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願意成為一個“笨拙”的人。
在生活或工作中,一旦你表現出笨拙的行為,說不定你就會被人嫌棄,從而影響到工作效率、人際關係甚至自身的發展。
怎麼定義一個人聰不聰明,或者有沒有智慧呢?有三點特質很重要:
1:知識;
2:洞察力;
3:決心。
也就是說,所謂“智慧”,就是把(1)對現實事實的一般知識與(2)更具體、更直接的洞察力、觀察力或直覺結合到重要情況的動態中,然後(3)根據這些知識和洞察力得出的結果,擁有采取行動的必要決心。
如果我們對相關現實一無所知,或者如果我們沒有辨別局勢動態的觀察力,或者如果我們根本沒有采取行動的決心,或懶惰或害怕,我們就沒辦法克服挑戰,解決困難。
智慧往往來自於處理事物和獲得的第一手經驗。一個人需要走出他的舒適區,這樣他才能犯錯,改正錯誤,積累經驗,獲得醒悟。
所以,那些聰明和有智慧的人,都懂得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正確的選擇和適合的判斷。
那麼我們如何掌握這種能力呢?可以從以下10個習慣培養起來。
第一,敢於邁出第一步;
不管你做什麼事情,第一步往往是最困難的。在邁出第一步之前,我們陷入拖延、遲疑、思慮當中。
但是,如果一個人在棘手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樂觀,減少負面情緒,在生活中獲得滿足感,維持更好的人際關係,並且可以輕鬆地忍受不確定性,這才是明智的。
這就是我們需要培養以面對具有挑戰性情況的特質。
一個聰明的人會考慮所有的可能性,並做出對每個人都有益的選擇。他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拖延上。如果你想事情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踏出第一步行動才是你需要做的。
不要等待合適的時間,因為它永遠不會到來。你必須自己創造機會,而不是無限期地等待它們。
邁出第一步,這樣你就可以實現你的目標!所以,千萬不要拖延。
第二,先思後言;
言語就像箭,一旦射出去,你就無法收回。
所以,不要說出任何會讓你後悔的話語。例如廣州保安和賓士車主的爭執,回到原點,其實都只是言語的問題。
顯示自己的能耐和地位,不一定要靠咄咄逼人或高高在上的言語。說話前先思考,反而會讓你更有深度。
智者在說話之前,通常會退後一步,先了解後再考慮如何說話。他並不急於開口發表意見。
他意識到言語的重要性,只有在他確信時才會說話。這樣,他說的話才會有意義,讓別人知道他的智慧。
第三,打破非黑即白的思維;
正常人不會浪費時間考慮不同的場景。
他會根據自己的觀點選擇白色或黑色。聰明的人知道,絕大多數事情的中間,都有一個明確的灰色區域,這同樣很重要。
一個聰明人,會嘗試找出實際情況並理解細微的差別,這樣才可以仔細考慮他的答案。而且,他可能會思考灰色的領域,而不是直接得出黑色或白色的答案,因為每個計劃都有幾種可行的替代方案。
只有無知者或傻瓜才會對所有事情得出非黑即白的答案,因為這對於他們來說省時省力,不會耗費大腦的太多資源。
但是,如果你想成為聰明人,考慮事情就需要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維了。這樣,你對於不同的事情,才會有全面而深入的判斷。
第四,儘可能尋求共同利益;
為什麼日本排放核廢水這樣讓人厭惡?因為他破壞我們人類的共同利益。這很明顯是不聰明的做法。
一個有智慧的人,往往懂得跳出自身利益去考慮問題。即便是跟別人聊天這樣的事情,也不會事事爭論,以此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
聰明的人會剋制自己的個人慾望,放眼大局,從而讓事情最終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並不是說他們可以偉大到自我犧牲,只是,他們不會只專注於個人利益。如果有些事情需要適當讓利,才能讓生態更完善和更健康,他們會義不容辭地去做。(很明顯,騰訊並不是這樣聰明的)
一個聰明的人知道平衡決策的價值,並會努力在他的進步和共同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第五,聰明人會挑戰現狀;
僅僅因為你聽說過一些東西,並不能證明它就是這樣子的。
一個聰明人,會對聽到的事情保持懷疑態度,而不是盲目跟風,聽風就是雨。
即便事情沒有作假的理由,他們也會退後一步,停下來思考和自己去核實真相。確認無誤之後,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
你有沒有這種跟風的習慣呢?是不是因為你很容易就被引導到要這樣做、那樣想?
聰明的人會挑戰現狀並提出問題以獲得深入的知識。不真正瞭解事物之前,他永遠不會接受。
第六,把注意力放在目標上;
讓自己變得聰明的其中一個做法,就是在生活中有一個清晰的焦點。
重要的是,在剛開始的那段時間裡,他們會藉助邏輯和事實的幫助來理解目標,從而想出可能的最佳解決方案。
他不會把自己的時間放在快樂上,因為他必須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更大的圖景。單靠自我反省,是很難促使自己產生進取心的。
所以,聰明的人都必須對結果持積極態度,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追逐的目標上,穩打穩紮,逐個擊破。
因為,他知道今天的快樂,很容易變成明天的悲傷。
第七,問很多問題;
聰明的人會從他的經驗中學習。
他會不斷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以冒險的姿態嘗試那些新的可能性來培養智慧。
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敞開心扉,透過問很多問題來吸收必要的資訊。
如果你想變得更有智慧,那麼就請保持學習的心態。當問題行不通時,透過發問引導自己尋找答案。
請記住,做到這一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保持好奇心並不斷提問,讓自己發現問題的不同“解法”。
生活就是尋求和分享知識,聰明的人知道這一點。
第八,要理解,而不是判斷;
如果你想變得聰明,那麼就要有同理心,而不是評判。
把自己放在另一個人的角度,試著理解他的觀點。你不必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觀點,你只需要進入他的困境當中,感受到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就行。
當你瞭解實際情況時,你才能全面地看待事情,做出正確的選擇。
例如以前香港鬧事,我跟港D對戰,怎麼說都不聽!但當我理解到他的觀點背後的心理因素和思想,我就知道,沒必要繼續跟他說下去了。因為我知道,在他的狀態中,已經沒有被說服的因素存在。
所以,明智的人是理解而不是判斷,因為判斷很容易,但理解他背後的觀點和情況,卻會很難很難。
第九,反思自己的行為;
獲得智慧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給自己一些時間,看看自己做過的事情。
從一切事物中退後一步,透過休息、恢復體力然後反思你的行為。當你忙了一整天,你通常都很少會思考自己的行為,但你確實需要一些時間來考慮。
靜下心來,心安理得。不要著急,讓你的頭腦充滿正能量。聰明的人,都懂得從自己的行為中,找出他們可以改善和挑戰的模式,這是智慧的標誌。
思考如何透過行動使事情變得更好。
第十,具備強大的支援系統;
一個有智慧的人,會在自己周圍建立一個強大的人際網路,這些人是積極而有智慧的,同時具有卓越的知識和智慧。
這個支援系統,可以包括朋友、家人、熟人、相關團體或工作中的同齡人。
如果你想變得更聰明,請確保你並不孤單。當你和你信任的人在一起時,這種感覺會給你帶來新的信心。
它為你提供必要的能量,以更加積極和決心向前邁進。一個聰明的人透過與他的支援系統交談可以獲得更好的理解,並且可以輕鬆地改變他的心態。
否則,一個人就會容易胡思亂想,陷入極端的行為中無法自拔了。
最後,這10個習慣,你覺得自己都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