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食用油的主要區別在於所含脂肪酸的種類和構成比例不同,這也造成食用油的營養特點、油脂穩定性和風味各不相同。根據個人身體需要選擇合適的食用油,才會有益健康。
大豆油:“血管清道夫”
大豆油含有豐富的亞油酸,有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D,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另外,人體對大豆油的消化吸收率高達98%,因此大豆油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優良食用油。大豆油中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卵磷脂是生命基礎物質,對維持生物膜的生理活性和機體的正常代謝起著關鍵作用,被譽為“血管清道夫”,有利於美容、健腦益智以及防止脂肪肝和肝硬化。
棕櫚油:不能大量食用
棕櫚油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達50%左右,多食有引發肥胖和心血管病的風險。麵包、泡麵、糕點、冰激凌、巧克力、薯片和各種餅乾等加工食品的原料表中經常標註有“植物性油脂”,然而卻未註明是否是棕櫚油。大量食用棕櫚油除了容易導致肥胖,還可能縮短人的壽命。常年食用棕櫚油的馬來西亞人和印度尼西亞人的平均壽命只有74歲和70.7歲,分別位居世界第70位和第114位;而在2010年以前很少食用棕櫚油的新加坡人,人均壽命80.3歲,高居世界第14位。
椰子油:健康價值被高估
椰子油是從成熟椰子肉中提取的食用油,其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豬油和牛油等都要高出一倍左右,多食對心腦血管健康很不利。椰子油曾一度被吹捧為“超級食物”,事實上並非如此。有人聲稱,食用椰子油可以減肥,理由是椰子油有大量中鏈脂肪酸,能夠增加飽腹感,從而讓人減少食物攝入量。其實,椰子油中還有約一半成分是短鏈脂肪酸,因此它對減肥並沒有太大作用。
橄欖油:食用油中的明星
橄欖油長期被大眾青睞。古希臘詩人荷馬最先把橄欖油譽為“液體黃金”。橄欖油所含的脂肪酸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約73%),而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減少血管內的炎症因子,有一定的抗炎症作用。橄欖油真正的“獨特營養成分”可能是來自橄欖油中的多酚化合物,比如羥基酪醇。羥基酪醇是有效的抗氧化物質,並且可以減少血小板凝集,避免血栓形成。
玉米油:有利健康還便宜
玉米油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亞油酸以及鐵、鋅、硒等微量元素,營養較為均衡。還含有大量阿魏酸,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和細胞保護能力,對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因此,適量攝入玉米油對肥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阿爾茲海默病和癌症等均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效果。
葵花籽油:“高階營養油”
受自然條件和飲食習慣的影響,全球70%的葵花籽油都產自歐洲,其中主要產區為烏克蘭和俄羅斯。烏克蘭擁有地球上最大的黑土帶,那裡日照時間很長,且土壤中富含有機營養物,非常有利於優質葵花的生長。烏克蘭生產的葵花籽油質優價廉,我國消耗的葵花籽油中75%都進口自烏克蘭。
浸出花生油不宜大量食用
花生油是我國居民常用的一種食用油,所含脂肪酸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及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比較合理,接近1:1:1,因此易於人體消化吸收。採用物理方法壓榨花生油,雖然不會破壞其中的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但產油率低,因而價格較高。採用化學方法浸出的花生油中有微量化學物質殘留,有致癌風險,而且會破壞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鐵和鋅等營養成分,雖然產油率高,價格較低,但不宜大量食用。
芝麻油:油香宜做調味品
香油(芝麻油)是一種非常好的調味品,一般用於涼拌菜、各種湯類及熱菜出鍋後,只需滴上一兩滴,飯菜就會變得香味撲鼻。但香油不適合用來炒菜。一是香油的香味太過濃郁,會蓋住食材原有的香味,而且高溫加熱過的香油還有一些怪味。二是香油易揮發,經過高溫加熱會揮發很多。三是香油發煙點較低,高溫烹飪會破壞其營養成分,還會產生自由基,損害人體健康。
文/王春華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提醫學》,瞭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