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體育會考的即將來臨,平時不太喜歡運動的孩子們不得不開始活動起來。為了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跑步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最大的挑戰。孩子沒跑多久就出現小腿脛骨(俗稱迎面骨)疼痛,這是怎麼回事?還能不能繼續運動呢?
小腿由脛骨和腓骨兩根長骨構成,其中脛骨起到最主要的支撐作用。控制腳踝屈伸和內外翻的肌肉大多都附著在脛腓骨上。為了控制動作的準確、靈活、流暢和穩定,不但需要神經系統的協調和完整,更要求參與活動的陣列肌肉間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彼此協作。
脛骨像一條長板,可以在小腿內側皮下觸控到,特別容易碰傷,所以足球運動員會用護腿板保護。脛骨板痛(也稱脛骨夾徵)指沿著脛骨內側緣疼痛,主要位於小腿的中下段,是脛骨周圍肌肉損傷導致的骨膜疼痛,是最常見的小腿損傷,喜歡跑跳運動的人易患。
足踝的過度旋前是導致脛骨板痛的常見誘因。現在很多孩子和年輕人都有扁平足,每4-5個人中就有1個。跑步時足弓下沉,足心過度著地,腳向外翻。這種異常的動作使足部的肌肉很快疲勞,足失去充分吸收和分散衝擊力的作用,應力上傳至脛骨導致疼痛。
短時間內突然增加運動強度、頻率和時間使小腿負重過大,導致小腿周圍肌肉疲勞過度,失去對脛骨的協調保護能力。小腿後側的比目魚肌與脛骨骨膜相連,重複的應力使比目魚肌離心收縮而疲勞,脛骨骨膜受到反覆牽拉導致脛骨疼痛。肌肉不平衡,如小腿三頭肌、蹠屈肌柔韌性差及僵硬也會增加脛骨板痛的機會。在上下坡道、不平路面、堅硬地面上跑步及穿磨損過度的運動鞋也是常見引起脛骨板痛的危險因素。
還有一種脛骨板痛位於脛骨前外側,是脛前肌導致的。脛骨前側的肌肉主要是向上抬腳趾和背屈踝關節,小腿後側的肌肉主要是向下屈腳趾和伸直踝關節。小腿後側肌肉的力量要明顯強於脛骨前側肌肉。跑跳運動時小腿三頭肌強烈收縮,為抵抗這種力量以協調動作,脛前肌也不得不過度收縮,容易引起過早疲勞。肌肉疲勞及協調能力也下降會牽拉與肌肉相連的脛骨骨膜出現疼痛。疼痛主要在脛骨的前外側。在跑步、行走中當腳後跟接觸地面時疼痛明顯。如果繼續跑步,疼痛會加重並可能持續存在。
如果出現脛骨板痛,症狀比較嚴重,休息也不能緩解就應到醫院檢查診斷,排除有沒有應力性骨折、筋膜間室綜合徵或神經卡壓。
運動後出現脛骨板痛,首先要休息,別跑跳了。大多數孩子走路、騎車時疼痛不明顯,跑跳時加重。如果脛骨前有腫脹可進行冷敷。用塑膠袋盛一半冰一半水,封住口,外面包著毛巾區域性冷敷。一次不超過15分鐘,每天3-5次。等疼痛症狀緩解後可以開始下肢力量練習。每個人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從短時間、低強度的水平開始逐步恢復至正常運動。塑膠跑道、柏油馬路或草皮上跑步可減少衝擊力。矯正鞋墊或內建運動鞋墊可糾正足踝旋前,並支撐足弓。按摩推拿小腿及足部的肌肉可以緩解疲勞,提高肌肉的柔韌性及協調能力。
注意:在恢復運動前要至少2周沒有疼痛症狀。不要再像原來那樣的強度、頻率和時間運動。運動前要做熱身和充分拉伸。緩慢增加運動,一旦出現同樣的疼痛,馬上停止。運動過早、過於劇烈,脛骨板痛可能難以治癒。可以跑步與游泳或騎車交替進行。一般的跑步鞋使用400公里後喪失50%吸收震盪的能力,有嚴重磨損的鞋不能再穿了。
平時可做肌肉拉伸和力量練習。
一. 站在牆壁前,雙臂伸直手扶牆,左腿在前,右腿在後,前腿弓步,後腿分別於膝伸直位、膝半屈位下壓足跟以拉伸小腿後側肌肉。保持15-30秒,各重複5次。再左右腿交換重複上述動作。做3-5組。
二. 雙腳前足站在樓梯臺階上,腳後跟懸空,手扶樓梯扶手。雙足跟慢慢下沉,感到小腿拉緊後,保持10-30秒;再慢慢抬起足跟高於前足位置保持10-30秒;再慢慢下沉。重複5次。做3-5組。
三. 穿著運動鞋,用腳面勾住沙發或茶几的底緣輕輕上抬,保持10秒,放鬆再做,重複10次。做3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