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烤肉
就在行業秋風掃落葉一片凋敝景象呈現出來時,碧桂園近日釋出了最新的業績,數字很亮眼,大量的宣傳報道在網際網路上鋪了開來。
與這種“盛況”相反的是,多家第三方維權平臺上,碧桂園的投訴越來越多。
就在不久前,碧桂園某專案部還被牽扯進一起軋傷討薪工人的事件中,由此登上熱搜。
碧桂園到底是怎樣的碧桂園,楊國強又是怎樣的楊國強?
幾十年來,一個老實憨厚的農民把自己的地產事業從廣東順德一個小鎮上做到了全中國,又走向了全世界,說他是商業傳奇人物一點也不為過。
楊國強一直對外稱自己是個農民,但它顯然超越了狹義的“農民思維”,論學歷,楊國強沒任何優勢,可論學識,楊國強不比很多碩士、博士差。
這也就意味著,楊國強至少要用兩套“相悖的思維模型”管理著碧桂園,對映到公司上面,那就是碧桂園的企業文化。
楊國強透過碧桂園這個載體向外界傳達著他的價值觀,其中就包括那句耳熟能詳的“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
當初,這個“五星級”理念挽救了身處險境的碧桂園,後來隨著碧桂園的崛起,這句口號就越深入人心。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發現碧桂園好像得到了很多,也丟掉了很多。
01
廣東順德作為珠三角廣府文化的腹地,一直就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因此,不管是商業環境、經濟發展還是文化教育,它都稱得上是“優等生”。
據記載,這片8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自北宋至清末出過文狀元3名,武狀元1名,文武進士762人,文武舉人2397人……
你能想象,千百年下來,現在的順德人又有多少是這些人的後人嗎?
從近現代的商界看,大名鼎鼎的“四叔”新鴻基老闆李兆基、周大福老闆鄭裕彤、堡獅龍老闆羅定邦、美的集團創辦人何享健的祖籍都是順德。
全國GDP廣東一直名列前茅,廣東GDP前三里就有佛山,而順德多年來都是佛山GDP的“排頭兵”,順德能有如此功績,當然少不了一批大企業的存在。
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來自順德的房產巨頭碧桂園以及它的創始人楊國強先生。
儘管如今的楊國強家財萬貫,地位顯赫,但是從年紀上來說與上面提到的李、周、羅、何四位順德商界大佬比起來也只能自稱“晚輩”,可就是這個晚輩,抓住了中國地產行業的“黃金時代”,把一家偏安一隅的本土小企業做成了世界500強。
這是何等厲害?然而楊國強卻在多個公開場合稱自己“笨”。然而在外界看來,他是絕頂聰明。
1955年,楊國強出生時,他上面已經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他就成了鄰居口中的“楊家小六子”。那時還是養兒能防老的文化傳統,家家戶戶啥都缺,就是不缺人。
多年之後,楊國強聲名鵲起,成了當地的名人,再也沒人這樣稱他,而是以“強哥”、“六叔”、“Boss楊”取而代之。
隨著年齡的增長,楊國強也到了光著腳丫放牛的年紀,不時被路上的石子扎的腳板生疼,但沒辦法。他後來回憶說,當時家裡窮,根本穿不起鞋。(50年代的人好像都喜歡回憶困難,這個穿不起鞋的故事,楊老闆大大小小的場合講了不下10次)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楊國強拖拖拉拉總算完成了小學、初中教育,驚喜的是,看著憨憨的楊國強成績還不錯,考上了高中。可是連鞋襪都捨不得買的父母,哪裡有錢供他繼續讀書呢?
