練處處長,不久又任新成立的西安綏靖公署騎兵團團長。騎兵團除設軍需、軍醫、副官、書記等處外,下轄四個連和一個直屬排,共1000餘人。
2
1933年春,國民黨調集兵力“圍剿”陝甘邊蘇區,不久,王泰吉的騎兵團由三原移防耀縣,進行“剿共”。此時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全國抗日反蔣浪潮日趨高漲,他急切地盼望找到黨組織,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進行革命鬥爭。騎兵團到耀縣後,王泰吉派人與在三原中學任教的共產黨員何寓礎聯絡尋找黨組織,表示要率騎兵團起義。中共陝西省委即派餘海峰與他聯絡,研究起義的準備工作和起義後的有關問題,後又派楊聲到耀縣協助領導起義。
7月21日,王泰吉率騎兵團在耀縣舉行起義,很快解除了城內的全部反動武裝,控制了全縣。起義官兵走上街頭,張貼抗日標語,宣講《起義通電》和《告民眾書》。王泰吉還派人開啟監獄,釋放關押的全部犯人;組織宣傳隊,宣傳抗日救國主張;開啟縣政府和大地主糧倉,把糧食分給貧苦農民;抽出一些繳獲的槍支,分送給渭北游擊隊、耀縣游擊隊支隊,幫助地方擴大武裝;起義部隊和游擊隊緊密配合,在耀縣縣城和鄉村處決民團頭子和惡霸地主,得到廣大人民的熱烈擁護。
耀縣起義後,在黨的領導下,騎兵團正式改編為“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王泰吉任總司令,楊聲任黨代表(後由高崗接任),談國帆任參謀長兼特務大隊隊長、執法隊長和經濟委員會主任。起義軍成立了政治部,中共陝西省委派趙寶山、龔逢春等去做政治工作。義勇軍連同收編的隊伍約2000餘人,有騾馬數百匹,迫擊炮兩門,電臺一部。起義部隊經過幾天休整後,向三原縣城進發。敵軍調兩個團的兵力向起義軍發動進攻。由於連戰失利,加之不斷髮生叛逃事件,餘部100餘人在王泰吉率領下撤退到照金蘇區。
3
由於陝西敵軍孫友仁等部糾集地方反動武裝在三原、耀縣一帶對游擊隊進行圍剿,渭北游擊隊和耀縣游擊隊等也先後到達照金一帶。照金是中共陝甘邊特委所在地,為了統一指揮這些武裝力量,1933年8月14日,在耀縣陳家坡召開黨政軍聯席會議,決定成立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統一指揮紅四團、耀縣三支隊、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大隊、陝北一支隊及各路游擊隊,任命王泰吉為總指揮,高崗為政委。陳家坡會議的召開和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的成立,對於堅持和發展陝甘邊游擊戰爭起到了推動作用。劉志丹由南山脫險返回照金後,被任命為參謀長。
總指揮部成立後,決定部隊轉入外線,在陝甘邊境上進行遊擊。王泰吉等指揮所屬紅軍各部隊攻擊旬邑縣城,智取國民黨旬邑縣政府所在地張洪鎮後長驅北進;10月18日,夜襲甘肅省的合水縣,先後斃、傷、俘敵縣長、縣黨部書記、民團團長以下200餘人,處決了一批作惡多端、民憤極大的頑劣豪紳和反動官吏,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軍需裝備。而此時,陝西敵軍孫友仁部乘我部主力西進之際,勾結叛徒攻佔了照金、薛家寨地區,王泰吉等領導的部隊已無法再返回照金根據地。
4
部隊何去何從,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為此,193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陝甘邊區特委、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和紅軍臨時總指揮部在甘肅合水縣包家寨召開聯席會議,確定了開闢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重大決策,決定撤銷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恢復紅二十六軍,成立紅四十二師。包家寨會議成為陝甘邊武裝鬥爭由失敗走向勝利的重要轉折點。8日,陝甘邊紅軍全體軍人大會在合水縣蓮花寺召開。師部設司令部、政治部、供給處和直屬警衛連。紅四十二師師長王泰吉,政委高崗,參謀長劉志丹,政治部主任黃子文,供給處主任劉約三,下轄兩個團、五個連500餘人,戰馬200餘匹。
為實現建立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戰略任務,蓮花寺整編後,王泰吉等率紅四十二師兵分兩路開始對陝甘邊界的反動地方武裝進行掃蕩。1933年12月,國民黨反動派調集大軍向南梁進攻,王泰吉等指揮部隊積極準備迎戰,當紅軍一部到達寺村塬、清水塬後,在正寧、淳化、旬邑一帶開展群眾工作,擴大紅軍力量。為爭取更多抗日武裝力量,擴大革命聲勢,1934年1月,經紅四十二師黨委同意,王泰吉去豫陝邊開展兵運工作,在途經淳化縣通潤鎮時被捕。
在獄中,王泰吉面對威逼利誘始終威武不屈,慘遭酷刑折磨始終大義凜然。在他寫下的《困頓漫語》中有這樣的豪言壯語:“堪嘆國事日益非,屢經起義與願違,莫行於先誰繼後,自我犧牲視如歸。功名不必自我成,革命實踐作先鋒,遺囑同志莫顧慮,宇宙將來到處紅。”字裡行間中表現了他為革命視死如歸的鋼鐵意志和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1934年2月王泰吉被押解到西安,3月3日被秘密殺害於西安綏靖公署軍法處大院內,年僅28歲。
1951年8月,黨和政府在西安革命公園為王泰吉修建了紀念亭,並立了紀念碑,供後人瞻仰和紀念。 (執筆: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