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著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勞的農民,沒有之一!
長期以來,國內人均耕地不足,產出有限,為了更好的生活,中國農民練就了一身精耕細作的好本領,只要有地,他們總能種出上好的糧食、蔬菜和瓜果。俄羅斯,有著世界上最廣袤的未開發土地:東西伯利亞,即俄羅斯遠東地區,由於地廣人稀以及俄羅斯人不善種植,大面積的土地處於荒蕪待開發狀態。
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土地,如果遇見中國農民,必定能夠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中國的農業,仍然一定程度上處於分散、小規模生產階段,儘管國內的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農作物市場價格相對於進口價格,已經不算低,如果我們的農民單純從事農業勞動,依然無法養家餬口,過上體面的生活,因此,迫切需要進行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把現階段分散、小規模,高成本的農業生產局面轉變為集中、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更好的參與國際競爭。2018年,中國仍有高達5億6千萬的農業人口,這些農業人口如果得不到有效轉移,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就很難得以實行。
我們已經出臺了一些配套改革政策,比如允許在保持土地承包權不變的情況下,轉讓土地經營權,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出現大型農場,甚至一個村鎮的土地就由一個農戶來種植的局面,然而,進展還是不夠快。此時,與俄羅斯在土地上的潛在開發合作就顯得非常有必要,最重要的是,雙方都顯的你情我願,一定程度上能各取所需。
一直以來,俄羅斯經濟發展極為不平衡,側重於能源和軍工,經濟發展極為容易受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迫切希望提高輕工業、農業等其它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而我國需要把大量的農業人口轉型成為大型農場的職業產業工人。
由中國的大型國有農業企業集團牽頭,作為農業開發商,大面積租賃俄羅斯西伯利亞的荒蕪土地,實行大規模機械化農業種植,勞動力由國內農民轉型為職業產業工人,農業產出全部出口中國。俄羅斯獲得了稅收以及土地開發,中國獲得了穩定的農產品供給,減少了大量農業人口,實在是一個雙贏局面。
俄羅斯東西伯利亞面積高達42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800多萬,有多達6億公頃的土地可供開發,假設全部用於種植大豆,潛在產能可達驚人的15億噸,哪怕中國只租賃其中一小部分土地,中國的各種農產品供給都可以得到充足的保障。
2018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增幅高達27%,其中,大豆進口立下了頭功,中國在俄羅斯種植的“國產大豆”進口數量從40萬噸增加到了80多萬噸,翻了一番還多,看來,兩國早就看到了在農業方面相互合作的光明前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