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報道,由於半導體晶片短缺,大眾集團旗下負責生產電動汽車的兩家德國工廠需要暫停一週生產,這將影響到集團旗下多個品牌的電動汽車供應。
與此同時,德國媒體Automobilwoche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由於電動汽車推出緩慢,大眾ID.系列電動車型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表現不及預期,大眾集團將更換中國區業務負責人,集團現任中國區CEO馮思翰將於明年2月1日正式離職。對此報道,大眾集團方面拒絕置評,而知情人士稱,大眾集團預計很快會宣佈繼任者。
缺芯停產潮蔓延至電動汽車
目前,中國是大眾集團的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佔其全球銷量的40%。不過,在電動汽車領域,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大眾集團的增長沒有那麼快,ID.系列電動車型的銷售低於預期。
大眾集團在10月中旬釋出的一份宣告中稱,該公司今年的目標是在中國銷售8萬~10萬輛ID.系列電動汽車,但截至9月,ID.系列電動車型的在華累計銷量為4.72萬輛,相比之下,在歐洲的銷量為20.88萬輛。可以看出,其在兩大市場的表現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大眾集團將低迷的業務歸咎於全球晶片短缺,稱生產受到阻礙。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在10月的一次員工會議上表示,大眾品牌今年已削減了27%的計劃產量,“在中國,我們的合資企業損失了近30%的計劃產量,而斯柯達品牌損失了32%”。
不少汽車行業高管指出,晶片短缺情況在今年第三季度達到頂峰,之後逐漸緩解,但缺芯情況至少還會持續到2022年。據外媒報道,大眾集團發言人證實,受缺芯影響,該集團位於德國的茨維考工廠和德累斯頓工廠已經停止生產電動汽車,停工時間為一週。本次停工將導致電動汽車產量損失5000輛,受影響品牌包括大眾、奧迪,以及西雅特子品牌Cupra,涉及大眾ID.3、大眾ID.4、奧迪Q4 e-tron、Cupra Born等車型。
事實上,包括大眾集團在內,不少車企一直優先將晶片供給電動汽車使用,多個停工、減產計劃中波及電動汽車的比較少見,大眾的茨維考工廠和德累斯頓工廠的電動汽車生產此前也一直沒有中斷,但從現在停產一週來看,晶片短缺的情況似乎有所加劇。
由於晶片短缺,大眾集團第三季度的產銷、營收、營業利潤率等多項財務指標都出現下跌。集團方面表示,受缺芯影響,大眾品牌以及斯柯達、奧迪、西雅特等品牌的部分生產線一度停產。不久前外媒還引用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作為大眾核心工廠的沃爾夫斯堡工廠2021年產量可能降至195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華業績未達預期
對於外媒曝出的大眾集團要更換中國區負責人一事,集團方面不予置評,但也沒闢謠,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至於原因,恐怕不止是因為大眾集團在華電動汽車銷售未達預期。
馮思翰於2019年初正式接替退休的海茲曼,出任大眾集團中國CEO一職,負責該集團在中國的業務運營。這一年,中國市場為大眾集團貢獻了近40%的銷量,同比微增0.6%至423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上升至20%。不過,接下來,大眾集團在華銷量就開始了跌跌不休的模式。
2020年,大眾集團在華銷量同比下跌9%至385萬輛。雖然是受疫情影響,但同一時間,中國市場整體汽車銷量為2531萬輛,同比下滑1.9%。也就是說,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大眾集團在華銷量降幅較大,這也使得其在華市場份額降至19.3%。
時間進入2021年,前三季度大眾集團在華累計銷量為255萬輛,同比下滑4%。合資公司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表現也不容樂觀。乘聯會資料顯示,一汽-大眾10月銷量為12.5萬輛,同比下滑40.8%;前10個月累計銷量為149萬輛,同比下滑9.6%。上汽大眾10月銷量為12萬輛,同比下滑19.3%;前10個月累計銷量為120.4萬輛,同比下滑4%。這樣看來,不論是一汽-大眾或是上汽大眾,今年的銷量可能還會繼續下滑。可以說,馮思瀚在任的3年時間,正是大眾集團在華業績壓力最大的時段。
再看大眾集團的在華新能源之路。目前,在中國,大眾ID.系列推出了5款車型,包括一汽-大眾推出的ID.4 CROZZ和ID.6 CROZZ,上汽大眾推出的ID.4X、ID.6X和ID.3。迪斯曾於今年7月批評中國區業績,並表示,大眾必須改變在中國銷售電動汽車的方法,以應對銷售不佳的問題。
從後續數字來看,客觀地說,大眾ID.系列車型的銷售情況在逐步好轉,近幾個月呈現連續上漲趨勢,其中9月銷量突破萬輛,10月增至12736輛。不過,大眾ID.系列的市場競爭力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尚未出現爆款車型。相比之下,特斯拉、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都有銷量過萬的爆款車型,蔚來、小鵬、理想、哪吒等造車新勢力也在你爭我趕,市場競爭呈現白熱化。
與其他車企相比,大眾集團在電動化領域的轉型相當激進,今年3月舉行“Dower Day”、7月釋出“2030戰略”,彰顯了其電動化轉型的決心,而作為其最大單一市場的中國需要迫切做出成績來,從而支撐起整個集團的轉型。在這種情況下,尋找一位新的中國區負責人似乎也是很有可能的。
文:張冬梅 編輯:黃霞 版式:李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