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我們,如何成為更好的老師,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

我們,如何成為更好的老師,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

成為教師是一個漫長的修行過程,不會因為考取了教師資格證,你就成了真正的教師,也不會因為已經站在了教師崗位上,你就成了真正的教師。一個人尋得了一份教師的工作,只是教師職業的開始,而要成為真正的教師,需要一輩子的努力和堅持。如果教師精神空虛,知識貧瘠,缺少教育認同,那麼他所從事的教育必然是缺乏生命力的,教育主體與教育物件更沒有幸福可言。

《成為更好的老師》一書聚焦教師的心理狀況和精神狀態,作者王維審援引自身經歷和大量教育案例為教師破解職業成長困惑,希望幫助教師從瑣碎與平庸中掙脫,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有質感的教育成長之路。

我們,如何成為更好的老師,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

做一個願意成長的教師

《教育家》:《成為更好的老師》是“覺者為師”系列叢書之一,希望帶給教師群體哪些啟發?

王維審:“覺者為師”系列叢書共包含四本書,分別是《尋找不一樣的教育》《做一個不再困惑的老師》《推開教育的另一扇窗》《成為更好的老師》。四本書均採用基於真實實踐的“田野”表達,從活的現實中去求證“覺者為師”成長理念,倡導教師啟動必要的自我成長、自主成長和自覺成長。

自我成長。人們對於真相的認知需要時間,比如對教學的認識,從“重教”到“重學”的理念轉變依然任重道遠,教師的成長亦是如此。在過分推崇外部誘導、管理施壓或政策推動的教師培養理念下,我們似乎更多地在做“摁著牛頭吃草”之類的傻事,很少想到要去喚醒教師的自我意識,從而導致當下的教師培訓出現“高耗低效”的尷尬局面。

其實,教師的成長首先是自我意識被喚醒,當一個人有了良好的自我認知和精準的自我評價,才會產生自我提升的激情和信念。此時,那些外部的成長力量才有可能“趁機而入”,成長也才有可能真實地發生。

自主成長。當下,很多教師喜歡把個人成長不到位的責任推卸給環境、體制和他人,比如學校工作太煩瑣沒有時間學習,評選和評價的機制不合理、不公平等。在這種意識之下,教師就有可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的平庸與平凡,從而放棄自主成長的可能。

其實,教師成長的關鍵在於“自己培養自己”,也就是能夠自主規劃成長、自主開展成長行動、自主實施成長評價,建構起一種以“有序而理性的思考—積極而浪漫的行動—恆久而有力的堅持”為路徑的自主成長正規化。主動而有規劃的成長,才具有不竭的力量。

自覺成長。如果說,自我成長明確了成長的主體——成長是自己的事情,自主成長明確了成長的方式——自己培養自己,那麼自覺成長解決的就是成長的動力問題。成長的動力從哪裡來?當然是教師的覺醒與覺悟。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建築自己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高地,讓那些略顯自負的清高、不被人理解的夢想、不肯向世俗妥協的驕矜,為自己的人生帶來平靜和快樂、眼界和篤定。這些東西駐紮在心裡,有可能會生長出獨自成長的勇氣、被現實傾軋時的支撐,推動教育實踐的主動沉澱、教育思想的積極建構和教育理想的自我實現。

《教育家》: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我們的教育物件更加多元,家長對教育的期待也與之前不盡相同。對此,教師要做出哪些調整?

王維審:一是教育認知的變革。在人人可談教育的新時期,教師必須改變“分數至上”的唯分數論,將“五育並舉”“核心素養培育”的全人教育理念滲透到自己的精神骨髓裡,成為自己對教育的關鍵認知,從而指導、改善、提升自己的教育行動。

二是知識結構的最佳化。傳統教師的教育認知,大都侷限於學科知識和學科教學技能,著重於課堂教學能力的完善與提高。新時期教師的教育陣地絕對不能僅限於課堂,而應該拓展到課堂外、校園外。

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不斷擴充心理學、管理學、家庭教育學等非課堂知識,成為一個能夠從容面對課堂教學、教育管理、家庭教育、社群教育等教育行動的“多面手”。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做一個可以多維輸出、多層次輸出的教師。

《教育家》:教師如何利用假期助力自我成長,您有什麼建議?

