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聊聊《門鎖》吧。
如果我是週六一早看完電影后,立刻就開始寫這篇文章,我想我可以寫出一萬字來大罵這部電影的諸多問題,只因為,槽點實在是過於密集,且觀感也實在是過於憤怒。
沉澱了一天,看到評分一直在降,大家一直在罵,這個世界終究還是正常的。於是,心裡反而平靜了很多。
再去回想這部《門鎖》,我感興趣的是:
一個從題材到陣容看起來都大有可為的電影專案,是怎麼變成現在這副既爛且壞的糟心模樣的?
這兩天大家想必也看了不少對電影的差評了,我們廢話少說,由淺入深,一步步來聊聊吧。
(以下有關鍵劇透)
1.
翻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產電影翻拍他國作品,都不再大大方方地告訴觀眾了。是因為韓國電影被封殺,所以不能提名字嗎?更多的,還是心虛吧。
《門鎖》翻拍自三年前的韓國同名電影,而韓版也不是原創,翻拍的是2011年西班牙電影《當你熟睡》。
站在翻拍角度,中國版算是和韓版一個體系,其最大的改動,也是最大的敗筆,就是修改了真兇的身份。
過去兩版,真兇的身份都是代表底層的保安,代表著當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常常是不易察覺的。到了中國版,保安小吳亦正亦邪,全程做模糊化處理,最後人物命運更是不清不楚,妥妥的工具人一個。
而真兇身份設計成中產階級的寵物醫生,不僅大大弱化了對女性困境的表達,且單看電影給出的人物動機,也是非常站不住腳的。
為什麼要做這樣蹩腳而拙劣的修改,是我很好奇的。
創作者內心猜想一:
已有兩版在先,這版的兇手如果還是保安,是不是太沒新意了?
創作者內心猜想二:
保安是真兇,可能會有抹黑底層、引發爭議的風險,相比較,黑中產就要安全得多。
創作者內心猜想三:
韓版最後,女主和真兇倆人打來打去太沒意思,格局太小,不符合中國電影現在“大哥大”的發展趨勢,為了動作戲升級,真兇必須得換身份。
當然,這些都只是我的猜想,不要當真。只不過,自以為是的蹩腳翻拍,很能說明當下一部分電影人的問題:
創作能力不足,試圖取巧,卻又偏偏心比天高。
結果就是,畫蛇添足,適得其反。
2.
審查
這兩年有一個潛在的變化,就是拿審查當爛片藉口的,越來越不被人們認可了。
爛就是爛,別怪給環境,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但具體到《門鎖》這樣的犯罪懸疑型別,我還是想說一句:
諸多客觀限制所帶來的影響,還是很傷害電影創作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人看完電影吐槽,白百何怎麼心就那麼大,正常人看到有人試圖開自己家門,肯定是報警啊。
韓版這個邏輯就是對的。那,為什麼中國版不這麼拍呢?
看看韓版就知道了,警察接到報案上門,發現什麼都沒發生,拍拍屁股就走了,甚至還埋怨女主沒事兒亂報警。
你說,中國版,能這麼拍警察嗎?
包括更多人吐槽的,最後真兇必須被男警察開槍打死這個設計。
為什麼不能是閨蜜小曼來呢?為什麼不是女警察呢?又或者,為什麼就不能是女主本人作為正當防衛,來完成這致命一擊呢?
韓版結尾,警察被真兇殺死,女主在肉搏中驚險地活了下來。而中國版,敢這麼拍嗎?
這些疑問,我想主創在劇本初期就一定討論過,也應該很快就達成了一致:
同志們,拍個電影不容易,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啊。
於是,這也反映出現在中國電影的另一個問題:
越來越熟練的自我閹割。
3.
算計
如果要給《門鎖》硬找一個優點,也還是有的。
我看的週六早場,人不少,且女生居多。從一開場,影廳裡就陸續開始傳出“太害怕了”“不敢看了”的自言自語。
後來,隨著故事越來越鬼扯,邏輯越來越崩壞,大家刷手機的刷手機,拍銀幕的拍銀幕,有的笑話女主智商不線上,有的在討論保安到底是不是變態,驚悚的地方叫一下,渣男噁心的地方吐槽幾句。
總之,觀眾當然能分辨出這是一部爛片,但很多人也的確享受其中。熱熱鬧鬧,又叫又笑又吐槽,刷刷手機聊聊天,100分鐘,一下子也就過去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
為什麼電影要設定一個空殼女主,和那麼多毫無來由、簡單粗暴的渣男形象?
為什麼電影后20分鐘忽然就港片附體,又是秘密基地又是瘋狗槍戰,各種牛鬼蛇神,完全不管不顧?
為什麼電影從宣發到創作,都在賣力地消費“關愛獨居女性”這樣符合時代潮流的社會話題?
原因很簡單:
創作者的思路從一開始就很清晰,拍一部能賣錢的爛片。
能力不行,環境不佳,那麼,索性就保證自己能賺到錢吧。
再深入一步,這個思路也可以解讀為:
像拍短影片那樣,拍一部電影。
再回到翻拍那部分裡的猜想,為什麼一定要修改真兇的身份?我想原因真的可能就是,如果只是個保安,這個電影就太不熱鬧,也太不短影片了。
極盡的算計,清晰的自知之明和創作出發點,加上翻拍的討巧和環境的限制。
最終,一部賺錢的爛片誕生了。
結語
如果說,創作能力不行,可以繼續磨鍊;創作環境不佳,個體亦無力改變。
那麼,創作心態的扭曲,或許才是最讓人擔心的。
更讓人擔心的是,市場似乎在鼓勵這種扭曲的變本加厲。
上週五的兩部新片,《鐵道英雄》票房上被《門鎖》各種吊打。平心而論,前者質量的確平平,導演太過追求風格和調性,而忽視了當下觀眾最在乎的娛樂性,和“與我有關”的話題性。而這兩點,恰恰就是《門鎖》的優勢。
但站在創作層面,《鐵道英雄》至少還在認認真真地拍電影,而《門鎖》呢,正好相反,它在消費電影,甚至是糟踐電影。
我從來不是什麼電影的原教旨主義者,對於那些不求高階、只求迎合的創作,也沒什麼意見。只是感慨,認真拍電影的,拉胯了;算計拍電影的,又膈應了。
現在想看一部好電影,怎麼就那麼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