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提出“使癌症患者不痛”的目標,並建議實施癌痛治療的三階梯方法。所謂三階梯方法就是在對癌痛的性質和原因作出正確的評估後,根據患者疼痛的程度和原因適當地選擇相應的鎮痛劑,即對於輕度疼痛的患者應主要選用非甾體抗炎鎮痛劑類(I級),若疼痛持續或增強至中度疼痛時,則選用非甾體抗炎鎮痛劑加弱效阿片類藥物治療(II級),如果疼痛繼續加強或是難以控制的中度至重度疼痛時則改用強效阿片類藥物鎮痛(III級)。由於強阿片類新藥物劑型的出現,現在實行的“三階梯”原則己發生了很大改變,尤其是第二階梯中度疼痛的患者,已能使用一些新的強阿片類劑型(嗎啡控(緩)釋片、芬太尼透皮貼劑、羥考酮速釋緩釋片等)治療,並以其方便、實用等優勢得到患者的認可,致使第二階梯的劃分趨於淡化。因此,可待因、雙氫可待因等第二階梯藥物用藥量呈下降趨勢,非甾體抗炎鎮痛劑類藥物和強阿片類藥物以及兩者的配合用藥已成為癌痛治療處方的主流。
癌痛藥物治療的主要原則是:口服或無創給藥,儘可能避免創傷性給藥途徑,以達到最佳生活質量;按時給藥,止痛藥應當有規律地“按時”給藥,而不是隻在疼痛時“按需”給藥,以達到最低的血藥濃度、峰值與谷值比;按階梯給藥,根據疼痛強度選用相匹配的藥物。鎮痛劑由弱到強逐漸增加,弱阿片類藥不良反應較少;個體化給藥,應注意患者的實際療效。劑量應由小到大加以探索,合適的劑量是指既能充分止痛,又不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的劑量。這有助於提高軀體和生理機能,改善生活質量。
嗎啡控(緩)釋片、芬太尼透皮貼、羥考酮控釋片都屬於阿片類藥物,具有強大的鎮痛作用,對一切疼痛均有效,對持續性鈍痛比間斷性銳痛及內臟絞痛效果強。它們是透過模擬內源性抗痛物質腦啡肽的作用,啟用中樞神經阿片受體而產生藥理作用,適用於癌痛和慢性重度疼痛。正確使用這些藥物對發揮止痛作用至關重要,今天孫藥師為大家一一介紹:
- 嗎啡控(緩)釋片:嗎啡控(緩)釋片,可使藥物恆定釋放,在達穩態時血藥濃度波動較小,作用時間可持續12小時,用於緩解癌症疼痛和其他各種劇烈疼痛。應有規律地按時服用。成人每間隔12小時服用一次,用藥劑量應根據疼痛程度、年齡以及服用鎮痛藥史來決定,個體間可能存在較大差異。最初應用時,宜從每12小時服用10mg或20mg開始,視鎮痛效果逐漸調整劑量,以達到在12小時內緩解疼痛的目的。對正在或已經服用過阿片類藥物的患者,可從每12小時服用30mg開始,必要時可增加到每12小時60mg;若仍需增加劑量,則可酌情增加25%~50%,逐步調整至合適為止。對身體虛弱或體重低於標準體重者,只在必需時臨時短期使用,每12小時服用20mg;70kg以上者,每12小時服用 30mg。
- 芬太尼透皮貼:芬太尼脂溶性高,分子量低,止痛作用強,無區域性刺激。芬太尼經皮給藥系統貼於面板後12~24小時,血藥濃度漸升至穩態並維持72小時,己廣泛用於癌痛(提供基礎止痛)和慢性疼痛治療。芬太尼貼片應用後嚴禁駕駛及操作機器。雖發生率低於1%,但是通氣不足仍是最危險的併發症。慢性肺疾患患者用量應減少,腦腫瘤、頭部外傷及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發熱增加芬太尼釋放及面板通透性,故發熱患者劑量減少1/3。首次應用貼片患者,鎮靜劑用量應減少1/3~1/2,不推薦用於急性或術後疼痛患者,每小時釋放50μg,特別是75μg、100μg的芬太尼貼片僅用於己耐受阿片類藥治療的患者。每3天用1貼,貼在去除體毛潔淨面板處,並按反應調整劑量。芬太尼貼片的藥液有一定的刺激性,避免塗抹於面板和黏膜表面或進人氣管內。
- 羥考酮控釋片:羥考酮控釋片每12小時服用1次,用藥劑量取決於患者的疼痛嚴重程度和既往鎮癰藥用藥史。首次服用阿片類或弱阿片類藥物,初始用藥劑量一般為5mg,每12小時服用1次。已接受口服嗎啡治療的患者,改用羥考酮控釋片每日用藥劑量換算比例為:口服羥考酮控釋片10mg相當於口服嗎啡20mg。調整劑量時,不改變用藥次數,只調整每次劑量,調整幅度是在上一次用藥劑量的基礎上增長25%-50%。大多數患者的最高用藥劑量為每12小時服用200mg,少數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劑量。必須整片吞服,不得掰開、咀嚼或研磨,如果掰開 、嚼碎或研磨藥片,會導致羥考酮的快速釋放與潛在致死量的吸收。腎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60ml/min),根據臨床情況適當調整。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羥考酮控釋片時,起始劑量應為常規劑量的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