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任何一個人也逃脫不掉的,對於親人離世人們的心情是非常悲痛的,過了很長時間後仍然從悲痛的情緒中走不出來的人也非常多,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一方面是血緣,另一方面是利益,合二為一的話,感情必然會比較深厚,現在過白事似乎悲痛的成分很低,主要是以把過程走完走好為目的。
老年人去世民間稱為“喜喪”,但無論如何對於已經形成的感情來說接受起來還是必須要有時日的。農村老人養老金普遍比較少,上了年紀之後不但自己失去了勞動能力,而且生活來源主要要靠子女供給。人們普遍有一個做法就是維少不維老,這種做法不但在處事方面有所體現,而且在對待血親方面有時也有明顯的表現,對子女非常好,但對父母就不一定了。
活著不孝,死了胡鬧,農村老年人有多個子女,從理論上講應該有更多的福氣,可三個和尚沒水吃決不是偶爾現象。多個兒子在按月份贍養老人時為大月和小月而發生矛盾的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有些多個兒子往往只有一個願意贍養老人,其他幾個只是偶爾來看望一下,看得給乾的提意見的事也是時有發生,老年人在這個時候往往堂裡不是很清,最後是誰出力大誰不落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出力不討好。
老人去世的時各個弟兄們本事都來了,對於花錢辦喪事都非常有底氣,總是不惜代價把喪事往大地辦,往紅火地辦,好像喪失越大越紅火越大越孝順似的,總想借這個機會讓別人看看自己對老人是多麼地孝順,從而挽回一點面子。
在村口或自己的巷子口搭上一個氣弓門,鼓風機二十四小時不停地給送著風,路兩邊各種各樣的擺設一應俱全,一直從氣弓門延續到自己的宅院門口。樂隊不但要有嗩吶而且還要有洋鼓洋號,在過事的時候還要有歌舞表演,有些時候還要請戲班子來唱幾齣戲。鞭炮、禮花彈的響聲不絕於耳。架著高音喇叭,哀樂連放幾天。雖然農村很多地方都已經實行火葬了,可火葬之後還必須按照原來土葬的習俗進行安葬,墳墓修建得很排場,決不亞於建房子。招待來賓的菸酒茶和流水席更是多到每吃必剩,最後將它們以汆入垃圾桶而告終。
只要能拉扯上關係的親戚朋好友往往都是要打招呼的,有些人出自於面子,去了之後僅僅是在禮房上一個禮,禮貌性地接一支菸,端一杯水,煙未必就點火,水一般是不會喝的,然後就以各種理由而告退了。兄弟們越多越在待人接物上重視,總是覺得自己在社會上為人處事做得比較好,從來不考慮自己在老人生前是怎樣對待的,同時這個時候收禮金是很重要的,一般情況下很難看出老人去世後的悲痛心情。
老人入土之後大宴賓客,在酒席期間把幫忙的、奏樂的、親朋好友感謝一番,從此喪事辦完。然後就到了最重要的環節了,把所收禮金進行分配,是誰是誰拿走,當時看是賺錢了,其實這個禮金等於是親朋好友在自己手裡臨時寄存著的,當人家有事時是要還給人家的,而且是隻能多還不能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