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初,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淮海戰役中氣勢如虹,先是將黃維兵團這支國民黨精銳之師打得奄奄一息,接著又在陳官莊地區將杜聿明集團包圍起來。
可以說,殲滅杜聿明集團已經毫無疑義,而且只要我軍奮勇進擊,根本不需要太長時間。
此時無論是中野大軍的劉、鄧首長,還是華野大軍實際上的指揮員粟裕,都已經抱定了儘快殲滅該敵、早點開慶功大會的決心。
對於粟裕這位中國軍事史上的奇才來說,整個戰役盡在掌握之中,只等連續下了多日的雪停下來之後,就準備指揮華野大軍向敵人發動強攻。
可以說,此時的粟裕躊躇滿志,華野將士也都摩拳擦掌,正準備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可到了12月11日,毛主席卻以中央軍委的名義突然發來一封急電,給淮海戰役總前委下達了一個重要指示:殲滅黃維兵團之後,不要急於向杜聿明集團(包括邱清泉、李彌、孫元良等三大兵力)餘部發起總攻,在兩週之內“不作最後殲滅的新部署”。
實際上,這是要求身為淮海戰役實際指揮者的粟裕先等一等,再給他們兩個星期的時間。
接到這封電報之後,無論是粟裕本人,還是劉、鄧、陳、譚諸將帥,一時都有些摸不著頭腦:華野、中野做好了一頓大餐,馬上就要把飯菜端上桌,準備熱熱鬧鬧、開開心心享受大餐了,為什麼這時候毛主席卻命令暫停“上菜”呢?
毛主席當然明白眾人的心思,也不可能不明白吃大餐要趁熱乎、菜涼了就不好吃的道理,他之所以要粟裕等人等一等,暫停殲滅杜聿明集團,其實是著眼於全域性的一著妙棋!
因為毛主席緊盯著的不僅僅是淮海戰場,還密切關注著全國戰場的大勢,尤其是華北戰場上,東北野戰軍與傅作義集團的動態。
如果華野大軍迅速將杜聿明集團殲滅,那麼傅作義集團由陸路向南逃竄的希望就將宣告破滅,他極有可能將手頭的兵力集中到天津一帶,先固守天津,再乘機從海上出逃。
一旦讓傅作義集團集中到天津,那麼他們倚仗天津極為堅固、完備的城防工事,也將給東北野戰軍制造很大的麻煩。
而且傅作義集團有可能在天津獲得蔣介石從海上輸送過來的補給物資,而非完全依賴空運。
雖然東野奪取最終的勝利不成問題,但敵人的固守必然會消耗不少時間,大大延誤我軍解放華北乃至全國的進度。
另一方面,在蔣介石的盤算中,為了不至於讓杜聿明集團被殲滅,他還指望著傅作義前去解救。因為他在此前與白崇禧的多次爭吵之後,已經明白了一件事:指望白崇禧去救杜聿明已經沒戲了,唯一可行的是讓傅作義出手。
總之,無論是從傅作義的自身利益出發,還是從當時國民黨的整體利益來看,如果杜聿明集團迅速被殲滅,那麼了無牽掛的傅作義將會孤注一擲從天津向海上出逃,這就破壞了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對全國戰場的總體部署。
既然杜聿明集團已經被華野大軍重重包圍,那麼就無須急著殲滅他們,反而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大做文章。
毛主席料定,蔣介石在東北戰場已經輸了個底朝天,淮海戰場又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於將傅作義手下的數十萬大軍撤到長江以南,從而憑藉長江天險,形成所謂的“南北對峙、分庭抗禮”的局面。
要粉碎蔣介石的幻想,關鍵就在於把傅作義集團留在華北,因此他命令我軍對新保安、張家口的敵人圍而不打,對天津、塘沽、北平之敵則只採取戰略包圍的手段,隔斷他們之間的聯絡,尤其是讓傅作義最重要的家底——國民黨第三十五軍走不了、動不得。
與此同時,毛主席又命令林彪率東北野戰軍悄然入關,堪稱是殺招中的殺招。
可以說,這一系列舉措為的就是死死地困住傅作義集團,徹底粉碎蔣介石“南北分治”的幻想。
如果杜聿明集團在不合適的時間被粟裕的華野大軍殲滅了,無疑會打亂毛主席的全盤計劃。
這也就是粟裕正準備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之時,毛主席突然下達暫停進攻的命令。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把解放戰爭中敵我雙方的交鋒看作一盤棋,那以毛主席就是一位棋道高手,每一步都暗藏殺機,每一步都環環相扣!
結果,這盤棋是完全按照毛主席的設想步步推進的。
就在華野大軍對杜聿明集團圍而不打、暫停總攻的這段時間裡,為東北野戰軍部署作戰贏得了足夠的時間。
隨後,東北野戰軍抓住傅作義狐疑不決之機,順利完成了對北平和天津之敵的分割包圍,使這兩大集團無法形成支援呼應,完全落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直到東北野戰軍開始向天津發動進攻時,華野大軍也結束了對杜聿明集團為期兩週的“圍而不打”,在粟裕指揮下發起了總攻,最終將這股敵人一舉殲滅。
可以說,毛主席突然來電讓粟裕暫停對杜聿明發起總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