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2683期。1928年平江起義,是我黨早期領導的八大起義之一,雖然影響力跟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相比有一些差距,但是分析其含金量,卻是極高的。平江起義隊伍當中,建國後被評為元帥的只有彭總一人,開國上將裡面則包含了蘇振華、傅秋濤,彭紹輝和李聚奎等平江起義將領。但其實平江起義的主要領導者有四個人,除了彭老總之外,另外三人的貢獻和資歷也都是大將以上級別的,他們都遺憾地錯過了大授銜,為何如此呢?
先來看看第一位。平江起義立足於發動湖南的國民黨軍獨立第五師部隊,彭總此時在其中擔任一團團長,而黨組織方面派出的領導起義的同志,就是滕代遠。他在平江起義後和彭總一起把部隊編為了紅五軍,雖然不是軍事主官,但根據黨指揮槍的原則,他和彭總的地位是相當的。滕代遠和彭總把部隊主力拉到了井岡山上,與朱毛紅軍會師,後來這支部隊發展成了著名的紅三軍團,滕代遠任軍團政委。
由於政治和組織水平甚高,滕代遠獲得主席賞識,成為了整個紅一方面軍的副政治委員,輔佐主席本人。所以滕代遠這樣的同志,如果1955年參加評銜的話,至少能評為大將。而根據林帥的看法,滕代遠評元帥也是完全夠格的。不過滕代遠在解放戰爭後期開始從事鐵道建設和管理工作,並出任新中國的第一任鐵道部長,逐漸淡出了軍界。1955年根據原有方案,組織考慮給他授予大將軍銜,但綜合權衡之後還是沒有為已經不在軍隊工作的滕代遠授銜。儘管如此,他在軍隊當中的聲望仍然非常高。
第二位是鄧萍將軍。鄧萍在平江起義時只有20歲,但卻身負重任。他深入國民黨軍隊內部,進行兵運工作,就連彭老總的入黨監誓人都是年紀輕輕的鄧萍。輔助彭總、滕代遠發動平江起義後,鄧萍擔任紅五軍參謀長,而在紅三軍團成立之後,他又出任軍團參謀長,兼任第五軍軍長。
遺憾的是,鄧萍同志在1935年遵義外圍作戰時中彈身亡,他是長征過程當中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指揮員,彭總為此心痛不已,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還為這位故去多年的好戰友寫詩賦詞,紀念他的卓越功績。按照鄧萍的能力和當時在軍隊的地位,若能活到1955年參加授銜,不出意外的話會被評為開國大將。
第三位是黃公略將軍。黃公略在平江起義前,擔任獨立第五師三團三營營長。在起義的主要將領中,除了彭老總之外,黃公略直接掌控的起義人數最多,對於平江起義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起義過程中,黃公略雖然在隊伍裡的官職不及彭總、滕代遠和鄧萍,但是起義之後他卻獨立指揮第二縱隊,堅守在湘鄂贛根據地,擴大了部隊的實力,並最終和彭總的部隊重新合編成紅五軍。
由於軍事指揮能力出眾,黃公略成為了該軍的副軍長,而主席見過他之後,對其見識、才能十分欣賞,認為他在艱難的環境當中開拓了根據地,有大將之風,遂任命他為紅六軍軍長(後改為第三軍)。黃公略由此成為了紅一軍團的戰將,是主席早期最喜愛的軍事將領之一,曾專門為他寫詩稱頌。然而黃公略在1931年9月的方石嶺之戰中,不幸中槍犧牲,如果他沒有英年早逝的話,也會是開國大將以上級別的人物。
“史源歷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注於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歷史全貌,帶來精彩歷史細節。歡迎關注@史源歷史專欄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