說起來,這還得感謝國家,他7元學費免了,還獲得了2元助學金,這9塊錢不僅圓了他的讀書夢,還在他心裡種下了“報答”的種子。
高中畢業後,楊國強就結束了學涯開始打工,討生計。因為在讀書那會,跟著大哥學了點泥瓦工的活,他就靠著這點還沒入門的手藝掙錢填飽肚子。
不抽菸,不喝酒,一條毛巾用三年,這樣省吃儉用,一個月下來,楊國強也能有30塊錢的收入,此時談任何理想,都是奢侈的。
這樣蹉跎地過了幾年,命運的天平還沒有傾斜過來。
02
有句話說得好,取得小成就靠貴人,取得大成就靠時代。
坐了多年冷板凳的楊國強就迎來了好時代,還被“貴人”拉了一把。
1978年,鄧設計師的一紙規劃不僅改變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命運,還給落後的中國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廣東成了年輕人青春與夢想跳動的熱土。
家裡的孩子多了總有一個會比較有出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句話有它的道理。
楊國強的大哥此時已經成了二建公司的領導,提攜一下自己的弟弟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就這樣,23歲的楊國強在大哥楊國華的幫助下成了房管所的一名施工員,他用了6年時間從底層一路幹到建築隊隊長。
1984年初,總設計師還順道來到順德做了一次視察,那時的順德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據悉“天天放鞭炮,搞慶典、搞開工儀式,幾乎每天都有企業開張。”
近水樓臺先得月,無疑,楊國強趕上了這趟快車。
這年底,鎮上領導找到楊國強,希望由他來組建北滘經濟開發公司的北滘區建築工程隊,交談良久後,經過權衡利弊,楊國強決定:幹!
也就是在這時,他塵封多年的野心逐漸被激活了。
不負所望,楊國強憑藉紮實的功底,短短几年時間就成了北滘建築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經理,這時的北滘建築還是鎮政府所屬。
說白了,楊國強雖然換了工作,但並沒有換掉“打工人”的身份。
30歲出頭的楊國強隱隱約約感受到,歷史的浪潮正一浪接著一浪奔騰而來。
幸運的是,十多年的鍛鍊已經讓他學會了面對激流,並抓住機會,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03
1991年年底,碧江村與三桂村的地產專案由一家名叫順德三和物業的公司負責開發,這家公司是由北滘經濟發展總公司和另外兩家公司合組而來,此專案後來被命名為“順德碧桂園”。
一個多月後,楊國強被任命為該專案的總經理。
時間已經輾轉來到了1992年。
這一年,改革浪潮把房地產行業催熱,“萬元戶”已經不再鳳毛麟角,來自全國各地的房產界“未來之星”陸續登上了歷史舞臺。
41歲的王石已經帶領萬科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一年,成了地產行業的標杆;36歲的王健林藉著改制的東風成了大連萬達房地產公司的一號人物;34歲的許家印從河南舞鋼辭職來到深圳人才市場找工作;年僅29歲的孫宏斌被前老闆送進了監獄,還在裡面吃著牢飯;同樣是29歲的潘石屹與馮侖等六人共同創辦萬通實業公司,江湖人稱“萬通六君子”……
這年楊國強也才37歲,名氣已經在當地打響,最大的挑戰與驚喜也一併趕來。
各位地產大佬正準備大幹一番。“無處不見的房地產開發公司招牌,無處不談的土地買賣。”
沒想到,1993年,一盆冷水澆到了如火如荼的房地產行業身上。
儘管碧桂園此時還是一家地方小企業,但也無法避免這種衝擊。身邊的危機也隨之而來,碧桂園的兩大股東眼看專案就要爛尾,決定退出,房子沒賣出去掙不到錢,這下又要贖回股東的股份,去哪裡籌錢?北滘經濟發展公司的領導犯了難。
鎮領導再次找到楊國強,希望他能接手三和公司,楊國強再三思量,決定收購其他股東的股份,全權接管三和,成了碧桂園的新主人。
當時順德碧桂園專案只賣出幾套房子,楊國強頓感身上的擔子有千斤萬斤重。