王維審:假期是“加油站”,是教師調整身心、補充知識的關鍵時間節點。

一要有規劃。放假不放縱,有計劃地安排好假期生活。一份有益的假期規劃要儘量豐富而完整,要有休閒娛樂的安排,也要有健身養心的行動,更要有學習成長的內容。

二要能補短。這個“短”可以是成長的短板,如個人比較欠缺寫作能力,就可以在假期中多在寫作上下功夫;也可以是未盡的事宜,如耽擱許久還未寫完的論文、讀一半就放下了的名著,甚至是那些未來得及歸攏的教學經驗,等等。

我們,如何成為更好的老師,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

別丟了做教育的初心

《教育家》:很多教師在幾十年的教育生涯中,覺得最為遺憾的是——做老師久了,就把自己的理想給弄丟了。在您看來,怎樣才能守住教育的初心?

王維審:每個教師都會有自己的教育初心,只不過,有的人走著走著就忘記了曾經許下的諾言、立下的志向。其實,守初心的“秘籍”無外乎兩個。

一是目光放遠,腳步邁實。目光放遠是說不能被腳下的瑣碎牽絆,不要被世俗的熙熙攘攘遮擋,而是要把目光投向最遠處的理想。一個志向遠大的人才不會斤斤計較於一時一地的得失,才有可能為了理想而放棄暫時的利益,才有可能緊緊盯住未來不放。這樣的目光高遠並不是好高騖遠,它需要堅實的行動作為支撐,也就是“腳步邁實”。這個世界不缺理想家,也不缺只知道低頭拉車的實幹派,缺的是既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的行動者。

二是禁得住誘惑,耐得了寂寞。行走在教育路上,誘惑在所難免,它往往出現在意志即將被攻破、底線即將被突破的關鍵時刻,此時稍一放鬆就有可能功虧一簣。

20多年前,我曾為自己定下每天1000字的寫作計劃。在堅持的過程中,我有過無數次被誘惑著放棄的可能——生病了,就想著是不是不用寫了;有十分緊要的工作任務了,就盤算著免自己一次作業。但每當有了這樣的念頭,我都會不停地告誡自己——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然後咬咬牙也就堅持了下來。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今天。

“每天1000字”也許算不上什麼初心,但它像“做為了學生的教育”“當學生喜歡的老師”之類的初心一樣,都需要在果斷阻擋住誘惑之後,按照自己的方式,繼續在寂寞中行走。

《教育家》:您怎樣看待部分教師的“躺平”現象?其背後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去喚醒?

王維審:如果把“躺平”放在教師成長的維度來界定,大概有這麼兩種表現:一是教育實踐的慢慢套路化,二是教育情感的逐漸板結化。
前者是說,教師在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就喪失了“尋變”意識,教育教學實踐進入了“以不變應萬變”的套路時代——以同樣的方式上不同的課,以同樣的方法處理不同的事情。後者是說,選擇“躺平”的教師通常表現為職業情感的淡漠、職業激情的消失和職業理想的殆盡——對自我主動降低要求,對工作刻意放棄追求。

概括起來說,就是人生開始步入溫水時代,既不冷卻,也不再沸騰。顯然,這不是新時代教師理想的職業狀態,也不是教師生命應有的樣態,必須加以警惕和改變。因為,如果越來越多的教師選擇了“躺平”,教育就有可能走向“平平”。

“躺平”的原因大概有這麼兩類:

一是“先天”型。有些教師從入職就自帶“躺”基因,沒有做好教師的追求,喜歡我隨我願、我行我事,完全不在意教育的責任和意義。這樣的教師極少,但的確存在,其改變的難度也最大。可能的路徑是:正向引導,讓其看到周邊人的優秀——心動;增責加壓,讓其試著承擔責任、接受壓力——行動;強化體驗,讓其收穫踮起腳就夠得到的成功——生動。心動了,行動了,有了生動的感受,“躺”的念想就有可能慢慢消失。

