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文名字是Jean,大學的專業是英語教育,96年畢業後一直在商業職場工作,從2011年起因為自己的孩子的教育開始從事教育。我今天結合自己三個孩子的教育之路展望在家教育,談談母語式英語經典教育的方法,和智慧的共同體的重要。
母語式英語經典教育有不少家庭是我們在家教育共學社的,我的分享有一部分是大家的共同的經歷的結果。
01
從全英文教材到現在選擇在家
如我們所知,因為一場不期而遇的疫情,整個世界都開始了在家教育,我的一個鄰居前不久和我說,以前很佩服我在家教育,現在更佩服了,因為現在她不得不帶著孩子在家的時候,覺得帶孩子實在很操心,精神上有點承受不了了。
這可能是很多家長最近的體會和焦慮之處。我想說,我在家帶孩子實際上也常常焦慮,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和有條理,有規劃。有的時候,經過了大吼大叫的一天,在睡不著的夜晚甚至想第二天一早就給認識的朋友打電話,把孩子送到他的學校算了。
所以,其實在家教育是家長的預備,主要執行的若是媽媽,就和這位媽媽有很大的關係。
但是在和孩子們一起圍坐討論的時候,看著他們發揮他們特長的時候,看著他們看了書問我一些我都不知道的文史或者科學問題的時候,我內心就很感恩,幸虧我選擇了在家教育。
我們有三個孩子,老大到了學齡,我和先生不想送到公立學校,我們對應試教育,作業如山深惡痛絕,我和他半開玩笑說,我們把孩子送到民工子弟學校吧,那裡肯定輕鬆。後來上帝開道路,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了一種非主流的教育,就在孩子上學之前半年的時候,開始預備,我們就開始了全科的美國教材學習,集合其他兩個家庭的孩子。後來這個小團體越來越大,我們也在“準學校”的環境中,感受到了原來不想要的學業的壓力,因為在趕教材的進度,不想讓孩子落後,而全英文的教材對於沒有語言環境的中國孩子說是相當不易。各種權衡之下,我們在18年9月正式回家了,開始了我們並不懂得在家教育。
本來以為在家教育就是把學校的一套帶回家,我來教,管理時間,孩子會做得更好。我們出來的家庭有十幾個,當時我們大多是這樣的想法。
後來11月的時候,有機會參加徐老師(就是母語式外語經典教育的創始者)的在家教育講座,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在家教育,我們所有的家庭都參加了他的講座,受益匪淺,我們也重新整理了在家教育的思路,目的,做法。調整了很多。
第一就是孩子的興趣—— 主動學習代替教材。大多數學校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學習全科的教材,考試,升年級,考大學,找好的工作,這並沒有錯,只是因為這個目的的捆綁,大家就忽視了學習本身的樂趣,孩子們的樂趣不被尊重沒有時間實踐,因為有如上實在的學習目的。在之前七年的“準學校”的經歷,也讓我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所以孩子學習是很被動的,喜樂很少,因為老師緊張,家長緊張,孩子就不可能放鬆。
老大(今年十五週),就是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她也有一些“特長”,比如跆拳道在十三歲的時候就拿到了黑帶,挑戰了連續100天的特訓,每天早上五點開始訓練,但是這個出於我們的要求更多於她自己的興趣,所以即便黑帶之後,她也偶爾去訓練,但是興趣寥寥。她自己的天賦和特長是畫畫,我們也鼓勵她畫,但是由於課業,還有回家後的作業的壓力,她的畫畫的時間並不多。如果我們能夠少給她一些課業壓力,而是多和她談話,多給她自己的時間,現在她可能在天賦上有更好的發展,並且和我們的關係更加的親密。現在想起還是十分遺憾,感恩我們透過回到家庭開始彌補。