把死棋盤活,並非易事。
04
如何把這4000來套房子賣出去成了楊國強朝思夜想的頭等大事。俗話說,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不久,楊老闆就迎來了他的“活諸葛”——王志綱。(或許從這時起,他就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在後來的擴張道路上,楊國強開出天價高薪在全球瘋狂招攬人才。)
王志綱與楊國強是同齡人,是新華社10年工齡的老記者,在圈內很有名氣,很多報道在當時引起強烈反響。
1994年,王志綱成了獨立策劃人。楊國強經朋友介紹,決定借王志剛的筆桿子用一下,幫碧桂園做做宣傳。
一個是高中畢業的地方企業小老闆,一個是學富五車的媒體記者,王志綱自然顯得落落大方,侃侃而談,沒有自詡式的吹捧,更沒有對楊的阿諛奉承,談的都是實打實的傳播策略,這下可把楊國強激動壞了,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
楊國強當即決定:
聘用王志綱為順德碧桂園的營銷總策劃。
沒想到,就是這次通力合作,徹底改變了楊國強的命運,使他有了走向全中國的資本。王志綱也由此一炮而紅,成功出圈,至今碧桂園都是其津津樂道的成功營銷案例。
王志綱用的策略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
他巧妙地把顧客的兩個強需求“焊接”到了一起:房產與教育。
這時,很多人藉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富了起來,對高檔住宅有了旺盛的需求,但是如何點燃這個需求卻成了一個大問題。
王志綱給出的策略是:
在全國嚴格篩選優秀教師,透過貴族學校帶動樓盤銷售。
貴族學校自然是吸引有錢的家庭,解決他們的子女接受高階教育的問題,同時採取了很大膽的一招:
繳納30萬教育儲備金,學生畢業後方可取回。
不出意料,樓盤大賣。1000多名廣東當地的富家子弟成了碧桂園學校的學生,也為楊國強送來了3億多的資金。
這樣一來,既解決了碧桂園樓盤銷售問題,還為其提供了變相“0息融資”的方式,該資金一佔用就是多年,大大緩解了碧桂園資金流緊張的問題。
這成了中國房地產營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自此,碧桂園的營銷理念也就有了雛形。
1995年,碧桂園打出了“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的廣告語,傳遍大街小巷,幾乎成了碧桂園高階服務的代名詞。
緊跟著,順德碧桂園成立了第一家業主俱樂部,再次施展“移花接木”之術,將酒店式物業服務模式引進住宅式物業管理,這一舉措讓碧桂園的開發、服務理念深入人心。
“一點打透,遍地開花。”彼時的碧桂園不論是從資金實力,還是從品牌、管理、團隊等方面都具備了“可複製”的能力。
事實也是如此,3年後,碧桂園進駐廣州,正式開啟了全國擴張的道路。
05
1998年,中國城市化率僅30%,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甚至不及許多發展中國家,這意味著即便擁有龐大的農民群體,但是收入和消費水平卻不及城市的1/3。
大池養大魚,這就給眾多房企留出了足夠大的生存空間。
城鎮化的發展必然少不了房地產行業的興起,這年各路房企應運而生,其中就包括最近爆雷的花樣年與華夏幸福。
這種“地產熱”的氛圍籠罩著整個房地產行業,碧桂園的楊老闆不可能感受不到。
這是走出順德,走向廣東,甚至走向全中國最好的時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重大機遇面前亦是如此,如果畏手畏腳,錯過的就很可能是一個時代。
“用生產商品的方式來蓋房子”,這個念頭成就了楊國強,也埋下了隱患。(像工廠流水線一樣建樓,講究控制成本,降低售價。)
同時,在品牌定位上,楊國強也有所轉變,之前是看中“富人市場”,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的提升,一個更龐大的群體需求正在誕生,碧桂園開始向平民化的轉型,向三四線城市下沉。