二是“後天”型。大多數“躺平”的教師,入職時有過理想和激情,只不過是在經歷時間磨礪後進入了職業“高原期”,教師成長出現暫時停頓現象。“高原期”突破的關鍵在於喚醒衝動、重燃激情。可能的路徑是:修煉個人意志,提高“二次呼吸”的能力;開展生涯規劃,提升教育實踐的計劃性;積極自我更新,尋找新的發光點。

我們,如何成為更好的老師,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

在文字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教育家》:26年的教育生涯中,您做了18年的一線教師,最近8年做專職教育研究。兩種不同的身份和視角讓您對教育的思考有了哪些不同?

王維審:2013年之前,我堅持的主要行動有兩個,一是教育敘事寫作,也就是透過撰寫教育故事促進個人反思;二是用故事最佳化教育實踐,主要是探索故事與主題班會、家長會和班級德育活動的融合策略。

2013年,我從學校調入教體局工作,可以說這是我個人教育研究的分水嶺,向前看是豐富的一線實踐,向後看則是宏大的理論研究空間,實現了由實踐者到研究者的蛻變。

同時,這也是我個人寫作的分水嶺,讓我實現了由“教育敘事”到“敘事教育”的轉身。“教育敘事”從教育寫作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寫作形式或者文體,是基於真實故事的反思性寫作;從教育研究的角度來說,它是一種行動研究,是基於教育實踐的質性研究。但無論是寫作形式還是研究方式,“教育敘事”都屬於教師成長的一種路徑或手段,而“敘事教育”則是一種教育理念,倡導用故事元素來提升教育行動的溫度和情感,主要是研究故事與教育的融合策略、理論建構和行動價值。

《教育家》:有些教師表示,也開始嘗試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但當審視自己的文字時,總感覺寫得單薄,自己並不滿意,從而逐漸失去了寫作動力。對此您有什麼建議?

王維審:要想寫出一篇豐富飽滿的教育敘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努力:

一要精於實踐,寫得好的前提是做得好,“教育敘事”不是文學創作,寫作基礎是真實的教育實踐,是對教育實踐的記錄和反思性“加工”,要想寫好“教育敘事”就得在創新教育實踐上下功夫;

二要善於發現,利用每天晚上的閒暇時間認真回憶一天中所經歷的大事小情,從中梳理並發現有價值、有意義的關鍵事件,實現“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有問題可思”;

三要勇於堅持,寫作是件很寂寞的事,需要一定的毅力和堅守。除了個人獨自堅持外,還可參加一些讀寫團隊,藉助團隊的力量鼓勵、帶動、支援個體的堅持。

《教育家》:您表示,對一個教師而言,不僅要有自己的故事,還要學會用故事改變自己的教育,形成自己的故事教育理念,生成個人的故事教育文化。這個過程中的難點是什麼,該如何去突破?

王維審:教育需要故事,教師也是。故事之於教師成長的意義和路徑有兩點。

首先,教師可以透過撰寫教育故事促進個人反思,從具體事件或案例中反思出值得關注的教育現象,並透過對現象帶來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索,獲得認知、技能和理念上的多維生長。

其次,教師將傳統故事、經典故事、真實故事等元素植入教育實踐,讓自己的教育實踐更具溫度、更有人文關懷、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從而實現教育過程的柔性和教育效果的最佳化。從實踐上來看,這兩條路徑的實現與深化都存在著一個共性的瓶頸——實踐有餘、理論不足、文化缺位。

現實中,能夠堅持撰寫“教育敘事”的人很多,可以用故事來設計班會課的人也不少,但能夠將這些實踐活動賦予理論支援的人很少,能夠建構起自己的故事理念和文化的人就更少之又少了。其實,這也是教師成長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的教師課講得很好,經常獲得高級別優質課比賽的獎項,課堂教學效果也很好,但往往不能提出自己的教學主張,也不能解讀自己的教學策略。