現在當然也是有基本的教材,但是速度和量都沒有以前的硬性的要求。更多的興趣花在孩子的自然興趣發展,還有就是戶外的運動,各種探索,參觀市內場館,花園勞作,參與家務,整理自己的物品和房間,科學實驗,畫畫,各種手工,等等,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如果我們在學校,是不可能做這些事項的。
比如看科學紀錄片的時候,老二會說從小朗英語那裡學來的佐證;她在餐桌上隨手做食物鏈的畫,給我說明;她願意看烘培書來做飯,也參與到小區的跳蚤市場,鄰居內部網來賣東西,做生意,賺錢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我常常提醒自己讓孩子主動找到自己想做的,所以現在老二 老三最喜歡,科學實驗,老二很喜歡各種手工,創意作品,有用沒用的總歸不限制的話,就是到處湯湯水水,衣服上也都是顏料,她很想探索新的事物。她今年十一週歲,她也幾次和爸爸一起出差,瞭解爸爸的工作,商業運作相關。在這裡要說一下,在家教育的話,夫妻兩個人一致的意見是不能缺少的,否則,就很難。我的先生有堅定的非主流教育的觀點,他幾乎從未有過焦慮,就是這兩個孩子都這麼大啦,和鄰居,周圍的孩子比起來哪些哪些都沒有學過啊,尤其是中文的書寫很差啊,他說將來就都用電腦打字啦,等等。我一緊張,他就經常讓我放鬆,不要焦慮。
我們也會對社會話題,有一些討論,比如新聞,比如最近的疫情等等。現在,我得說我們是有充分的時間來討論各種事項的。
基本上,老二和老三會參加小區組織的小朋友的活動,比如小區有一位大學教授,他會召集小朋友上公益課,這個時候,六歲的兒子會發表自己從自己閱讀得到的一些理念,教授也會比較誇讚。這週日,我們和鄰居們一起聊天的時候,他們也誇獎我們的兩個孩子的表現,當然有客氣的成分,但是這也和他們的閱讀量,還有和平日的探討有關。
關於閱讀的重要性在此我推薦一本書就是:《朗讀手冊》 下面來自網路:
《朗讀手冊》是一部教育經典。該書於1979年初版,5次修訂,被美國數十所教育院校選為教材。作者是崔利斯 ,中文譯者是沙永玲,麥奇美,麥倩宜。書中集中了豐富、具體,可信的案例,從閱讀指導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出發,詳盡地論述了朗讀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家庭、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如何處理迷戀上網和看電視的問題等。珍妮弗出生時即患有唐氏綜合症,但她的父母並沒有放棄,而是抓住所有可能的機會給她讀故事聽。珍妮弗4歲時接受智商測驗,智商高達111分。艾琳出生第一天起,她的媽媽就開始給她讀書。15個月時,艾琳每天的閱讀量達到30本書左右;21個月時間,艾琳就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24個月時間,艾琳已經知道1000個詞。羅伯特·艾倫6歲時成為孤兒。7歲時,他的姑婆開始讀書給他聽,後來,他讀一切他能獲得的書。他從未上過一天學,直到32歲進入一所小型學院就讀。3年後,他以最優秀的成績畢業。接著,他獲得了凡德比大學的英文碩士與博士學位,如今在田納西馬丁大學任教。看,給孩子朗讀就是具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本書以豐富、具體、可信的案例.詳盡地為您解答有關朗讀的各種問題: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朗讀?怎樣的書才算是好的朗讀教材?讀漫畫書好不好?如何妥善處理看電視的問題?如何在書和電腦之間取得平衡…… 本書幫助無數家長、老師解決了棘手的教育難題,讓無數孩子成為終生愛書人。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具有更強的思考能力,對挫折具有更強的承受能力,也具有更強的解決問題能力,從而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從現在開始,與孩子一起分享朗讀的樂趣,大聲為孩子讀書吧!
