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米粉店開不久,回去把店關了!...我會用我們格力平臺,打造你成為全世界最一流的律師”
“我真的不能再賣米粉了嗎?”
“不能。”
董明珠面對這個“執迷不悟”的北大碩士,不知是恨鐵不成鋼還是爛泥扶不上牆。
她一直試圖用最直白的語言告訴眼前這個年輕小夥:一根米粉根本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最佳選擇。
他卻力排眾議:“知識不應該成為一個人選擇的束縛,當下年輕人缺的不是選擇,而是經歷。”
這一番話術,讓無數年輕人為之動容。作為90後的青年創業者,張天一隻有一個想法:將別人不看好的米粉之路走成星光大道。
別人家的孩子
張天一,1990年出生於湖南常德。因為沒有兄弟姐妹,所以張父張母十分尊重他的興趣愛好。
張天一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是獨生子,張天一在家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但他要的,從來都不是遊戲機。從小他就有很多與眾不同的想法,父母的尊重使得他養成了獨立且自律的性格。
他一直有自己明確的目標,當別人還在學1+1=2時,他已經寫著53套題了,老師們對張天一的期望也非常高,他的成績也十分出眾,誇張一點,只要高考時能夠正常發揮,清華北大任他選擇。
然而,高考結果震驚了所有人。
張天一對事物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高考作文也如出一轍。
拿到作文題目,或許別人是“假如心中就夢,那就勇敢地追”,而張天一則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通篇文章都是自撰的文言文,滿分60分的作文一分不得,最終與北大失之交臂。
儘管去不了理想的學校,張天一還是以絕對的優勢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張天一帶著一身年輕人的“躁動”步入了大學。
在校期間,張天一除了學習,就是開拓其他有意義的活動。四處兼職,開網店、賣保險、廚房打雜....大學周邊的店鋪幾乎都曾見過他的身影。
但他換工作的頻率很高,可以說,他要的就是在各種兼職中找“取經”,豐富自己的經歷。
終於在2009年,張天一躋身茫茫創業者行列。
彼時的張天一隻有19歲,他的第一個創業專案就是開一家餃子店。
他用自己積攢多年的壓歲錢租了一個小店鋪,僱了幾個工人,自己當起了小老闆。
大四畢業之際,他成功拿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80萬。
其實張天一在創業之餘,也有時間兼顧學業,再加上張天一紮實的基礎,大學四年間,他一直是班裡的優等生,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當大家為了考研複習熬禿了頭的時候,張天一成功拿到“保研”名額。此時的張天一,可謂是羨煞旁人。還是大學生,就已經經歷了學業事業雙豐收。
但這對張天一來說,是鐵板釘釘的事,沒有任何驚喜。於是他做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
他決定放棄保研的機會,跟千萬學子一樣投身國考,只為證明自己才是北大最好的選擇。
在別人看來,他的做法完全沒必要。“保研”是一個無法拒絕的名譽,但高考失利一直是張天一的心結,同樣是奔著北大去,保還是考,他當然選擇考。
最後,他順利地以全國第一的成績,考上了北大法律系的研究生。
一切都顯得那麼順利,張天一父親開始幻想,兒子畢業後也會按部就班,帶著領帶,穿上西裝在辦公室裡成就自己。
但張天一併不屬於安逸,他是一個躁動的90後。
出人意料的創業想法
看著昔日的同學梳著背頭,結著領帶,穿上西裝走進辦公室,張天一併沒有隨波逐流。
他拒絕了律師所向他丟擲的橄欖枝,轉身就在環球金融中心租了一間37平米的店鋪,鑽進廚房研究米粉。
是的,法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專門開店賣米粉去了。而這家米粉店就是大家熟知的“霸蠻”
身邊的朋友,周圍的親戚,甚至是張父張母都反應不過來,沒有一個人暫用他的做法:
開米粉店已經內捲到北大碩士了嗎?
花了那麼長時間讀法律,就是為了賣米粉?
這不就是浪費資源嗎?
對於別人的不理解,張天一沒有任何解釋,只有做出成績才能改變別人的想法。
他也曾想過,進律所、從政、法院這些光鮮亮麗的工作,是所有人都向往的,但對他而言,這些工作只是光彩並不精彩。
穿著西裝,端著咖啡站在國貿的高樓上俯視著地面上一個個渺小的身影,一種人生贏家的感覺油然而生,似乎主宰了一切。
但下班回家時,看著小車長龍停滯不前,看著地鐵裡每個人疲憊到極致,回到出租屋脫下那身西裝,癱坐在狹小的沙發上,重重地嘆氣。
這樣的生活週而復始,白天與黑夜的巨大落差,讓人心生一股無力感怎麼也無法釋放。
假如光鮮亮麗的背後是一地雞毛,那為何不跳出這個舒適圈。
張天一曾在上課時聽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50年代時,勞模時傳祥因工作突出,獲得了“五一勞動者”獎章,劉少奇在接見時傳祥時他還在挖下水道,劉少奇沒有任何一樣,緊緊握著時傳祥的手說:“你我本無不同,只是分工有別。”
這個故事對張天一的啟發非常大。
社會上對年輕人的定義太極端了,北大學生賣豬肉、清華學生當保安等都被當做新聞炒作,但工作本無貴賤之分,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應該得到尊重,每一個崗位都有對社會的奉獻。
為什麼大學生就必須做人們認為的體面工作呢?
