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在人們的一般印象中,都是些熟於弓馬、善於射鵰的草原壯漢。其實不然,蒙古族裡出現過許多知名的文人,比如寫六本二十四折的《西遊記》(四大古典名著《西遊記》的源頭)的楊景賢,比如元朝大詩人、畫家薩都剌,比如說出名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蒲松齡等等。除此之外,蒙古人裡還出現過一批官至“省部級”甚至“副國級”的科學家、教育事業的領導者。
愛因斯坦曾說:“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中),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透過系統的實驗可能找出因果關係。”而在遠東地區,第一個系統研究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人,就是一個叫蒙哥的蒙古人。對,沒錯,他就是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之兄,蒙古帝國第四任大汗蒙哥。《多桑蒙古史》記載到:“成吉思汗系諸王以蒙哥皇帝較有學識,彼知解說即歐幾里得氏之若干圖式”。蒙古人和數學的淵源,這只是一個開始。
蒙古帝國時期,在燕京(今北京)設立過國子學。後來的國子監(相當於今天的教育部)有多位蒙古人擔任祭酒(相當於教育部長)或分管國子監。最著名的有官至右丞相的哈喇哈孫,1334年擔任祭酒的撒的(撒迪),1356年擔任祭酒的帖裡帖木兒等,都屬於“省部級幹部”。
蒙古帝國(“元朝”只是其漢語世界的稱謂)時期的國子監,與歷代國子監都有不同。首先是注重德育教育,其次是注重理工科教育,特別是數學方面的研究與教學。第三個特徵更為“新奇”,就是開設勞動課,讓學員學會自食其力的真本事——農活兒。另外,元代國子監祭酒的行政級別與政治經濟待遇,也是遠高於其他朝代的國子監祭酒的。
到了清代,最著名的要算蒙古族數學家、天文學家明安圖了。他擔任欽天監監正(相當於科技部副部長、國家天文臺臺長)半個多世紀。1692年曾經和康熙一道(伴讀)向法國傳教士系統學習微積分。大家知道,科學史上的微積分發明權之爭是在伊薩克.牛頓勳爵和德國科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茨之間展開的。而1692年離微積分的發明時間相去不遠。明安圖也是少有的幾個“上星”的人類——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將中國發現的第28242號小行星命名為“明安圖星”。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不說西方普通知識分子,即便是頂級科學家中,熟練掌握微積分、三角函式和反三角函式的冪級數表示式的人也是鳳毛麟角。
接下來就到了現、當代了。大家熟知的地質學家、中科院副院長李四光是出身錫林郭勒盟黃旗。早年參加過同盟會,是一位既有政治頭腦又有學術見地的人才。他的女兒也入選了中國的院士。
除了李四光,擔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的旭日干——試管山羊之父,也是很多人熟悉的蒙古族科學家。1995年旭日干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年至2014年擔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干長期從事以家畜生殖生物學為中心的現代畜牧業高技術的研究,首次探索出山羊、綿羊和牛精子體外誘導獲能的途徑,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試管內雜交育種技術 。
(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浙江大學前校長、中科院副院長的竺可楨)
其實,還有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蒙古血統的科學家——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浙江大學前校長、中科院副院長的竺可楨。他的鼎鼎大名,一點都不遜於李四光。
竺可楨的祖先是印度莫臥兒王朝的皇族。後來在宮廷鬥爭中落敗倉皇出逃,經過幾個月的海上漂泊到了中國東南沿海。由於古時候人們把印度稱為“天竺”,所以為了紀念自己的故土,他們就開始姓起了“竺”。1526~1857年之間,印度次大陸是被突厥化蒙古人巴布林(蒙古語“小老虎”之意)統治的。巴布林本人也是察哈臺文學的開創者,因為是題外話,在此按下不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