下面是我昨天晚上寫的我們家睡覺之前的常態,大家可以隨便看看。(補充兒子的背景:六週半,他四歲開始中文自主閱讀,沒有教過,因為唱讚美詩看歌詞的關係,還有在家裡常給他讀繪本;他的英文啟蒙較晚,因為我在前面的“準學校”的時候太忙,完全忽視他的啟蒙,後來18-11月接觸了母語式英語經典教育,開始很隨意的啟蒙,比較沒有規律,我們心態比較放鬆,後來一年後,我們上一堂外教的籃球課,他主動做翻譯給其他小朋友,其他小朋友都是雙語幼兒園或者小學的呢,我那個時候確實被這種方法震動了。)
下面是我昨晚的記錄:兒子和我一樣,睡前總有“雄心壯志”,抱來一堆書放在被子上;今天目測報了四十本,而且一半以上是橋樑章節書的水準。從他白天收得整整齊齊的書櫃拿出這麼多書他也不覺得可惜麼,明天早上又要收拾好!大約一個小時,他自己躺在床上看書,還時不時問我一兩個問題:媽媽,你知道血本來是什麼顏色麼?什麼顏色?是黃色的。因為紅細胞太多了,所以看起來是紅色--- 終於看到他閉上眼睛,我逗他,怎麼了,困了?他說,沒有,我在想事情。然後,翻個身,完全睡著了。今天我好好數了數,他看了哪些(他看完的放在一邊) 12 本神奇校車橋樑章節書 5本少兒財商書 橋樑章節 2本 講數學的書 (一本平移對稱全等,一本發現規律) 好吧,看完他帶來的一半,比他老媽我好多了,我常常是帶來至少三本,只看最多半本。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的第一部分,主動地學習的興趣培養,廣泛嘗試,戶外活動不可少(也是從母語式外語經典教育團隊的一位老師的分享實踐受益的)
02
在英語學習上觀念的轉變
第二就是在英語的學習上:母語式英語經典教育的習得的,浸入式,經典的(博雅),母語學習法。
雖然我自己是英語專業出身,但是那個時候的英文的聽說能力普遍比現在差多了,也從未接觸過習得的母語式的理念。2011年開始自己做全英文的教材,也是集中於閱讀,寫作,理解更多,忽視聽力。
我們也不必太迷信外教,或者培訓班。從我的經驗來看,我們的學生是學習美國教材,也聘用過前後幾位美國外教,週一到週五在學校全職,但是經過幾年的工作,發現外教的存在並不能改變學習的方式造成的結果。因為學校還是傳統的學習的方式。外教也上專業課程,比如語法,週六他也和孩子們有互動,出去玩,活動等等,但是孩子們的英文思維還是有限,不如我們在家執行英語環境每天兩三個小時的結果。這是我的經歷。
想想看我們不會聽中文的話,怎麼能用中文表達,自如寫文章呢?一樣的道理。
當2018-11月開始執行母語式英語經典教育的方法,我和三個孩子都一起受益,老大,老二因為一直在書面英文的環境中,轉型很快,幾乎沒有什麼障礙,就過渡為喜歡聽/看英文的材料,這給她們倆很好的以前沒有過的體驗。
一個例子就是看影片,電影。以前我說了幾年不要看中文字幕,孩子們就是做不到。後來執行一段時間之後,他們自己主動遮擋投影儀鏡頭的中文字幕,孩子告訴我,媽媽,你知道嗎?不看中文字幕的時候,這個電影更有意思啦。就是說孩子們直接聽英文,不一定完全聽得懂,但是他們進入到了導演的,編劇的,演員的思維裡面了,他們是透過這些人的熱情演繹直接感受這個電影,而不是靠中文二手地感受。我想這就是母語思維地建立,母語的方式。雖然中文字幕會幫助他們瞭解內容,但是卻感受不到內容,只是資訊,資訊是蒼白的,是所謂的“漫畫中的氣泡裡面的文字”,就是沒有感動人的力量,更沒有改變的力量,就算知識,也是讓孩子興趣寡然根本記不住,只是眼睛隨看隨忘記。