生活是自己的,所以張天一選擇衝破傳統觀念,堅持自己的想法。
而且他發現,湖南米粉在北京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加上大學時餃子館的創業經驗,他覺得這遠比按部就班來得刺激。
為了開好這家米粉店,張天一和同伴每天走街串巷,常德的牛肉粉店幾乎都有他們的身影。
一個多月裡,他每頓飯都變成了牛肉粉,吃到正宗的就拜師學藝,高價買下配方。每天跟著師傅調味配料,在廚房的時間比睡覺的時間還要長。
除了對米粉口味的把控,張天一在店面設計和服務上也做了創新。
為了突出環保,張天一參考紀錄片《壽司之神》,直接把伏牛堂打造成一個環保平臺。
店內沒有設定服務員,反而分門別類地設定了不同的垃圾桶,顧客用完餐後需要根據屬性把餐具分類擺放,分類正確店裡還會回贈一份水果。
這樣的做法不僅讓消費者眼前一亮,還順帶提高了人們的環保意識。
就這樣,“伏牛堂”很快在北京“殺”出重圍,一度成為消費者耳熟能詳的米粉店鋪。
若是其他店鋪老闆,或許這已經達到想要的效果,但張天一這個典型的90後代表,怎麼會放過自身的優勢。
活招牌“張天一”
學生時期的張天一還是一個活書生。寫文章大概是除了創業外,張天一最喜歡最享受的事情了。
他還曾擔任《潮聲》雜誌的主筆,並數次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文章,還一度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化地產》的特邀評論員。
畢業決定創業賣米粉後,身邊幾乎沒人能理解他的做法。於是他寫下一篇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文章-------《我北大碩士為什麼賣米粉》
文章釋出後,張天一一夜之間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各路媒體的採訪預約打爆了張天一的電話,網友們也是聞訊趕來。
一時間,伏牛堂成為聚光燈下的打卡聖地。
然而,這還只是肉眼可見的火爆,許多隱藏收益應接不暇。
2015年,張天一先後獲得真格基金、鼎天投資的2700萬元A輪融資。在這樣的熱度下,他的團隊也迎來了擴張。
店鋪規模從原來的30平米,擴張到180平米。除了總店的規模擴張,其他分店陸續出現在出國各地。
為了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店鋪擴張時期,張天一更是乘勝追擊,做訪談、錄節目、上電視....一樣沒落下。
他成為熒幕中的勵志創業者,他的米粉品牌也響徹全國。
不得不說,張天一是一個極具天賦的生意人。
線上線下雙端齊攻
讓自己成為網路紅人,在擴大品牌知名度的同時,他也在尋找線上銷售的時機。
在人氣最高的時候,張天一趁熱打鐵,先後找打天貓、京東、和馬生鮮等平臺合作,推出速食的盒裝米粉,開始線上銷售形式。
到了2016年11月,張天一的米粉月銷售達到了30萬。
兩年後,“伏牛堂”正式改名為“霸蠻”。在湖南方言中,霸蠻是執著,在困難中吃苦的意思。
同時,張天一宣佈品牌已經完成B輪融資,此時的公司估值5億元。張天一終於可以硬氣地回懟當初不看好他的那些人,北大碩士賣米粉怎麼了?
但創業前輩董明珠卻不認同。
董明珠表示:自己一個非常愛才的實業家,一般情況下不會向年輕人潑冷水,因為年輕人應該被鼓勵,尤其是創業青年。
但聽到張天一的創業經歷後,董明珠十分著急。她對張天一開米粉店的做法持反對意見:
你學了那麼多,社會給你付出了那麼多資源,你應該把資源最大化回饋到社會去。....國家發展那麼多年,最缺是律師,而你做米粉,確確實實是人才的浪費,也是國家資源的浪費。
而張天一淡定回應,北京並不缺他一個律師。青春是一個試錯的過程,而不是一直走對的路。像上一代手握資源的人,願意給年輕人試錯的機會太少,容忍度也很低。
所以他不甘按部就班,他要用自己的行動說明,新一代年輕人不應該被任何人任何事務束縛。
其實張天一已經做到了。
2019年,新冠病毒來勢洶洶,無數實業店鋪損失慘重,餐飲行業首當其衝。
張天一的米粉店自然沒有逃過這一劫。全國六十多家門店全部被迫停業。沒有營業收益,但店鋪租金、員工工資每個月的支出超過2000萬。
這是張天一始料不及的,資金鍊的突然斷裂,他必須緊急處理。
經過一番觀察,張天一發現電商是唯一不受影響,反而帶動經濟增長的途徑。本身就在有經驗的張天一立馬帶領團隊,把公司業務中心放在網路直播帶貨上。
然而網路直播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簡單,但這又是唯一能補缺的稻草。所以張天一親自參與其中。
他把閒置的員工組織起來,組成一個直播團隊 ,明確完分工後,張天一就開始熱情洋溢地講述自家米粉發的特點。
僅僅半個月時間,直播間的賣貨成交額就達到了600多萬,這無疑解決了公司資金鍊斷裂的問題。
之後的張天一,除了自家直播間賣貨,還找到了各路電商,在薇婭直播間裡,不到半分鐘時間,速食的霸蠻米粉成交數量達到了10萬份,銷售額更是達到500萬元。
曾有人問過張天一,萬一創業失敗了怎麼辦?
張天一說:
從這家餐館開業的第一天起,或許對我自己而言,我就已經成功了吧。我覺得,外在的東西,沒有可以再爭取,不難;難得是打破自己內心的條條框框。
90年出生的張天一,不被看好的北大碩士,如今卻獲得了無數的榮譽和頭銜。“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一下的青年企業家”、“北大青年CEO俱樂部執行理事”、“中國創業新星”....
或許他的成功道路無法複製,但他的成功秘訣,可以讓此時迷茫著的青年創業者借鑑。
青年一代,不需要理會世俗對自己的定義,想要過怎樣的生活,就勇敢且堅定地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