楊國強的要求是:
未來在中國每一個有人口支撐的縣城,都要有碧桂園的專案。甚至是,一個縣城如果賣出去3套房,就要有一套房是碧桂園的。
開餐館講究一個翻檯率,做房地產的楊老闆非常看重“翻盤率”。也就是說,碧桂園在時間與空間兩個座標軸上同時發力,分別進行提速與擴張,主動創造利潤空間,構建護城河,提升競爭優勢。
也就是這個大膽的決定,讓碧桂園有了成為千億帝國的可能性。
2000年春節,廣州碧桂園花園洋房開盤,每平均價僅3000多元,比周邊很多毛坯房還要便宜,“物美價廉”,整整70棟樓在兩個月時間就被搶售一空。5個月後,華南碧桂園開盤……
這樣的銷售奇蹟與擴張速度碧桂園延續了多年,在整個房企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匹彪悍的黑馬。
然而,一片質疑聲也鋪天蓋地的傳來。
有人認為,碧桂園的成功只是在市場營銷上的成功,不管是建築設計與規劃還是房屋質量,碧桂園做得非常一般,甚至很差。
有人認為,碧桂園已經嚴重背離了“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的理念。
2004年,快步跑出一大段距離後,碧桂園開始重視起了房屋質量,完善“三級驗收制度”。
2006年,碧桂園在長沙的威尼斯城於10月份開盤,這是碧桂園佈局廣東省以外的首個專案,碧桂園自此開始走向全國。
一年之後,碧桂園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楊國強成了備受各界追捧的風雲人物、全國聞名的農民企業家。
06
上市之後的碧桂園集資百億之巨,更加如魚得水,不但在房地產領域快速擴張,還做起多元化佈局,投資收購多家跨領域公司。
例如,2008年,碧桂園投資家電辦公領域企業,以125億港元現金收購邵氏兄弟TVB的75%股權等等。
然而,自1998年那場亞洲金融危機席捲之後,又一場寒冷的金融風暴已經來到了家門前,很多房企還穿著“夏裝”狂奔。
2008年9月,碧桂園大面積停工的訊息瀰漫開來。年底,碧桂園的交樓面積超過了過去兩年的總和,但全年下來合同銷售額只有175億元,距離當初定下的320億目標相差甚遠。
此時楊國強已經53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他憑藉多年的經驗,再次做出了幾個大膽的決定:
去“家族化經營”;招募職業經理人;給區域放權。
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碧桂園要更大,更強。
2010年,碧桂園迎來了一位重要人物,這個人影響了未來10年碧桂園的命運,他就是原中建五局總經理莫斌。
據說,莫斌的厲害之處在於:
他能很好地詮釋楊老闆的管理語言並貫徹執行楊老闆的管理指令。
除了莫斌這位新上任的總裁,曾在中糧地產任職的彭志斌也加入碧桂園,負責人力資源體系建設。
往後幾年,楊國強又挖來了中海集團董事朱榮斌做聯席總裁,中海投資董事長吳建斌任首席財務官。
在中建五局做到區域總經理的劉森峰也加入碧桂園,從秘書一直做到碧桂園集團副總裁,江蘇區域總裁,而且他是碧桂園歷史上第一位年收入過億元的區域總裁。
不難看出,楊老闆喜歡招聘中建與中海的人,據說,這兩家公司的人“忠誠度特別高”。
人才濟濟的碧桂園集團開始不斷給區域授權,職能下放,並實施“成就共享”計劃調動員工積極性,所有人都“跑步”實現楊老闆“做大、做強”的夢想。
也就是在這樣的治理背景下,短短六年時間,碧桂園的開盤週期從2011年的11個月縮短到了6個月(甚至以內),當時地產界的平均開盤週期是8個月。
開盤週期的縮短意味著碧桂園對開發流程必須做好非常嚴格的把控,各個環節極速推進,員工各司其職,絕不能掉鏈子。
於是“邊設計邊施工”“當天出圖紙”等情況幾乎司空見慣。
拿了地後很快就要開工銷售,相當於同樣的時間,同行是做一個專案,碧桂園做四個。
也是在這期間,碧桂園在2011年開發了第一個海外地產專案,隨後數年碧桂園把觸角伸向了全球各地。
效果很顯著,據相關資料記載:
