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只有正經的,也有不正經的。
正是這些“不正經”的人和事,才讓我們的歷史顯得沒那麼枯燥。甚至忍俊不禁,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歷史上那些讓人啼笑皆非的餿主意。
三國最弱謀士——郭圖
如果說郭嘉是三國第一謀士,那麼郭圖便是三國最弱謀士。二人雖是同鄉,但智謀水平卻是天差地別。
郭嘉的奇謀妙計屢見不鮮,郭圖的餿主意卻是層出不窮。
我們來看看郭圖都出過哪些餿主意:
一、勸袁紹放棄“挾天子以令諸侯”
公元195年,這是董卓死後,李傕、郭汜把持朝政的第三年。袁紹、沮授、郭圖、淳于瓊等人開會,討論該如何應對。
沮授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郭圖這時候站出來反對:“把天子接過來,什麼事都要請奏皇帝,服從則權力太小,不服從則違抗皇命,太麻煩了。”
最後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曹操撿了一個大便宜。
(《後漢書》記載郭圖反對迎立漢獻帝,但《三國志》記載是郭圖建議迎立漢獻帝,存在爭議。)
二、勞師遠征,官渡之戰大敗。
公元199年,袁紹掃平公孫瓚。坐擁冀、青、幽、並四州,統一了整個河北,一代霸主就此誕生。此時對袁紹來說最大的威脅就是中原之地的曹操,田豐、沮授等人便提出了著名的“三年疲曹”戰略。可是,這個時候郭圖又站出來反對了。
力主乘勝出擊,不顧袁紹征戰多年,軍隊疲憊不堪的現狀,希望一舉殲滅曹操。
於是,官渡之戰爆發!
官渡之戰爆發也沒什麼,畢竟那時誰贏誰輸還不一定。但偏偏在官渡對峙期間,曹操偷襲糧倉烏巢時,張郃、高覽等名將都建議重兵援助烏巢。而郭圖卻反其道行之,建議用兵官渡,迫使曹操回援。
這就像別人都在拆自己基地了,郭圖卻在中路大吼一聲:推中!
不出所料,曹操在官渡早就佈置好了埋伏,張郃、高覽根本打不進去。
袁紹大敗!
三、離間袁紹子嗣
袁紹大敗退回北方後,憂思成疾,最後病逝於鄴城。袁紹的三子袁尚與長子袁譚因繼承問題產生了嫌隙,按理說曹操是他倆的殺父仇人吧。
偏偏這個時候郭圖又站出來,建議袁譚投降曹操。
不久之後又反叛曹操,雙雙被殺。
袁氏家族就這樣在郭圖的諫言下,一步一步走向覆滅。
南明——南明“借虜平寇”
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弘光皇帝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史稱南明。
在後人眼裡,南明只是個劃江而治的“小朝廷”。但如果細究起來你就會發現,這個小朝廷的牌簡直好得不能再好!
首先是兵力。南明坐擁當時最富庶的東南大地,僅在北方的一線部隊就有百萬之眾。
其次是北方的形勢。清軍雖然打下了北京,卻只佔領了河北山東等地,山西河南等地依然掌握在李自成手裡,西南還有張獻忠與北方針鋒相對。
這種局面下,經濟和兵力都是最優且有著“正統”優勢的南明朝廷。無論是坐山觀虎鬥還是渾水摸魚,都有著極佳的機會。
可偏偏這時候南明朝廷非但不勵精圖治,反而搞起內鬥。在對外策略上搞出了一個餿主意——借虜平寇,即借用清軍的力量平定北方的李自成。
說來也可笑,在崇禎年間明王朝陷入兩線作戰最需要與清軍議和時。正是東林黨們強烈反對,把“和議”搞黃了。現在半壁江山已失,清軍實力大增。他們反倒搞起了和議,決心以割讓北方土地和每年十萬兩白銀為代價。和清朝劃江而治,幾乎就是南宋“紹興和議”的明朝版。
可惜,他們不明白——大人,時代變了!
清軍進入山海關後,早已看透了南明朝廷的虛弱。不再稀罕所謂和議,而是要一統天下。這時候南明朝廷的借虜平寇,正中清軍下懷。他們可以專心對付李自成,待到李自成被滅後,轉頭就南下攻取了南京!
你還知道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餿主意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關注松鼠,帶你明天瞭解一個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