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體的出現改變了音樂的收聽方式,音樂與技術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密。無論是AI輔助音樂創作、個性化推薦還是聽歌識曲功能,越來越多的新科技出現,為音樂消費的基礎建設和使用者體驗帶來更好的解決方案。
在所有與音樂消費相關的技術中,聽歌識曲可以算是最重要的一環,不僅能幫使用者留住身邊的好音樂,還能輔助平臺預測下一個爆款歌曲。
這些年來,聽歌識曲領域湧現出多家創業公司,各音樂平臺對這項技術也做出了不少投入。但由於該技術的需求場景與音樂平臺高度繫結,因此鮮少有相關公司能夠獨立壯大。
Soundhound與Shazam、MusixMatch曾經是市面上最受歡迎的三款獨立音樂識別軟體,如今Shazam被蘋果收購,Musixmatch推出Musixmatch Pro將服務擴充套件到音樂發行領域,而Soundhound的上市計劃正在推進中。
Soundhound計劃透過SPAC上市
11月22日,語音識別公司Soundhound與SPAC公司Archimedes達成合並協議,交易預計將於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合併後公司將更名為SoundHound AI,並計劃以新的股票程式碼SOUN在納斯達克上市,估值21億美元。
SoundHound成立於2005年,由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創立,是一家語音AI提供商。他們開發了一款名為SoundHound的音樂識別應用程式,目前全球下載量已超過 3.15 億次。
在該平臺,使用者可以透過流派來探索最熱門的音樂,或者使用搜索欄來查詢歌曲、音樂人或專輯。SoundHound甚至還有自己的音樂播放器,可以播放使用者查詢的歌曲。值得一提的是,SoundHound 還支援透過哼唱來識別音樂。
過去16年,SoundHound已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機器學習等領域獲得或正在申請227項專利。這些專利技術目前已有22種語言版本,並計劃將提供更多語言版本。
2015年,SoundHound推出語音AI開發平臺Houndify。
該平臺使用自動語音識別 (ASR) 和自然語言理解 (NLU)等技術,同時提供一個包含興趣點、天氣等一百多種內容的資料庫,能夠快速準確地處理語音,完成產品或服務的人機互動。透過Houndify,企業可以將對話式語音助手納入其產品以解決複雜的使用者需求,例如“關掉空調並降低窗戶”,或者“尋找去年上映的浪漫喜劇”,這也幫助他們進一步增強客戶體驗並建立客戶忠誠度。
2016年,SoundHound又推出了Hound,它被描述為“世界上最先進的語音搜尋和協助應用程式”,也是第一款使用該公司專有的“語音到意義”識別技術的消費產品。
如今,語音AI技術的使用範圍正在迅速擴大。在與Archimedes合併之前,SoundHound已經建立起一個“行業聯盟”,為起亞、現代、梅賽德斯-賓士、三星、美的、騰訊、NVIDIA、Naver、Line等全球領先品牌的數百萬產品提供語音體驗。
其投資者也遍佈各個行業,覆蓋了跨國、跨行業超20億消費者。據瞭解,SoundHound平均每月在其產品合作伙伴生態系統中處理超過1億次查詢,查詢量在2021年上半年翻了一番,預計年底將超過10億次。
平臺在“聽歌識曲”方面的努力
作為SoundHound最大的行業競爭對手,Shazam的命運與其迥然不同。
早在2018年,Shazam就以4億美元的價格被蘋果收購,正式成為蘋果生態的一環,這筆交易也被媒體稱為蘋果最重要的一次收購。
Shazam成立於1999年,憑藉極強的音樂識別能力獲得了全球範圍內海量使用者的追捧。據第三方APP資料監測平臺App Annie的資料顯示,Shazam從其上線後就幾乎從未掉出Apple Store下載量的前100名。
今年6月,蘋果宣佈,使用者每月使用Shazam識別歌曲次數已超過10億次,自問世以來累計已實現超過500億次標記。在今年的WWDC上,蘋果宣佈將推出ShazamKit,讓開發者能把Shazam的音訊識別技術直接整合到他們的App裡。
同時,Shazam也完美地融入了蘋果生態中。從iOS 14.2系統開始,蘋果就在控制中心引入了全新的Shazam音樂識別開關,允許使用者在佩戴耳機的同時識別應用程式、電視節目和電影中播放的歌曲。其日積月累的龐大資料庫,每年都為蘋果音樂提供流行音樂預測。
將目光放到國內的音樂平臺,“聽歌識曲”功能也一直是騰訊音樂引以為傲的“黑科技”之一。
不同於蘋果音樂透過投資收購拓展技術團隊,騰訊音樂則在產品團隊內部大力推動科技建設。
以QQ音樂為例,在2019年的國際音訊檢索評測大賽(MIREX)中,QQ音樂的“聽歌識曲”等音訊技術便奪得兩項世界冠軍,三項成績打破世界紀錄。
2020年1月,騰訊旗下QQ音樂近日推出了一款全新的聽歌識曲應用“Q音探歌”,該應用“可以快速識別出周圍的歌曲,並且可以試聽和記錄你的識別歷史。”
2020年9月,QQ音樂再次升級“聽歌識曲”技術,在音樂APP中首次推出自研“翻唱識別”技術,提升了歌曲識別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可以基於和絃、旋律、節拍、結構等音樂客觀屬性,在中高層維度對音源進行模糊識別,拓寬了“聽歌識曲”功能的覆蓋面。
今年8月,騰訊音樂旗下酷我音樂也推出了“聽歌識曲”、“影片識曲”和“哼唱識曲”功能。
除了平臺之外,ACRCloud、科大訊飛等一眾音訊內容識別技術服務提供商也擁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早在2019年,ACRCloud就與華為音樂達成了合作,將ACRCloud自動音樂識別和音訊搜尋技術整合到華為音樂app中,為其提供“聽歌識曲”、“哼唱識別”“和本地檔案識別”的功能。華為音樂可根據識別結果匹配封面、歌詞或者推薦音樂。除此之外,ACRCloud也是小米、KKBOX、Deezer、Anghami等平臺的“聽歌識曲”技術供應商。
如今,“聽歌識曲”已經是音樂平臺的標配功能,對於這一功能的實現無非三種方式:收購成熟的外部團隊、培養內部技術開發人員、接入技術服務供應商。而無論是獨立的聽歌識曲平臺還是技術供應商,能夠單獨上市的公司極少。
Soundhound與Shazam這對昔日多年的競爭對手,如今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Soundhound在公開市場的表現如何,我們將繼續關注。
參考:
《Anghami to list on Nasdaq via SPAC at a valuation of $220 million》
《SoundHound Will Go Public in $2B SPAC Merger》
進一步構建其音訊計劃的未來。
SpotifyQ3財季廣告收入大增月活漲音訊節目激增,為什麼?
剝離音樂發行業務。