聽力的重要性,我們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它是理解,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而英語是表音語言,就是看英文我們就可以讀出來。在這個意義上,掌握英文需要從聽力發音進入單詞構成,進一步進入文章寫作。遺憾的是,很多家庭不重視聽力,他們要看得到的閱讀和寫作,而沒有輸入是做不到的。他們也寄希望於一些培訓機構拔苗助長一些所謂的“技能”,殊不知這並不是學生真正的果實,而是就像在老師的關照輔導之下話的兒童畫一樣,孩子回家就畫不出;孩子獨立也寫不出;而聽力過關了,孩子形成了聽的攝取能力,他就有主動的造血功能,其他是水到渠成。這裡還需要小朗強調的對於“沉默期”的尊重和家長們的耐心等待,靜待花開。
如果在學校,比較不容易執行,我們可能就會半途而廢,最終還是沒有突破聽力,沒有建立母語式的英語,如果他們將來到國外讀大學或者旅行或者生活,還要經歷建立的過程。
我是說,如果我們還在繼續上學的話,很可能根本不會聽母語式英語經典教育的講座,也不會知道這個方法;而很多的家庭卻是已經進入到母語式英語經典教育的方式,雖然可能課業比較繁忙,但是若家長知道習得的理念,聽力的重要,就一定會和孩子一起認真執行,不論是週末,車上,路上,玩玩具的時候,或者寒暑假,或者就是此刻,必須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在接觸徐老師的在家教育講座之後,也顛覆了我對教材的迷戀。我知道了夏洛特-梅森,在她的書中提到:課本和經典作品的區別。我非常贊同。由一個委員會編輯出來的課本,常常充斥著事實和資訊,犧牲的則是人的情感。這種乾巴巴的課本對孩子的想象力是一種鈍化。梅森小姐提倡的是“活的書籍”。完整的書是活的,這是因為它們是由單個作者寫成的,分享他/她最喜愛的主題,我們能從他/她那裡吸收他的激情。由單個的作者寫成的課本也能達成這種效果。
夏洛特·梅森注意到,學校裡的孩子們很少能讀到真正的書。在她看來,這是一種恥辱,因為英格蘭素以其文學天賦著稱。儘管她生活在十九世紀後半葉,致力於英格蘭的教育改革,但是她的著作正被在家教育圈內的家長們熱捧,因為當今的家長們總是一有可能就用整本書,而不是僅僅使用課本。
不被教材束縛,而是活用教材,這是很重要的。教材的分級一般也是嚴謹的,我們可以用教材來測試孩子自學(雜學,各種書籍,影片課程等的成果)的成果。
當老二做她社會學教材的自由女神的專案報告的時候,她會找來她看過的兩三種書籍,而不僅僅是教科書,來整合資料來做。這和她平時沒有壓力地看書,聽書有很大的關係。
而我這裡想說的是,輔導母語式英語經典教育的時候,很多家長說自己的英文不行,想讓孩子學好,我想說家長其實同樣可以用母語式英語的方法來提高的。我從未上過韓語的學校,學習班,也從未有人教我,但是從三十三歲來說韓語的JH,在韓語的環境中,我就自然而然地聽懂了,也可以說了,現在可以擔任韓中翻譯,當我總結母語式英語的經驗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韓文就是完全習得的成功案例。我和孩子們一起執行母語式英語經典教育一年,對我的發音,聽力,語法有很大的幫助。後來去年十一月有機會到美國擔任翻譯的時候,發現了自己一年的累積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有一些家長擔憂孩子的寫作,實際上,當孩子執行好母語式英語經典教育,看足夠多的原版書籍之後,她的文章應當是很容易有條理,並有深度的。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們思考。家長透過和孩子的大量談話,讓他們思考問題。而應試教育,要標準答案,抹殺了孩子們的思考能力。如果不得不在應試教育當中的家庭,在孩子放學回家之後要好好做一個平衡,如果在家做很好的討論。我覺得都是可行的。畢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回家教育。
03
智慧的共同體
