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咳嗽是多種肺系疾病的共同症狀,是患者就診時常見的主訴。對於咳嗽的治療,醫者常會判斷其為急性期咳嗽還是遷延期咳嗽,以便選擇正確的治法,從而遣方用藥。徐志瑛教授臨床治療咳嗽便是如此,她總結的經驗如下——
一、急性期咳嗽
徐志瑛教授認為,臨床中起病急、病程短者多為外感表證,以邪實為主,病位多在於肺,常由六淫之邪犯肺,使肺氣失於宣降所致,治則當以宣暢氣機、祛除病邪為主。
01宣肺清肺
常見的外感證型以風寒襲肺、風熱犯肺、風燥傷肺為主。風寒襲肺以麻黃湯或荊防敗毒散加減;風熱可用銀翹散加減;風燥傷肺則用桑杏湯或清熱養陰等潤肺祛痰之劑。如遇外邪侵襲,痰熱內閉,鬱而化火,成肺熱之證,則可用清肺祛痰之法,如麻杏石甘湯之類。臨床所見部分患者有惡風(怕吹電扇或空調)、無汗或自汗、遇到冷風或稍受涼後咳嗽加重的現象,此要辨清是表寒,還是表虛,其症有別。表寒外束,肺氣鬱閉,必咳而振之來保持肺氣通暢,其咳聲重濁有力但不揚,遇風鼻塞、噴嚏即作。表虛者,咳聲低微無力而不揚,且易出汗。對於表寒外束、肺內鬱熱之咳嗽,可用止嗽散加減;對於表虛宣發無力者,宜扶正祛邪,和營宣肺,以參蘇飲加減;陰虛重以葳蕤湯加減,必要時加桂枝湯調和營衛。
02肅肺祛痰
外感之後,因宣降失司,氣機鬱滯,儲液成痰;或由邪鬱化熱,蒸液生痰。多表現為咽癢且幹,似有異物,痰黏不出,或聲音嘶啞,甚則乾咳,或氣逆上衝,咽部檢查常見充血明顯,咽後壁濾泡增生、色鮮紅。治當清熱肅肺,可選用金蕎麥、黃芩、老鸛草、佛耳草、魚腥草、雲霧草、肺形草等,亦可配用宣肺祛痰之藥,如桔梗、浙貝母、蛤殼、海浮石、寒水石、鵝管石、天竺黃、桑白皮等;氣逆上衝者,可酌加旋覆花、蘇子、前胡、枇杷葉肅肺下氣,意在祛實熱,潔氣道,保肺陰,使肺的肅降功能在清熱後得以恢復。值得一提的是,徐志瑛教授善用薏苡仁、淡竹葉、車前子之類加強肅肺功能,通調水道,使邪有出路。
03通竅利咽
肺開竅於鼻,鼻與喉相通而連於肺,鼻喉是呼吸之門戶,故有“鼻為肺之竅”“喉為肺之門戶”之說。臨床上患咳嗽者常伴有慢性鼻炎、副鼻竇炎,見鼻塞流涕,其分泌物可倒流刺激咽喉而作咳,故鼻病也是本病的主要兼症,併為復發的禍根。所以徐志瑛教授認為,通竅治之是治療咳嗽的重要手段,她常選用鵝不食草、辛夷、白芷、蒼耳子之類。
另外,咳嗽常兼有咽癢、咽痛,故徐志瑛教授將利咽止咳作為治療咳嗽的常用方法,常選用金蕎麥配射干以利咽消腫,馬勃、木蝴蝶、人中白消腫止癢,玄參、藏青果、安南子養陰潤喉。
04祛風止癢
咽癢作咳為風邪客於咽喉所致。風有內、外之分,外風者為外感六淫之首,臨床多見六邪夾風客於咽喉,故治當祛風止癢。徐志瑛教授常用蟬衣、浮萍、地膚子、白鮮皮、蛇床子等藥。內風者,為肝膽鬱而化火動風,風淫上擾肺金或胃氣上逆,鬱火上炎,故咽喉瘙癢,氣逆作咳,治宜平肝肅肺。徐志瑛教授認為,此類患者多兼有胃炎、食道炎、膽囊炎、膽石症,她常用黛蛤散、柴胡、鉤藤、金錢草、烏賊骨等平肝息風或合瀉白散清肺瀉肝,癢除則咳自止。
05內外兼治
在久治內服不佳之時,如咳嗽咽癢咽痛或有梗塞感,可用外治法。因咽喉為氣道門戶,位置較淺,藥物容易到達,故徐志瑛教授配合外治之法,如超聲霧化吸入。特別是對咽喉充血明顯、扁桃體腫大、咽壁濾泡增生者,徐志瑛教授常用西瓜霜加猴棗散、西黃散混勻,早、晚噴咽喉各1次,半小時內不可飲水,效果甚佳。
二、遷延期咳嗽