從實踐型名師到專家型名師的過程中需要突破的難點,應該就是教師研究意識的喚醒和研究能力的培養。當一個教師在實踐上取得豐富的經驗之後,就需要藉助理論支援和理論研究來萃取自己的教育理解和主張,建構起系統的教育理念,生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 END —

來源 | 本文刊於《教育家》2021年7月刊第2期,原標題《追求有質感的教育,成為更好的老師》

文 | 本刊記者 李香玉

設計 | 朱強

統籌 | 周彩麗

我們,如何成為更好的老師,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

分類: 教育
時間: 2021-08-01

相關文章

幼兒園老師曬“工資單”,抱怨工資太低,家長:別不知足了

幼兒園老師曬“工資單”,抱怨工資太低,家長:別不知足了
美國幼兒教育學家,埃裡克·森說:"在人的一生中,6歲以前是人生觀.價值觀.語言.思維.習慣.品質等養成的重要時期".由此可見,6歲以前的啟蒙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教 ...

犯錯後,孩子更喜歡,你這樣批評他

犯錯後,孩子更喜歡,你這樣批評他
總有家長抱怨,孩子犯錯之後,自己的批評根本不管用,孩子不僅不知悔改,而且還有越來越叛逆的傾向. 新聞上還有一些孩子因為批評,選擇離家出走或傷害自己,大人們常常以為這是挫折教育出了問題,其實,父母的批評 ...

教培涼涼、中考分流,你接受孩子上職高嗎,這位老師“太敢說了”

教培涼涼、中考分流,你接受孩子上職高嗎,這位老師“太敢說了”
教育方式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的社會一直在致力於提供更科學.更公平的教育方式,讓每個孩子擁有美好的未來. 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說,這兩年來的教育界發生了諸多變化,也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道路有了全新的思考. ...

“教資熱”小幅降溫:培訓機構一倒,大學生當老師的熱情沒了嗎

“教資熱”小幅降溫:培訓機構一倒,大學生當老師的熱情沒了嗎
近日,據江西.北京兩地教育考試院釋出的資訊:2021年下半年的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全省報名總人數,較之去年雖有所增漲,但增幅卻較之前兩年呈明顯降低趨勢.某培訓機構相關負責人認為:"雙減&q ...

8種“儒雅花”,適合送給老師,氣質優雅有格調

8種“儒雅花”,適合送給老師,氣質優雅有格調
學生們開學已經快兩個星期了,再過幾天教師節就到了,雖說現在已經不流行給老師送花了,但誰能抵擋得住鮮花的誘惑呢? 送上一兩枝簡單的花枝,如果還能再被孩子親手包裝一下,心意滿滿,老師肯定會心裡暖暖的. 教 ...

教師隊伍出現眾多“佛系老師”,如此狀態,使得家長們焦躁不安

教師隊伍出現眾多“佛系老師”,如此狀態,使得家長們焦躁不安
現如今社會競爭壓力如此巨大,能夠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無非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公務員.事業單位.教師等諸多職業,逐步成為時下畢業生的熱門選擇.教師行業一直以來備受青睞,不僅社會地位較高,而且受到大眾的尊敬 ...

北大碩士去深圳中學當老師,30萬年薪和未來發展的選擇,何去何從

北大碩士去深圳中學當老師,30萬年薪和未來發展的選擇,何去何從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能夠取得清華或者北大研究生學歷的學生,在畢業之後的工作,都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事實有的時候,卻和大家想象中的存在一定的差異. 前不久一位同學,在看了北大博導的學歷之後,提出質疑,表示 ...

​老師加油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從來沒想過自己也要當'主播'.""心裡忐忑極了,比第一次上講臺還緊張.""我都不太清楚怎樣線上批改作業."--同事們 ...

教師輪崗,期待更均衡的教育
教育使命 點滴隨行 本文共3738字,閱讀約需6.5分鐘 孫競,人民網記者 "雙減"意見釋出,校內.校外的教育生態迎來重大變革,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強化.學校教育如何實現均衡發 ...

