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簽訂以後,各帝國主義列強迫切要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朝政府迅速回京,以便透過它來獲得條約上所規定的各項權益。於是在西安享福近一年的慈禧不得不帶著光緒準備迴鑾,其回京的路上氣場派頭十足,彷彿不是出去避難,竟像是為國家打了勝仗一般的凱旋…
隨駕的王公大臣們聽到了即將回鑾的訊息後歡喜若狂,只想還都後仍能安享富貴,早忘了亡國之痛,各人都忙於置辦行裝,買土特產,甚至有貴族把碑林的石頭都買了一大車裝運。地方官忙著向四鄉的農民徵用車馬,連人都得徵用為徭役。光緒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1901年),兩宮從西安啟駕回鑾,慈禧和光緒分乘八人抬亮轎,輿夫所穿紅綢駕衣,系仿宮中鑾儀衛款式裁製,轎前有御前大臣及侍衛同行,再有大群武裝部隊護衛,而以二十四面黃龍旗開路。一行浩浩蕩蕩,大道上均墊黃土,兩旁有護駕軍士站道,共計數萬人,僅皇差官車就達兩千餘輛,百姓伏地屏息,各州縣文武官員離城二十里恭送,沿途千官車馬、萬乘旌旗,與倉皇逃至西安之時已大不相同了。
此次迴鑾,沿途所經之處,無不興師動眾,修路搭橋,建造行官,預備皇差,對地方上而言簡直是一場災難。凡臨時休息和住宿的行宮必須房屋寬大,粉飾一新,張燈結綵彷彿過年一般,各州縣供給伙食皆按官階大小而定,所用接待之物必須用新的,這些新購的器具在第二天走時卻都被跟隨的下人護衛等拿走了,地方上敢怒卻不敢言,就這樣東西越帶越多,吃拿卡扣,大車都拉不下了。兩宮所經之路稱為御路,必須黃土墊道,淨水潑灑…
兩宮行至開封,駐蹕一月有餘,其間又逢慈禧六十七歲生日,雖說國辱家破,逃亡在外,但她還是沒放過這次慶壽活動。萬壽之日排場甚大,一如在北京宮中,地方官吏竭力報效,據說僅增添宴桌上的碗筷器物就花掉銀子三萬餘兩。萬壽節後兩宮繼續啟駕北上,在柳園口渡過黃河時,為了保證慈禧渡河時的安全和壯觀,地方官下令將五艘大船連成一體,成一大龍舟,船舟兩頭飾以龍頭龍尾,船身內外油漆一新,祭祀河神後,慈禧方與皇帝及后妃乘龍舟而過。兩宮行至河北正定以後,決定改乘火車進京。除了隨駕人員外,還有一些專程從北京趕來迎接聖駕的人,竟將正定城中的大小客棧全都擠得滿滿的。有些低階官員找不到住處,只好在車站附近找個棲身之所,凍得直哆嗦。行李堆積如山,許多屋裡堆滿搜刮而來的箱籠等物,雜亂情況,難以入目。
兩宮所乘火車為一車頭帶二十一輛列車,次序如下:裝貨車九輛,又有載僕役騾轎等車,其次為鐵路辦事人員之車,次頭等車二輛,坐王公大臣,次即皇帝之特別車,又次坐榮祿、袁世凱、鹿傳霖及內務府諸人,又次即慈禧之特別車,又次為皇后及妃嬪之特別車,又二等車二輛,坐侍從太監等,又頭等車一輛,坐總管李蓮英,最後為事務車。當時的鐵路總管盛宣懷為辦此特別車,心思與經費都沒少花。兩宮及皇后之車,皆以華麗新奇之黃緞裝飾,各有寶座、睡榻、軍機廳等。各妃嬪車有極厚重之簾幕,思想可謂周到。
為迎接兩宮聖駕回鑾,北京城內從車站到皇宮沿途道路,一律修墊整齊,淨水潑街,各鋪面從裡到外油飾一新,家家張燈結綵。後據內務府統計,僅修整道路及各車輛用款達十三萬餘銀兩。
兩宮的特別列車開至保定府駐蹕一夜。經欽天監擇定十一月二十八日未刻到宮為大吉,又是一陣忙碌,兩宮終於在馬家堡車站下車,車站裡外早已站滿迎駕的王公大臣和文武官員了,還有許多外國人爭相拍照,秩序一時混亂…就這樣,慈禧帶著滿載的搜刮而來的奇珍異寶趕在吉時進宮,結束了一年零四個月的流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