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補鈣知多少
金華市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王穎芳
骨骼健康是中老年人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在我們身邊,常可以看到一些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出現逐年身高降低、駝背、全身疼痛等表現,甚至部分人群,在日常拿重物、彎腰和平地跌倒後出現骨折,造成嚴重的後果。以上表現都歸咎於骨流失導致的骨質疏鬆。骨質疏鬆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患病人群易跌倒易骨折,致殘及致死率高。以髖關節骨折為例,因為骨折後長期臥床,第一年內由於肺部感染、血管阻塞等各種併發症導致的死亡率高達20-25%,故而可以說,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直接影響老年人的壽命。
隨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接收資訊渠道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補鈣,來預防骨質疏鬆。國人講求“以形補形”,不少人會長期燉骨頭湯來補鈣,但這其實是錯誤的做法。骨頭湯中溶解了大量骨內脂肪,經常食用反而可能導致其他健康問題。實驗證明,同樣一碗牛奶中的的鈣含量,遠遠高於一碗骨頭湯,240毫升牛奶的鈣含量為300毫克。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牛奶、乳酪等乳製品外,豆腐(113克的鈣含量為435毫克)等豆製品、深綠色蔬菜(113克的鈣含量為50-135毫克)、橙子(240毫升橙汁的鈣含量為300毫克)、堅果(24個杏仁的鈣含量為70毫克)、魚類等也含有豐富的鈣。
由於飲食補鈣有限,尤其是老年人,當膳食鈣攝入無法滿足人體需求時,需要服用專門的鈣劑來補充。如何正確的服用鈣劑,包括服用鈣劑的劑量、種類、服用時間,是否和其他藥物同時服用,長期服用是否會出現結石等副作用,都是常常困擾大家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下每日鈣的攝入量要求。不同人群的鈣需要量不同,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制訂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要求,18歲至50歲成人推薦攝入鈣量(指元素鈣或純鈣量)為800毫克/天,50歲以上人群推薦鈣攝入量為1000毫克/天。對於孕中晚期女性、絕經後女性、18歲以下青少年的日均鈣攝入量為1000-1200毫克不等。當存在影響骨代謝的疾病時,鈣的攝入量會酌情增加,例如患有慢性腎功能不全、骨質疏鬆症等疾病的患者,具體量由專科醫生來指導。另外,需要強調的是,補鈣也非多多益善,長期超量補鈣,尿鈣的排出量可能增加,從而增加腎結石的風險。所以,建議每日飲食和口服鈣劑的總量不超過2000毫克。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如何選擇鈣劑的型別及科學的服用方法。目前比較常見的鈣劑有碳酸鈣、葡萄糖酸鈣、枸櫞酸鈣、氨基酸螯合鈣等,其中碳酸鈣和枸櫞酸鈣比較常用,兩者的吸收率相似。碳酸鈣在胃酸高時吸收好,建議吃飯時或飯後服用。對於胃酸分泌不足或在服用抑制胃酸分泌藥物(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雷尼替丁等)的人群,可選擇枸櫞酸鈣,該藥吸收不受進食影響,空腹或飯後均能服用。另外,由於鈣劑會影響鐵和甲狀腺激素的吸收,在補鐵或服用甲狀腺激素(如優甲樂)的患者,不要同時服用鈣劑,可以相隔2-4小時再服用。
最後,我們來看看如何才能提高鈣的吸收和利用。鈣的吸收利用過程中,維生素D發揮重要作用。維生素D可以增加腸道及腎臟對鈣的吸收和利用,故而補鈣同時可以聯合補充維生素D。對於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可以直接補充活性維生素D(如骨化三醇)。此外,適當補充蛋白、脂肪及低鹽飲食也是必要的,蛋白及脂肪可以促進鈣在腸道吸收,高鹽會增加尿中鈣的排洩,導致鈣的丟失。
總之,我們需要從飲食或鈣劑中攝入充足的鈣質。讓我們避免補鈣誤區、科學補鈣,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防治骨質疏鬆,一起擁有健康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