下面分享智慧的共同體的重要 。
在家教育經常令人擔憂的一面是社交的部分。
1、 同齡人的社交,很感恩我們有十幾個家庭一起開始了,並且都集中近處居住,我們有一些共同的活動,(大部分不是學業),出遊,參觀,唱歌,聚餐,運動等等,這些都給孩子同齡人的社交機會,當中的摩擦也讓孩子們成長。有的時候,一個家庭有事情,不能照看孩子,我們會委託給其他家庭;其他家庭有事情的時候,我們也會接收其他的孩子。這樣一個互助的共學社可能是比較重要的。大家的價值觀一致,這樣在家裡的規則都相似。
2、 跨代的社交,和自己的父母兄弟之間的關係還有討論是很重要的,此外還包括朋友的父母,父母工作職場的同事,親戚,長輩等等。所以,其實對於社交的焦慮是不太必要的,只要父母有心,總會找得到,實在找不到,就再多生幾個孩子 :)
04
在家教育的展望
就是和再教育接軌的事情。根據一些已經實踐的家庭的經驗,我們也願意讓孩子(六週歲老三)更晚學習所謂正規的知識(就是教材教育),尤其是寫字方面,我們也相信一個實踐的方法就是到了十歲的時候,孩子一年就可以輕鬆學完6-10歲的內容;雖然我們教材做得慢,或者乾脆不做,但是我們透過大量的閱讀,實驗,在外面的觀察,影片課程等等,會補足課本教學的內容,就是說,老二可能會跳過五年級,可以直接上六年級的課程;老三可能會跳過教材的語音部分及一年級,直接跳到二年級甚至三年級,雖然這個還沒有確切做過,但是這是一種可能性;
對於老大,她在家接近一年,我們的關係有很大的緩解,她可以花很多時間做她喜歡的繪畫,給鄰居小朋友上手工課,做飯菜,看原版小說等等,她得心情慢慢平安下來。由於她的同齡人在共學社不多,也是她爸爸和我想鍛鍊她的獨立能力,我們去年送她到國外繼續原來體系課程的學習,她適應得很好,對學習的熱情,預備興趣專案等都很積極。我們計劃讓她今年年底回來,繼續在家,帶領弟弟妹妹,在家務上更加得心應手;還可以發展自己的愛好,找到她將來要從事的事業的方向,考取相應的大學專業(如果她願意的話),也許是教育,也許是藝術,也許她將來要做一個賢妻良母,這是最好不過了。總之她可以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就是她在這個階段最想做的事情。
還有就是對於上大學的年紀,我們家庭不認為一定到18歲不論孩子是否預備好就讓他們一定去,乃是首先看孩子的精神成熟程度,再看他的能力水平,還有和父母的關係建立等等情況,20歲也完全不遲。因為對於已經離家上學的孩子,父母可以影響他們的黃金時間就錯過了,如果沒有預備穩固的關係以至於父母的價值觀可以影響孩子的話,不如多和孩子待兩年。
一個好的資源可能是去大學深造。但是我們也聽說大學四年學習到的知識,到了四年之後就會被淘汰50%這樣的一個調查結果。所以我想強調的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學習的方法,找資源的能力,多過於內容。因為這個能力是伴隨他們一生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終生學習的能力和熱情,包括我們做父母的。孩子大學的專業,他們很可能只受益十年,最多了,其他的要靠他們繼續學習的能力和熱情,就是他們可能需要再修一個學位,或者上什麼專業的課程,或者自己開發,或者也可能完全轉換一個方向,這些都是十分可能的。尤其在這樣一個變動的時代,孩子和我們都需要有適應的撥開迷霧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談到為其他人服務,為這個世界做有益的事情。
而我們知道,我們一生的目標不是有一個好收入,而恰恰就是為他人服務,給這個世界創造一些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