徐志瑛教授認為,起病緩、病程長者多為裡證,為內傷咳嗽。內傷咳嗽常虛實夾雜,治療上徐志瑛教授常採用扶正為主,兼以祛邪,以肺為主,兼調整各髒的方法。
01補虛扶正
(1)肺氣不足
常見反覆咳嗽者,甚者1月數次,或感背寒,此時尚未涉及脾氣、腎氣,故納、便均正常,舌質正常,苔稍白,脈細滑或緩。治當先清熱宣肺、祛痰散風利咽,在此基礎上加用玉屏風散。徐志瑛教授強調,使用玉屏風散時要辨清痰濁是否去盡,若未去盡,黃芪可先改為其他益氣藥如人參葉、太子參或黨參,陰虛為主先用黃精,再逐改用生黃芪,量漸加至30g;白朮可先改為蒼朮;若營衛不和可加用桂枝湯。
(2)肺腎陰虛
咳嗽日久,邪易化熱傷津耗液,咽需液養,喉賴津潤;咽喉失養,虛風內生,則咽癢咳嗽反覆纏綿,表現為乾咳無痰,舌紅少苔。治當以甘涼養其陰,可用南沙參、麥門冬、天花粉、百合、玉竹、枸杞子、桑椹、鮮石斛、蘆根之類。特別是五味子性酸,入肺、腎二經,功在斂肺滋陰,配以甘涼之沙參、麥冬,可起到酸甘化津、利咽潤燥的作用。
(3)肺腎氣虛
氣虛無力託痰外出,衛外不固,自汗,惡風,易重複外感,故咳嗽或纏綿或咳而氣促,動則加劇,上樓明顯,胸悶或痛,故在清肺祛痰的基礎上伍入生黃芪、生白朮、防風以益氣固表,蘇梗、蘇木或薤白瓜蔞半夏湯加皂角刺、桃仁、莪術等,以寬胸活血,並加用溫腎納氣之品,如巴戟天、補骨脂、菟絲子、紫石英,以加強衛外功能,防止反覆發作。
(4)脾胃虛弱
脾氣健運,水谷精微運化輸布正常;若脾氣虛弱、運化失常,則溼濁中阻,津液不能上承,諸竅失養為病。《素問·玉機真髒論》說:“脾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素問·陰陽類論》又說:“喉咽乾燥,病在土脾。”故脾虛溼盛,化熱煉痰成飲,上漬於肺,又可使正常津液不能上承於咽喉,此乃咳嗽的又一成因。症見咽乾不適,似有異物,不思飲水,痰多色白,胸悶脘痞,納呆,大便或溏,舌質淡體胖,苔白滑且膩,脈濡、滑。治當健脾化溼,祛痰利咽。初用藿香、佩蘭、蒼白朮、姜半夏、雲茯苓、生薏苡仁、炒薏苡仁、炒萊菔子、滑石化溼運脾;若溼邪化熱,加黃芩、金蕎麥、魚腥草、桑白皮等;若溼濁清,則以參苓白朮散或苓桂術甘湯善後。
02活血通絡
咳嗽經久不已,或失治誤治,無不由氣及血,由經入絡。因肺主氣,朝百脈,血液執行賴肺氣推動,肺病的早期即可出現氣血凝滯,甚則肺絡受損。故咳嗽日久,宜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如當歸、桃仁、王不留行、虎杖、川芎之類。
·圖書推薦·
讀過了徐志瑛老師咳嗽的治療經驗,是不是對徐老其他方面的經驗也感興趣了?那麼,不妨來這本書中一探究竟——
本書共分四章,第一章醫家傳略,介紹徐志瑛教授從醫經歷和學術成就。第二章臨床治驗,介紹徐志瑛教授運用中醫理論進行辨證論治的驗案。第三章方藥經驗,總結徐志瑛教授臨床用藥的經驗和常用經驗方。第四章醫論醫話,介紹徐志瑛教授行醫50年所形成的自己獨特的治法特點、膏方及食療治病養生的經驗和對疾病診治的體會與思考。
版權宣告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徐志瑛學術經驗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何以蓓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