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爆發後,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合作抗日協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以八路軍的名義在國民黨統治區一些主要城市設立了公開辦事機構,統稱“八路軍辦事處”。
最初在1937年,我黨首先將原西安紅軍聯絡處改為八路軍駐陝辦事處,指派林伯渠、董必武、伍雲甫先後負責。之後又陸續在15個地區設立了17個八路軍辦事處或通訊處、交通站,直到抗戰勝利後撤銷。
這些辦事處,一度曾改稱第十八集團軍辦事處,有的如駐香港、駐衡陽、駐重慶辦事處還與新四軍的辦事處合署,都習慣稱“八路軍辦事處”。
雖然各地的辦事處設立時間和存在時間不盡相同,但主要任務是一樣的,即:負責向國民黨統治區人民介紹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鬥爭情況,宣傳中共的抗日主張,開展統一戰線工作,調集物資支援各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掩護與聯絡中共地方組織,輸送、營救被捕的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等。
黨中央對設立這些機構十分重視,先後派往各辦事處的中共代表和處長(主任),都是我黨資深、有影響的領導同志或幹部隊伍中的精英骨幹。
八年抗戰期間,八路軍這些辦事處不負黨的期望,都出色發揮了各自的作用,在中國革命歷史中留下了閃光的一頁 。
曾經在各辦事處當過代表和領導的二十多位同志中,除了遇難和犧牲的,建國後有數位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有的成為開國將帥和國家部委領導幹部。
在盤點介紹這些歷史人物之前,先把所有的辦事處羅列如下:
八路軍駐陝辦事處,林伯渠、董必武、伍雲甫、張元培先後負責;
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由博古、葉劍英、李克農負責;
駐滬辦事處由李克農、潘漢年、劉少文先後負責;
駐晉辦事處由彭雪楓負責;
駐蘭州辦事處由謝覺哉、彭加倫、伍修權先後負責;
駐新疆迪化(烏魯木齊)辦事處,由陳雲、滕代遠、鄧發、陳潭秋先後負責;
駐武漢辦事處,由董必武、葉劍英、李濤、錢之光先後負責;
駐重慶辦事處由董必武、葉劍英、錢之光負責;
駐湘辦事處由王凌波、徐特立負責;
駐湖南衡陽辦事處由李克農、李濤、張元培先後負責;
駐廣州辦事處由雲廣英負責;
駐香港辦事處,由廖承志負責;
駐桂林辦事處由李克農、李濤負責;
駐洛陽辦事處由劉向三、劉子久等人先後負責;
駐河南新鄉辦事處由朱瑞負責;
駐河南林縣辦事處由王百評、申伯純先後負責;
駐貴陽辦事處由袁超俊負責。
從上述各辦事處負責人的名單中可見,曾被我黨稱為“延安五老”的五人中,有四位曾在八路軍駐外辦事處當過黨代表或八路軍代表。
有時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陝甘寧邊區政府代理主席的董必武;時任中央政府財政部長,繼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的林伯渠;時任陝甘寧邊區政府高等法院院長、中央黨校副校長的謝覺哉;時任八路軍總司令部高階參議的徐特立。
建國後,董必武曾任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政務院政法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國家副主席、代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林伯渠曾任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在天安門城樓上主持了新中國開國大典。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政治局委員。徐特立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中央委員等職;謝覺哉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38年春,葉劍英(左一),董必武(中),吳玉章等在武漢)
陳雲、葉劍英的名字和經歷廣為人知,不必贅述。
1935年遵義會議結束後,陳雲輾轉由上海赴蘇聯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報告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情況,並參加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工作。抗戰爆發前夕的1937年4月,他回到新疆迪化,出任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期間曾親赴新疆甘肅交界的星星峽地區,援助接應紅軍西路軍餘部400多人安全進入迪化。10月八路軍辦事處設立,他負責了一個月時間,之後將工作移交鄧發,11月返回延安出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建國後,陳雲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兼商業部長、國家建委主任,黨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紀委第一書記,中顧委主任;
葉劍英曾先後在八路軍駐南京、駐武漢、駐重慶三個辦事處工作過。抗戰開始後,他被任命為八路軍參謀長,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兼十八集團軍參謀長。從1949年初起,曾任北平軍管會主任兼市長,廣東省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華南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代司令員,中央中南局代書記等職。1955年被授予新中國元帥軍銜,歷任黨中央副主席、軍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曾分別擔任八路軍辦事處代表或負責人、後在戰爭年代遇難的有博古、鄧發、陳譚秋和犧牲在戰場上的彭雪楓、朱瑞兩位將軍,以及在延安病逝的王凌波。
