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個偽裝成國家的世界。
——知印者
印度的解體,也許,正是歷史的必然。
很多人都知道印度國內差異巨大,所以會解體。這種說法只是侷限於一種感覺,很多人並不明白解體的邏輯是什麼,也說不清楚具體是哪些地方可能解體。
作為一個經常關注印度方面問題的人,我覺得有必要對大家說清楚這件事情。
A
首先,我們來說說旁遮普的錫克人。
旁遮普的意思是五河之地。五河,其實就是指印度河上游的五條大的支流。紅三角就是歷史上的旁遮普。紅色剪頭是穆教侵入方向,而侵入印度的第一站就是旁遮普。
大家對錫克人的印象往往是大包頭,大鬍子,熟悉一點的會知道錫克人特別尚武。這些都是歷史積澱下來的文化傳統。
錫克教誕生於旁遮普,這裡是印度教和穆教在長期混雜的地方。他的創始人那納克是一個商人,遊歷了印度、波斯、阿富汗等地很多年。他創立這個宗教的大背景,是當時北印度經常發生各種災害,很多宗教的信條難以解釋。
錫克教的標誌
比如,印度教就主張,災害時應殺生獻祭。可是,把牛殺了,誰給你耕地啊?這不是作死嗎?因此,他的宗教主張就是不獻祭。
比如,很多宗教都是歧視婦女的,丈夫死了,妻子就要殉夫。可是,父母死了,孩子怎麼辦?因此,他就主張,禁止殉夫。此外還有,人人平等,不能歧視婦女,禁止溺殺女嬰等信條。可以說,錫克教雖說是宗教,相對其他宗教來說,是非常世俗化的。
因為這種世俗化,所以錫克教就很有感染力,尤其是對底層民眾的吸引力很強。時間一長,勢力越來越大。然後就是被莫臥兒王朝打壓,要求他們改宗。人家本是一個平等宗教,為何要改宗?
從1700年開始,錫克教徒為了維護自己的信仰,逐漸形成了一種類似於斯巴達的軍事化組織。所有男子在成年之前,必須集體居住,從小訓練劍術和格鬥術,十分重視組織團結。
因此,錫克教雖然人數少,但是戰鬥力爆表。人口如此至少的錫克教能在印度教和穆教之間活下來,本身就很說明問題。
印度前總理辛格的名字就帶有錫克教徒色彩
錫克人尚武的這一點被英國人看重了。1857年印度兵變時,英軍主力一部分在中國,一部分在波斯,一部分在阿富汗邊境,留守旁遮普一帶的英軍非常少,而且還有大批家眷。
於是,英國人開始招募仇視印度教和Muslim的錫克人參軍,最終組成了10萬錫克軍團,自西北往東南掃蕩北印度。從這一年開始,英國人十分重視當地的錫克人,他們被視為勇猛和忠誠的象徵。英國殖民者走到哪兒,他們就跟到哪兒。
兩次世界大戰時,英屬印度給大英帝國提高了上百萬的軍隊,其中約15%是錫克人。要知道,錫克人佔印度總人口也就2%。
歷史上的錫克教軍團
印度在20世紀前半頁謀求獨立時,並不是印度教、穆教兩家,很多土邦、族群都在謀求獨立,包括錫克人。不過1947年印巴分治時,英國人只允許印穆兩家分。但是這個分治的結果是,把旁遮普一分為二。
錫克人面臨選擇,不過最後還是選擇加入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