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是一名貨車司機,由於工作的原因,常常不能按時吃飯,這幾天胃一直疼,十分難受,便趁著休息去了趟家附近的小門診。
醫生在瞭解了小李的情況後,給他安排了胃腸鏡檢查,最終診斷為輕度萎縮性胃炎,給他開了點中藥,囑咐他注意規律飲食,並定期來複查。
但喝了2個星期,小李感覺胃還是疼,感覺藥沒啥效果。所以,這次他找了市醫院看診,醫生同樣建議他進行胃腸鏡檢查明確病情。
結果出來時,胃鏡醫生提示結果不好,隨即安排小李做了病理檢查,卻被診斷為胃癌。這讓小李無法接受,為何同樣是做胃腸鏡檢查,一家只是胃炎,一家卻是胃癌?
其實,關於胃腸鏡檢查,不同的醫院,檢查結果確實會有不同。因為這當中涉及到的東西還是比較多的,那具體是哪些呢?今天就給大家來詳細地說道說道。
為什麼不同的醫院胃腸鏡結果不一樣?
胃腸鏡檢查,是生活中非常多見的一類檢查,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瞭解胃腸道的健康狀況。如果發現病變組織,可以及時進行摘除手術,必要性可以行病理活檢做最終診斷。
但對於其準確性,很多時候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醫生水平
大家要記住一點,只要是透過人來操作的技術,那就存在水平差異。就以最簡單的名菜“西紅柿炒雞蛋”來說,每個人做出來的口味都是不一樣的。
胃腸鏡檢查也是一個道理,有的醫生工作經驗豐富,一天可能就能做幾十例的胃腸鏡;而有的醫生可能一年也就做幾十例。
那這種情況下,肯定是做得越多的人,經驗越豐富,水平越高,對胃腸道的病變越敏感,可以做出更精準的診斷。
2、醫院裝置
每個醫院引進的裝置也是不一樣的,正常情況下,大型正規醫院因為實力等因素引進的裝置是比較完善、先進的,如胃腸鏡引進肯定是高畫質畫面的;而一些小門診,由於缺乏資金,引進的可能不是高畫質的。
那這就跟我們平時看影片一樣,有的是1080P的高畫質,有的是盜版的畫質,觀看效果肯定也是不同的,不清晰的畫面更容易漏掉一些細節(如小的病變)。
3、患者配合程度
想要獲得一個更為準確的結果,患者的配合程度也是一項非常關鍵的環節。患者配合程度高,報告的準確性也就會比較高。
如進行胃鏡檢查時,患者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減少嘔吐,胃部不伸縮,那醫生可以更好地觀察到胃部的具體情況,那結果也就會更準確。
反之,患者如果不怎麼配合,不能忍受胃鏡帶來的不適,導致無法進鏡,無法觀察整個胃腸,準確性自然也就比較低。
4、病變原因
比如大腸癌,有時候並不是一整條腸道都癌變,有可能是左半結腸或右半結腸,也可能是直腸。
取活檢的時候,有可能第一次沒取到癌變的部位,而第二次取到了,那這就很容易出現兩次的檢查結果不一樣,並且這種情況在臨床上並不少見。
總結:近些年,醫療水平在不斷提升,國家也實施了相關措施,對醫療各個方面進行了規範化的診治,包括對內鏡醫師的規範化培訓。
所以,不同醫院的差距正在縮小,但小差距肯定還是有的,所以即便是進行同樣的檢查,不同的醫院、醫生做出的診斷也可能不同。
因此,如果對檢查的結果存在疑慮,或疾病在治療後效果不明顯,可以換一家醫院重新做診斷。一般來說,正規的大醫院,在檢查的準確性以及治療方面會更有保障一些,大家在一些大病診治時可以優先考慮。
參考資料:
[1]《不同醫院的胃腸鏡檢查都一樣準確嗎?醫生告訴你不為人知的真相》.知乎.普外科曾醫生.2018-09-09
[2]《不同等級的醫院做的胃腸鏡質量和結果會不一樣嗎?》.中山六院胃外科.2018-04-0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