6年間,碧桂園的業績規模成倍增長。2011年432億元,2012年476億元,2013年1060億元,2014年1288億元,2015年1402億元,2016年3088.4億元,這樣的增長速度,實屬罕見。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碧桂園的專案規模與營收像蕎麥一樣瘋長,而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安全與質量。
並不是說,碧桂園不在乎房屋質量,不重視房屋質量,而是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件事上或許楊老闆有些質疑。
但事實證明,碧桂園必須為此做出改變,楊老闆必須為此多消耗些精力。
07
2016年,碧桂園的銷售總額還僅排到第三位,2017年,便以5508億的亮眼業績做到了“第一”的寶座上。
相信那時碧桂園上上下下所有員工都在為幫老闆實現了的夢想而歡喜雀躍。
沒想到一年之後,也就是在2018年,碧桂園在安徽六安、杭州、上海等地發生的工地坍塌,短短几十天內碧桂園就發生多起事故,致使7人死亡,19人受傷。
外界觀點認為,多起安全事故的根源在於碧桂園多年採取的“高週轉模式”,但碧桂園方面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高週轉是資金的概念,與碧桂園的工程安全與質量並沒有直接關係。
也有分析人士稱,碧桂園樓房質量下滑是由於“多方面進行成本控制”導致的。在碧桂園開發的“全產業鏈”上,有很大比例是其關聯公司進行設計、建築、裝修、監理,這些公司背後都指向他的二女兒“楊惠妍”。
網友吐槽說,這是“自己當球員,還當裁判與評委。”農民出身的楊國強或許更傾向於“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解釋,這是一門很古老的哲學。
楊老闆的家族企業,幾乎賺盡了能賺的最後一塊銅板。
不管如何,高速行駛的碧桂園是該好好冷靜一下了。
迫於輿論壓力,當年8月3日,碧桂園召開了全國媒體見面會,會上,楊老闆說:
事故的發生不是本意,質量和安全是碧桂園的生命線,如果沒有質量安全,如果不停出安全事故,公司做不下去。會要求莫總組建一個由博士和專家組成的50人團隊,研究更好的施工方法。
總裁莫斌代表碧桂園鞠躬致歉,或許63歲的千億富豪楊老闆已經“彎不下腰了”。
很早之前,楊國強說自己很痛苦,原因是自己一直認真做事,為了使社會做得更好而忙碌,卻不被外界理解。
這次會上,楊老闆還提出了自己的願景,他希望碧桂園能為社會和民族復興多做一些事。
不可否認,楊老闆的大局觀為了迎合時代發展需求一直在提升。
但對於頻發的安全事故,質量問題,楊國強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一家企業的幕後掌舵人來了個“不知道”(三連)?臺下諸多媒體老師也蒙圈了。
08
或許因為楊老闆“不知道”問題出在哪,所以這樣的問題就持續在發生,遠遠沒有結束。
2021年,在很多社交或者投訴平臺上,都有碧桂園業主反映碧桂園質量與宣傳問題:
從電梯漏水到地下車庫設計不合理;從臥室的惡臭異味到客廳牆體的用料質疑,從銷售人員的定金不給退還到物業管理的不作為……
這已經不是個例。
曾有一位接近楊國強的人士說,楊國強的危機感很強:
他每天都在擔心有一天公司會倒閉。
不知楊老闆所有的擔心要素裡面,有沒有一條是關乎“質量、安全”的。
更不知何時,“碧桂園,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的宣傳語已經撤下,官網上,一條寫著“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橫幅正在工程師的設定下,以每3秒一切換的速度在輪播。
(說明:本文配圖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本文為商業參考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