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整體而言,日軍在二戰時代的裝備,其實在戰前已經有了改變的計劃,不過在二戰的過程中並沒有真正完成,比如說射速可憐的“歪把子”機槍,原本計劃由1936年定型的九六式輕機槍替代,不過實際上並沒有完成換裝,在裝備更為先進的西方軍隊眼中,日軍的武器裝備都很“奇葩”,比如說日軍的手槍,是不錯的戰利品。
二戰前,外國人眼中的日軍手槍:“老爺槍”和“嬰兒槍”
二戰時代,日軍的制式步槍為三八式步槍(日語:三八式步兵銃,綽號:“三八大蓋”),輕機槍為九六式輕機槍(日軍:(九六式軽機関銃)、九九式輕機槍(九九式軽機関銃),以及大正十一式,重機槍為92式重機槍(日語:九二式重機関銃),而當時日軍配備手槍則是“南部手槍”,它另一個讓人耳熟能詳的名字便是“王八盒子”。
在日本輕武器的發展歷史中,南部麒次郎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他也被稱為“日本的勃郎寧”,1897年時,28歲時南部麒次郎被調往東京小倉兵工廠開始參與輕武器研發工作,在1902年時完成了半自動化手槍的設計,替代的是原本日軍採用的發射9毫米二十六年式轉輪手槍,該槍的9x22R手槍彈也是當時日軍中的“獨一份”。
1922年,南部麒次郎軍銜晉升至中將,到1924年南部麒次郎退役,現在1925年時設計成功“南部十四式”手槍:日本名稱為“南部14年式拳銃”,並取代了原本1902年式手槍在日軍中的地位,該槍是二戰前日軍的主要手槍。
1、南部“老爺槍”
南部在1902年設計的南部甲型手槍,西方稱呼為“南部A型1902年式”,是一型帶有肩託的8毫米半自動手槍,其木質槍盒可以當槍托使用,發射8毫米(0.314英寸)手槍彈藥,彈匣容量為8發;由於該手槍彈匣中的彈簧偏軟,且很容易走火,因此“惡名遠揚”,該槍也被稱呼為南部“老爺槍”或“南部爺爺”。
2、南部“爸爸”和“嬰兒槍”
作為“南部老爺槍”的重要改進型號:“南部甲型改進型手槍”(南部A型1902年式改進型),口徑同樣為8毫米,該槍被稱呼為“南部爸爸”,不過,該型手槍是陸軍兵工廠生產的,卻並沒有被舊日本陸軍正式採用,而是一戰前後由舊日本海軍採購的,這與“馬鹿”們的習慣作風確實有些不符。
另外,南部“老爺”還有一個縮小版的改進型號:南部袖珍手槍,其尺寸比原版要小四分之一左右,全長230毫米,槍管長117毫米,口徑也調整為7毫米(0.275英寸),同樣採用8發彈匣供彈,因為尺寸較小,其也被稱呼為南部“嬰兒槍”、“嬰兒南部”或“南部寶寶”。
3、南部的“王八盒子”
1925年(大正十四年),日軍採用南部14式手槍為制式手槍,替代了此前的“南部”們,該槍也是二戰時代最為常見的日軍手槍,其實南部14式也是南部8毫米手槍的改進型,口徑仍為8毫米,包含將官在內的日軍各級軍官都有配發該槍。
而南部14式最為熟知的兩個名字:“王八盒子”和“雞腿兒擼子”則是因為它的外形,一方面,當時,一般個頭較小、可以別在腰間的手槍,我們稱呼為“擼子”,同時,南部14的槍管很纖細,顯得握把很粗,握在手中像是那個雞腿,因此被稱呼為“雞腿兒擼子”;另一方面,當時帶槍盒的手槍也被我們稱呼為“盒子槍”和“盒子炮”,南部14加上彈匣、備份彈藥,其槍套顯得凸起來鼓鼓的,看起來有些帶著像一直龜,於是也被稱呼為“王八盒子”。
在西方人和盟軍士兵口中,南部14式也被稱呼為“東方魯格”,這也是因為外形,南部14式與德國著名的魯格手槍的外形很相似,也是一支不錯的戰利品,同時,看似纖細的南部14式,其實比美軍M1911手槍還要長14毫米左右,不過,對比以威力著稱的M1911,南部14式的威力堪稱“弱雞”。
4、飛行員標配“拳銃”
由於空軍和裝甲部隊的發展,二戰前日軍飛行員和坦克裝甲車成員都需要手槍,因此需要一型便宜又好用的手槍,於是研發了九四式手槍(日語:九四式拳銃),在1934年時開始大量生產,一般認為該槍的產量在7.2萬支左右。
九四式手槍全長180毫米,槍管長95毫米,重720克,口徑為8毫米,採用6發彈匣供彈,發射8x22毫米手槍彈藥,雖然九四式手槍在尺寸上比南部14要短了不少,不過,九四式手槍卻沒能成為一型廉價的手槍,前期為了控制成本而採用了塑膠握把,不過後期的改進,還是讓其成本變得很高。
來自俊赫君的胡說:愛“翻版”的日本國產裝備
在二戰時代,日軍裝備的輕武器雖然大多是日本研發的,不過大多都是以西方同型裝備為藍本而研發的,如南部系列手槍,“東方魯格”的稱號已經說明了問題,同樣的,九二式重機槍和三年式重機槍,其實都可以看做是一戰中法國哈奇開斯機槍的“翻版”,而九六式輕機槍,採用也是法國的哈奇開斯M1922式輕機槍為基礎而進行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