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孫穴屬手少陽三焦經,是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手陽明大腸經的交會穴。具有清熱消腫、清頭明目、疏風活絡作用。根據其穴性,現臨床常用於治療西醫學中的腮腺炎,視神經炎,視網膜出血,偏頭痛,牙齦炎,眼疾目痛,頭痛等。
本穴首見於《黃帝內經靈樞·寒熱病》。角即角隅,孫指孫絡,此穴在顳顬(ru)部,相當於耳上角對應處,布有孫絡,故名角孫。
【定位】
位於頭部,耳尖正對髮際處。見下圖
【解剖】
角孫穴下為面板、皮下組織、耳上肌、顳筋膜、顳肌。有顳淺動、靜脈的分支及耳顳神經的分支。面板由下頜神經的耳顳神經分佈。
【針刺時針尖經過的組織】
針由面板—皮下筋膜—耳上肌(皮肌)—經顳筋膜—顳肌—直抵骨膜。
【取穴方法】
正坐或側伏位,以耳翼向前方折曲,當耳翼尖所指之髮際處。
【主治病證】
齒齦腫痛,耳腫痛,目痛,目翳,頰腫,齒痛,項強,耳部腫痛,目赤腫痛,唇燥,唇吻強,頭痛,耳部紅腫等口齒、耳目疾患。
【操作方法】
平刺0.3~0.5寸,區域性有酸脹感,可擴散至耳周,可灸。
【常用配伍】
1.角孫穴配小海治牙齦痛。
2.角孫穴配翳風、耳門、風池治耳痛。
3.角孫穴配風池、太陽、肝俞、膈俞治視神經炎、視網膜出血。
4角孫配率谷、太陽,治偏頭痛。
5.角孫配曲池、合谷,治痄腮。
6角孫配攢竹、睛明,治目赤腫痛。
7.角孫配聽宮、翳風,有清熱消腫的作用,主治耳部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