彭雪楓將軍在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工作過一年左右。1936年10月,國民黨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同意中共派全權代表駐太原與其秘密聯絡。1937年3月,時任八路軍總部參謀處長的彭雪楓,用化名彭雨峰,以中共中央代表身分到太原,於新滿城西街30號設聯絡站,對外稱“彭公館”,後改稱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彭雪楓兼任辦事處主任。這個辦事處在太原被日軍侵佔後的1938年2月撤銷。1944年9月,擔任新四軍4師師長的彭雪楓犧牲在抗日前線,年僅37歲。
(彭雪楓將軍)
1937年9月,八路軍駐國民黨第一戰區聯絡處在河南新鄉成立。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的朱瑞奉命出任主任。他以此作掩護,很快恢復了豫北黨組織,成立了豫北抗日民眾動員實施委員會,舉辦豫北師管區抗日干部培訓班,培訓了一批抗日骨幹。這個聯絡處存在時間也不長,隨著形勢變化,於1938年春撤消。朱瑞將軍在1948年10月遼瀋戰役攻克義縣戰鬥中犧牲,時年43歲。
曾任八路軍駐湘通訊處主任兼新四軍駐湘辦事處主任的王凌波,1940 年12 月返回延安,擔任延安行政學院副院長,1942 年9 月不幸病逝。
當過南京、上海、衡陽、桂林四個辦事處負責人的李克農,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曾任外交部副部長、軍委情報部部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在駐武漢、衡陽、桂林辦事處當過領導的李濤,也是開國上將,曾任軍委作戰部部長、技術部部長,總參謀部第三部部長兼政委。
曾在各八路軍辦事處當過負責人的廖承志、伍修權、滕代遠、錢之光、潘漢年,建國後都成為黨和國家的高階幹部:
廖承志曾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外聯部副部長,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主席,國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伍修權曾任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全國政協、全國人大常委,中顧常委。
滕代遠曾任新中國鐵道部部長,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錢之光曾任新中國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兼中共黨組書記,國家輕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被譽為為新中國現代紡織工業奠基人。
潘漢年在建國後曾任中共上海市委社會部部長、統戰部部長,上海市常務副市長。
這裡麵人們不太熟悉的名字有劉少文、伍雲甫、彭加倫、雲廣英、張元培、劉向三、劉子久、王百評、申伯純、袁超俊等。不妨每人簡介一兩句:
主持過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工作的劉少文,是開國中將,離休前任解放軍總參謀部顧問;八路軍駐陝辦事處首任處長伍雲甫,建國後曾任中國人民救濟總署秘書長兼黨組書記、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兼黨組書記、衛生部副部長。
曾任駐蘭州辦事處處長的彭加倫,建國後歷任江西省委宣傳部部長,國家教育部工農教育局局長等職;曾任駐廣州辦事處主任的雲廣波,建國後擔任過廣東省人民政府秘書長,廣東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曾任八路軍駐陝辦事處長的張元培,是開國少將。歷任華東軍區海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海軍舟山基地司令員,海軍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南海艦隊司令員,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國務院六機部軍管會主任。
曾任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處長的劉向三,建國後歷任廣東省工業廳廳長,燃料工業部煤礦總局局長,煤炭工業部副部長,水電部副部長,水利部副部長。
曾任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主任的劉子久,建國後歷任全國總工會文教部長、政策研究室主任、書記處書記、教育工會代主席,國家勞動部副部長等職。
曾在1941年籌建八路軍駐河南林縣辦事處並任主任的王百評,建國後任外貿部機械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還在在中央統戰部、政務院、全國政協等機關擔任過領導職務。
申伯純也曾擔任過八路軍駐河南林縣辦事處主任,建國後歷任政務院秘書廳副主任,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顧問等職。
袁超俊先後擔任過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副主任、湘鄉八路軍臨時辦事處負責人、八路軍貴陽辦事處(交通站)主任。建國後,歷任紡織工業部辦公廳主任,紡織工業部機械製造局局長,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經理,中國旅行遊覽事業管理總局副局長、黨組代書記等職。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選“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宣告:文中參考資料和配圖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