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南昌起義,熟悉我軍軍史的朋友都知道,南昌起義是我軍建軍之始,是我軍誕生的開始,此後我軍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並形成了現在強大的解放軍。探究其源頭,當然在南昌起義部隊中。
然而我軍有一個師,在南昌起義之前就誕生了,堪稱我軍歷史最悠久的部隊。而且後來這支誕生5位元帥,7位大將,200多位開國將軍,足以稱之為我軍最傳奇的一個師。這個師就是原54軍127師。
雖然我軍有許多歷史悠久的部隊,但是和54軍127師相比,仍然不能同日而語。127師的前身是孫中山在廣東領導的“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這個鐵甲車隊誕生於1924年11月,比1927年7月的南昌起義,還早了三年。這個鐵甲車隊最初的任務,就是拱衛“大元帥府”,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北伐時期,赫赫有名的葉挺獨立團。
“鐵甲車隊”名義上歸大元帥府領導,實際上是一支由我黨直接掌握的革命武裝,鐵甲車隊成立以後,黃埔軍校早期不少畢業生都進入該部任職。及至北伐前夕,我黨以鐵甲車隊為基礎,組建了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34團(第二年改稱第4軍獨立團),由我黨黨員葉挺任團長,這就是著名的葉挺獨立團。
葉挺獨立團在北伐過程中,屢立戰功,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北伐結束以後,國民黨統帥部把第4軍和另外兩個軍合編為第二方面軍,並以葉挺獨立團為基礎組建了第4軍25師,原葉挺獨立團番號改為25師73團,由黃埔軍校畢業生周士第擔任團長。除了25師73團,另外還有5個團也有葉挺獨立團的血脈,分散在第4軍24師、第4軍25師和第二方面軍警衛團中。
再後來,葉挺率5個團參加了南昌起義,盧德銘則率警衛團參加了秋收起義。南昌起義失敗後,朱德帶著800多人的餘部,繼續堅持了下來。
毛主席和盧德銘秋髮起收起義後,各部進展很不順利,連起義軍總指揮盧德銘也在率部轉移過程中犧牲了。毛主席率領剩下的隊伍,向井岡山轉移,並建立了土地革命戰爭中的第一個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
聽聞毛主席建立井岡山根據地以後,朱德立即帶著南昌起義軍餘部趕往井岡山,毛主席領導的紅軍部隊會合,兩支部隊會師以後,組建了紅4軍,朱德擔任軍長,毛主席擔任政委。此後由於種種原因,井岡山根據地失守,毛主席、朱德帶著部隊轉戰贛南、閩西地區,並建立了中央蘇區。
在中央蘇區,組織上以紅4軍為基礎組建了紅一軍團,這個軍團是中央紅軍的起家部隊,也是中央紅軍的主力軍團,軍團長先後由朱德和林彪擔任。再後來,這個紅一軍團又發展成為了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長征前夕,組織上把紅一方面軍的數個師合編為第2師,並劃歸紅一軍團建制,中央紅軍長征期間,紅一軍團第2師發揮了重要作用,參與了長征途中的多次重要戰役。
抗戰爆發後,紅一軍團第2師被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第685團。團長先後為黃永勝和楊得志;副團長兼政訓處主任為鄧華;團政委先後由吳文玉和吳法憲擔任,第二年,八路軍685團進入山東微山湖地區,改稱八路軍蘇魯支隊。再往後,蘇魯支隊改編為八路軍第5縱隊,黃克誠任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皖南事變後,第5縱隊劃歸新四軍領導,並改為新四軍第3師第7旅,繼續在江南地區和日寇作戰。
抗戰勝利後,新四軍第3師第7旅開赴東北,解放戰爭爆發後,該部改編為東北民聯第6縱隊第16師,師長為李作鵬。東北野戰軍成立以後,改稱東野6縱16師,該師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第四野戰軍成立後,該師改稱為四野43軍127師,隸屬四野15兵團建制。
四野南下作戰後,43軍127師南下攻克廣州以後,就地駐防,廣州軍區成立後,該部歸廣州軍區領導指揮。對越反擊戰期間,時任43軍127師師長的張萬年,在戰場上表現極佳,後來成為了國防部長,晉升為上將。
八十年代中期的百萬大裁軍,43軍被撤編,所屬的127師劃歸第54集團軍,該軍隸屬於濟南軍區,是全軍的總預備隊。
據相關統計顯示,在新中國的開國將帥中,包括5位元帥、7位大將、22位上將、60位中將、174位少將在內的,200多位開國將帥曾經在127師以及其前身部隊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