老師可以有多帥?撞臉“白敬亭”,學生:只想上課不想畢業

老師可以有多帥?撞臉“白敬亭”,學生:只想上課不想畢業
老師是我們學術生涯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如果你有一個你喜歡的老師,你不是更喜歡這個老師的課嗎?你不是更喜歡學習這個學科嗎? 老師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麼,是他的面孔.他的教學質量還是他在生活中對你的幫 ...

高校老師的神操作,寫下了“神仙板書”,學生:猶如行走的印表機

高校老師的神操作,寫下了“神仙板書”,學生:猶如行走的印表機
當老師不但有很強的專業技能,還得有一手寫得不錯的字,雖然現在老師能用多媒體來教學,不一定要天天寫板書,但能寫出好看的字型,證明這位老師下足了一番功夫.每個老師寫出來的板書不一樣,風格也不一樣. 今天和 ...

雙減總有人埋單 我們欠老師一聲感恩
這篇向老師致敬的文章,早就想寫了.願這些微不足道的文字,能給敬愛的老師們帶來絲許溫暖,所有付出,都被看見. 說到雙減,從開學這幾天看到,孩子確實是最大的受益者,看得見的作業負擔減少,回家沒有那麼多作業 ...

奇緣!祖孫三代都是大學老師,任職同一所大學,祖父還是留美歸國博士!

奇緣!祖孫三代都是大學老師,任職同一所大學,祖父還是留美歸國博士!
這是一個頗有些傳奇的教育世家.從祖父夏定友,到父親夏繼明.母親劉克惠,直至夏新蓉本人及丈夫賈剛,祖父孫三代五人均是四川農業大學教授,無論從事教學.科研還是管理工作,這個家庭始終與學生.講臺.課本密不可 ...

雙減政策下:教育培訓機構大量倒閉,家長卻更拼?應試教育的必然

雙減政策下:教育培訓機構大量倒閉,家長卻更拼?應試教育的必然
2021年開始,中國中小學生是幸福的,國家密集出臺的政策和措施,打擊了極度內卷的K12培訓機構. 這些舉措不僅讓孩子減負,更讓數千萬中國家庭的教育支出減負.雖讓大部分家長拍手稱快,但也讓部分家長更加憂 ...

“中考分流”已成定局,50%學生只能上職高,更尷尬的卻是大學生

“中考分流”已成定局,50%學生只能上職高,更尷尬的卻是大學生
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而不是硬塞知識,而在我國的教育制度中,"分流"似乎已經成為中小學生教育的主旋律,也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在這個教育時期,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 ...

談談普通班老師為何選擇“躺平”

談談普通班老師為何選擇“躺平”
為何普通班老師會選擇躺平?主要是兩點原因:1.沒有希望 2.風險太大 先說說沒有希望,一線老師都知道如果你一直帶的是普通班,特別是雙差生多的班級,那麼想出成績是很難的,即使出點成績也大多會被重點班快班 ...

「雷老師239」換偏旁並組詞,孩子考試老出錯,怎麼練習?

「雷老師239」換偏旁並組詞,孩子考試老出錯,怎麼練習?
其實孩子們要提高學習成績很簡單,就是把不會做的題練習到會做,下次就能提升成績. 可關鍵在於很多家長和孩子,不知道每一種題型怎樣練習才能達到提升成績的目的,那今天我就教教大家怎麼練習"換偏旁並 ...

父母的哭窮教育,讓孩子更懂事,卻“後患無窮”
教育孩子提倡節約勤儉,是美德,很多父母想讓孩子體會生活的不易,珍惜擁有,這本身沒問題.如果把向孩子哭窮當成一種正常狀態,甚至認為是挫折教育,認為是讓孩子吃苦.是鍛鍊意志,會適得其反. 最終收到的效果也 ...

比起離異,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的反而危害更大

比起離異,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的反而危害更大
父母們可能不知道,比起不完整的家庭,"爛芯蘋果"家庭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危害 我今天看到一個話題叫"爛芯蘋果婚姻",它導致了"爛芯蘋果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